第五章 有媧氏創造農業和陶器

第五章 有媧氏創造農業和陶器

女媧利用雙洎河畔的細竹,研製出一種新型樂器,這種樂器既可單管使用,又可集裝成型,在技術上和效果上向前邁進了一大步,這種新型樂器叫做“笙篁”。命令娥陵氏製做都城良管,用來規範天下的音樂。

“天上的大神女媧,用泥土做成泥娃娃,再賦予它們生命。從此女媧創造了人,人們世世代代繁衍生息,過着幸福的生活。”這就是女媧造人的傳說。

這個傳說說明了女媧發明了陶器,陶器的製作就是通過泥土來燒制的。女媧是陶器乃至瓷器藝術鼻祖。同時也說明有媧氏部落作為主要的女性部落,在洪水之後的人類繁衍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也代表了女媧規範人類婚姻制度,建立媒人制度,使得人類的繁衍從此有了道德的規範。

有媧氏時代出現了陶器,人們可以用陶器對食物進行蒸煮加工,釀酒,消毒。陶塤作為一種樂器也在這個時代出現。陶器的使用,改善了人類的生活條件,對人類的飲食衛生和醫藥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產生了對糧食的大量需求。種植技術和對植物種籽的需求一旦結合在一起,農業的出現也就呼之欲出了。

原始種植業於使用葫蘆作飲水器具的伏羲氏時代萌芽,人們最早種植的是葫蘆,在種植葫蘆的過程中,人們積累比較豐富的種植技術。其實人們開始種植葫蘆時,也不一定是因為需求而想到種植葫蘆,很可能是兒童出於愛好和玩耍開始了葫蘆的種植。其原因有三:一是兒童有大量的空閑時間照顧、保護和管理他們的“勞動”成果;二是葫蘆籽顆粒大潔白,深受人們喜愛;三是葫蘆籽顆粒大而容易播種操作。我國許多地方民間存在着禁食葫蘆籽的風俗,大人們會用“吃葫蘆籽會長包牙”之類的話嚇唬小孩子,說明人們對葫蘆籽的重視和保護,也暗示了葫蘆栽培歷史的悠久。當我們的祖先把種植葫蘆轉向種植草類植物獲取食用的種籽時,原始農業就誕生了。

《說文解字》云:“萊”蔓華也,從艹來聲。萊即蔓華,亦即藜又名紅心灰藿,古時窮人常食之野菜,另葉可煮羹。孔子南適楚,七日不火,藜羹不糝弟子皆有菜色。“萊”是有媧氏族發現,並開始人工栽培最早的一種食用主食植物。

女媧把已作為主食食用的“萊”引進到女媧城,並且率領族民以“萊”為主繼續對其它相關作物進行示範栽培,規模生產,精心繁育,加強植保,提純複壯,優勝劣汰。“萊”最終成為先民生活中主食之一,其它作物麥、稷、菽、稻等食作物也相繼選育成功。隨着先民對“萊”及其它作物生產過程及生產環節的了解,生產技術的掌握以及“萊”和其它作物的自然進化,“萊”的果穗逐漸豐碩粒飽籽大,產量與年俱逐品味濃郁純正可食性廣泛。於是對“萊”的種子的可食性需求更廣,先民生活中更普遍食用。農業的發展,給族民居食生活帶來了保障。更加堅定了發展農業生產的信心,促進了探索農業新品種及培育糧食種源的決心。

女媧城生長着一種野草,先民們叫它芪草。這種草可以食用,並不稀有,女媧城遍地皆是,所以,人們並不格外珍惜它。但是女媧在治療疾病的過程中發現了這種草的藥用價值,命名為黃芪,算是最早的中草藥了。

女媧氏統治時期制定了基本曆法:基本達到季節分明,初定年份周期,地球一年繞太陽轉一周,太陽一年在天空中移動一圈。太陽這樣移動的線路叫黃道。日、月、行星都在黃道兩側一定距離範圍內運行,那時,把黃道分為十二等份,叫做黃道十二宮,就是把一年劃分為十二個例月,一年有四季,一季有六節。歷月的天數只有29天和30天兩種情況。由是朔日規定,不含人為因素。其歲首有較強的天文學意義,具有陽年陰月,陽季陰節的天文數理文化內涵。是華夏定歷的基礎。經過數千年的實踐應用,改進充實,發展完善,最終成為人們使用的農曆(亦稱:夏曆、中歷、舊曆、俗稱陰曆)。

農曆是定歷,具有天文年曆的特性。它能很好地和各種天象對應。比如:太陽的高低與大地對應時的冷暖關係,曆日對應月相,閏月的發生和不發生頻率對應大地近日點和遠日點,日出日沒,晨昏彌幻、日蝕、月蝕,海水潮汐,曆日對應太陽高度等天象。為原始先民農、牧、漁業生產提供寶貴的天氣天象科學資料。所以,由於它的節氣嚴格地對應太陽高度,更具有陰、陽和合,“天人合一”的文化內涵。

以女媧為代表的婦女在長期的採集活動中,發現了植物生長成熟的條件,經過反覆實踐,反覆認識,對作物生長的規律有了認識,終於出現了農業的雛形。

要大量種植農作物,首先要選擇合適的植物種類並馴化使之成為作物品種,女媧對萊的引種就是一次成功的馴化過程。二是要掌握儲備工具,比如陶器,三是要掌握農時。這些都需要長期技術進步和知識積累,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而女媧氏時期發展了一整套馴化農作物的方法,並且發明了曆法,對農業的作用極大。

在農業發展的早期,主要技術進步表現在馴化野生植物上,經過品嘗和試種,古人們初步確定了適合栽培的幾種主要野草,野草種類因地區而不同,收穫的種籽除一部分被食用外,人們會選擇飽滿的籽粒留作種子,這其實就是對野生植物的馴化過程,使得栽培植物與其野生原種的差異越來越大,成為農作物。

農業包括種植、收穫儲備、加工食用三大步驟。在原始農業出現之前的採集漁獵時代早期,收穫儲備與食用是兩個完全獨立的過程,人們採集而儲備的東西不一定都是食用的,人們食用的東西也經常是現采現吃,並不一定是先前儲備的東西,而且人們儲備的食物也往往不是植物種籽。

伴隨着陶器的出現,人們才具備了安全有效的貯藏手段,因而能夠長期儲備食物和飲水,從而把採集儲備和食用兩個獨立過程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只有在這種情況下,人們才會形成大量獲得植物種籽的需求。“餓死不吃種子”的說法,非常有利於農作物品種的選育工作。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世界演義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世界演義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五章 有媧氏創造農業和陶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