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太史慈

第十一章 太史慈

為了逃避黃巾的作亂,這時候在遼東避難的士子、名人非常多,其中比較有名氣的就有邴原、管寧、劉政、王烈。

回到遼東之後,蔡邕帶着公孫康去拜訪邴原。邴原這時候在遼東辦學,招了一些年輕人傳授儒學。

而公孫康是去找太史慈,因為太史慈這時是在邴原這裏做門客。

太史慈身長七尺七寸,美須髯,猿臂善射,弦不虛發,是個真正的神射手。他不光箭術精絕,本身也是勇武過人。

太史慈還是個比較正直、孝順和知恩圖報的人,同時他也是個知道變通的人。說起他到遼東避難的原因,是個很有趣的故事。

太史慈自少已十分好學,后擔任本郡(東萊郡)奏曹史。就是說:太史慈是有文化的人,不是大家想像中的大老粗。

當時本郡與本州(青州)之間有嫌隙糾紛,是非曲直不能分,而結案的判決多以先讓有司(掌刑賞之官吏)知事者較有利。其時本州的奏章已先發去有司處,郡守恐怕落後不利,於是求取可為使者的人。

太史慈時年二十一歲,被選為使,乃日夜兼程取道,抵達洛陽,先到公車門前等候,待見州吏亦至,才開始求通上章。

太史慈假意問州吏道:“君也是前來欲求通章的嗎?”州吏答道:“是的。”太史慈又問:“奏章在哪裏?”州吏道:“在車上。”太史慈便說:“奏章題署之處確然無誤嗎?可否取來一視。”

州吏殊不知太史慈乃是東萊人,便取出奏章相與。誰知太史慈先已藏刀於懷,取過州章,便提刀截而毀之。州吏大驚高呼,叫道:“有人毀壞我的奏章!”

太史慈便將州吏帶至車間,跟他說道:“假使你沒有取出奏章給我,我也不能將其損壞,我們的吉凶禍福恐怕都會相等無免,不見得只有我獨受此罪。與其坐而待斃,不若我們俱同出走逃亡,至少可以保存性命,也不必無謂受刑。”

州吏疑惑地問:“你為本郡而毀壞我的奏章,已經成功,怎麼也要逃亡?”太史慈便答:“我初時受本郡所遣,只是負責來視察你們的州章是否已經上通而已。但我所做的事卻太過激烈,以致損毀公章。如今即使見還,恐怕亦會因此見受譴責刑罰,因此希望一起逃去。”州吏相信太史慈所言,乃於即日俱逃。

但太史慈與州吏出城后,卻潛遁回城通傳郡章,完成使命。州家知其事,再遣另一吏員往洛陽通章,但有司卻以先得郡章的原因,不複查察此案,於是州家受其短。

太史慈由是知名於世,但他亦成為州家所仇視的人物,為免受到無妄之災,乃避居於遼東。

這個故事足以說明太史慈並不是正直到頑固不化的人,他也有狡猾變通的一面。說好聽點是有勇有謀。

公孫康對太史慈說:“大丈夫生於亂世,當提三尺劍,立不世之功。子義以為是這樣嗎?”

這句話本來是太史慈臨死前說出來的,所以他心裏有極大的共鳴。連忙點頭說“公子這個觀點,我非常認同,簡直說到我心坎裏面了。”

公孫康又說“高句麗經常入侵我們的家園,燒壞我們的房屋,破壞我們的田地,搶奪我們的財物,劫掠我們的父老鄉親,欺負我們的姐妹。是可忍孰不可忍?”

太史慈的思路被公孫康牽着走,很自然的說:“不可忍!”

公孫康最後說:“我想在三年內滅掉高句麗。請子義幫我。”

太史慈這時反而清醒了。說:“我幫公子是沒有問題的,但公子你有這個實力嗎?”

公孫康知道不展示實力,太史慈是不會認主的。就說:“這樣吧。子義先和我們一起回玄菟郡,我們二個以朋友相交,一起為大漢民族做些事情。”

這一回太史慈同意了。他沒有認公孫康為主,只是以一個朋友的身份隨公孫康去往玄菟郡。

而邴原不願意過問政治,只想講儒學。公孫康就沒有理會邴原,但也讓人定期給他送些錢糧,算是對他獨立辦學的支持。

還沒有回到遼東時,公孫康就讓人在遼東郡找了一塊山清水秀的寶地,蓋了一些堅固的房屋。再讓官府定期撥些錢糧。蔡邕的學院算開張了。生源嗎?是先讓蔡邕自己解決的。

蔡邕每天與到遼東三郡逃難的文人士子聚會,放出風聲自己準備建學院。就有大把士子上門求學。

於是蔡邕挑挑揀揀,挑了20幾個年輕人,學院就算開張了。

公孫康想的是普及教育,讓適齡兒童都讀上書。但現在條件還不成熟,就對蔡邕先放養着。

值得一提的是,在回程這一路上。公孫康已經和蔡文姬熟悉了。15歲的小丫頭,自己卻認為自己是大人了。這使得公孫康不能用對待蘿莉的方法對待她,但要說把她當做一個女人對待,還是有些彆扭。

蔡文姬還有個妹妹,今年11歲。如果這次沒有把她們帶回遼東,後年,13歲的蔡氏就會和大叔級別的羊衜私奔。而羊衜這時都有兒子了。小蘿莉愛怪叔叔呀。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三國公孫康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三國公孫康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一章 太史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