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進取的曹操

第二十章 進取的曹操

渤海郡、平原郡現在已經拿下。公孫康手下的地盤幾乎全部聯成一片了。

東起遼東五郡,往西是幽州,幽州往南是渤海郡,再往南就是青州、徐州、揚州。這些現在都是公孫康的領地了。

百姓可以自由往來,貨物可以自由流通。對外防禦的邊境線還可以往前推進一大步。遼東五郡現在已經完全變成內地了。

如果把江東拿下,那麼連夷州、交州都可以連為一體,基本上算佔據了半個中國了。

公孫康佔據的這些地方,都是沿海地區。可以隨時動用海軍支援或者人員轉移。進可攻,退可守;已經立於不敗之地。

佔據平原郡之後,公孫康宣佈軍隊修整一個月。消化清理一下這段時間得到的新地盤。

紀靈攻打河間郡比較順利,已經攻到郡治樂成(今河北獻縣東南)。這些戰將總歸是要讓他們獨當一面的,所以公孫康並沒有增兵,給紀靈時間自己去解決。

徐盛攻打濟南國已經二個月,在袁譚自殺之後,濟南國就宣佈投降。都是一些不太重要的人物,公孫康就批示:按照遼東俘虜條例進行安置即可。

張遼的任務已經完成,上繳任務之後,就告辭回青州北海坐鎮了。

公孫康雖然一直想實行將軍駐地輪換制。但現在是戰爭期間,實在不方便推行;更主要的原因是他可以牢牢控制基層的官兵,所以大將軍是哪個,其實不重要的。

曹操得知公孫康又下一郡,長吁短嘆,感嘆自己生不逢時,竟然和公孫康生活在同一個時代。

他麾下的第一謀士荀彧就給他出主意說:“公孫康勢大難敵,我們不如避開他的鋒芒。不和他爭中原大地,用心去經營長安至西域一代。”

荀彧這其實是在委婉的勸曹操閉關鎖國了。

只要曹操佔據長安,守好潼關、函谷關。那就是以前老秦國的疆域。

關中大地,沃野千里,雖然現在全都拋荒,長滿了青草,但還是很容易開發出來的。無論是移民還是屯田墾荒都可以解決曹軍糧食不足的問題。

往西可以進攻涼州,馬超、韓遂之類的地方軍閥是不堪一擊的。

拿下涼州,就打通了往西域的黃金之路,也還是後世著名的絲綢之路。

曹操越琢磨越覺得荀彧出的這個主意好,完全可以關起門來發展,不用再擔心遼東來侵略自己的地盤。

於是,曹操振奮精神,再召集人馬,開始向長安、涼州方向進軍。

建安八年(203年),曹操開始對關中用兵。三月,曹操遣司隸校尉鍾繇率大將夏侯淵以討伐漢中(治南鄭,今陝西漢中東)張魯為名進兵關中。

關中馬騰、馬超、韓遂、楊秋等十部心生疑懼,一時俱反。曹操立即派大將曹仁進攻關中,馬騰、馬超等人屯據潼關。

七月,曹操率大軍親征關中,大敗關中聯軍,馬騰、馬超等因之欲割地求和,曹操不允。

九月,馬、韓等再次請求割地,並送任子以求和,曹操採納荀彧的建議,偽許之,並再次大敗韓、馬軍。韓遂、馬超敗走涼州,楊秋則逃回安定,曹軍陣斬成宜和李堪等叛將,關中自此平定。

十月,曹操進軍安定,楊秋投降。曹操率軍撤回,命夏侯淵督眾將繼續西征,在兩年內,逐馬超、破韓遂、滅馬騰、宋建、橫掃羌、氐,虎步關右,涼州地區基本平定。

平定涼州之後,曹操還採取了一系列措施發展經濟、開明政治,鞏固軍事。在困境中奮起,再次可以和遼東分庭抗禮。

在政治上,曹操主張懲辦豪強。

曹操開始走上仕途就試圖用比較嚴格的法律改變當時權豪橫行的情況。由於禍在中央,曹無法施展自己的意圖。到他自己掌握政權以後,才得全面推行抑制豪強的法治政策。

他說:“夫刑,百姓之命也”;“撥亂之政,以刑為先”。他起用王修、司馬芝、楊沛、呂虔、滿寵、賈逵等地方官吏,抑制不法豪強。

如果把袁紹和曹操在冀州先後推行的治術加以比較,就可以看出兩種不同的情況:“漢末政失於寬,紹以寬濟寬,故不攝”。在袁紹的寬縱政策下,“使豪強擅恣、親戚兼并,下民貧弱,代出租賦,炫鬻家財,不足應命”。這樣,自然不能使“百姓親附,甲兵強盛”。所以袁紹雖地較大、兵較多、糧較足,終為曹所敗。曹得冀州后,立即“重豪強兼并之法”,因而收到了能使“百姓喜悅”的效果。司馬光說曹“化亂為治”,並非無據。

在人才上,曹操推行唯才是舉。

冀州戰敗后,曹操採取一些措施,穩定內部。建安七年春,曹操下《求賢令》,說:“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賢之急時也······二三子其佐我明揚仄陋,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曹操提出不拘品行、唯才是舉的用人方針,目的是盡量把人才收羅到自己身邊。

漢時期選拔官吏,被選用人既要有仁義孝悌等方面封建道德品質,也要有高貴的家世出身。

曹操用人不重虛譽,他選用官員要“明達法理”,能行法治。用崔琰、毛玠掌管選舉,“其所舉用,皆清正之士,雖於時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終莫得進。務以儉率人,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節自勵,雖貴寵之臣,輿服不敢過度”。社會風氣有所好轉。

為維護和發展勢力,讓更多的人為自己的事業服務,不受上述標準限制,強調“唯才是舉”。只要有才能,即使缺少封建道德品質、出身下層的人,他也注意提拔。210年到217年,他先後下了三次“求賢令”,選拔和任用一些有才能的人。打破世族門第觀念,羅致地主階級中下層人物,抑制豪強,加強集權。所統治的地區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

尚禮重法:

曹操的思想受儒家影響,其根基屬於儒家思想範疇,尚仁義禮讓,並試圖以仁義、道德、禮讓教民和行政,即“治定禮為首”。另一方面,曹操重法尚術,嚴刑峻法,史載甚明,這構成曹操思想的另一重要側面。此即“撥亂刑為先”。所以,曹操的思想是一個矛盾的統一體。處於亂世之中的曹操既強調刑法,也沒有忘記禮教之用。他始終尚禮重法,兩手俱用,並在禮法並舉、兩手俱用中表現出了特有的譎詐之能。

精通兵法:

曹操鑽研兵法,有高深的軍事理論,曾熟讀孫武、吳起等前代軍事家的著作,在習諸家兵法的基礎上,寫成《兵書接要》一書,結合自己的戰爭經驗加以論述。所撰《孫子略解》,開創整理註釋《孫子》十三篇的先河,豐富和發展了中國古代軍事理論。主張“兵以義動”的戰爭觀,強調師出有名,符合道義。在戰略戰術上靈活多變,因事設奇、任勢制勝,兵不厭詐。

在經濟上,曹操也有多項舉措:

公元202年,建安七年,曹操於浚儀(今開封市)修睢陽渠,即疏通浚儀至睢陽(今商丘市南)一段汴渠,以利運道。

此外,他還施行屯田;改革戶籍;興修水利;提倡廉潔勤儉自律。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三國公孫康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三國公孫康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十章 進取的曹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