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歸置(二更)
樊勇是真擔心啊。
以前以為兒子死了,所以他和婆娘就將女兒嬌養長大,原本打算招婿入門的,主意打得好,婿也招進門了,但結果呢?
現在兩外孫子都要上學前班的年紀了,回城的蘇堤還是連屁影都沒有。
樊勇對蘇堤已經不抱希望了。
蘇堤現在會不會出現,對他來說,這已經不是什麼問題。
女兒這個年紀雖然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但她長得好,又讀過書,花點心思找找還是能嫁得出去的。
關鍵是,樊勇多次和女兒談過再嫁的問題,都被女兒以養大孩子為由,一一推辭了。
多次問詢后,知道女兒短時間沒有再嫁的心,樊勇想要女兒找個男人搭夥過日子的心也淡了。
既然女兒想養大孩子將來養老,樊勇作為父親,對於愛女除了支持還真不能反對。
但是女兒到底是被自己和婆娘嬌生慣養長大,一向在花錢方面都是大手大腳,以前做姑娘的時候也就罷了,現在自己一個女人帶着孩子還不知道節儉一些,這接下來的日子可怎麼過啊?
不說太遠的,就說眼前,孩子眼看就能放到學校,這讀書不花錢的?書本費、作業本費、圓珠筆費等等,這哪裏不需要花錢?
自從分家以後,女兒大手大腳的毛病更是嚴重。
這才一個月的時間,前後就去了不止三次的市集,還每每回來簍子都是背得滿滿的,這哪是個窮苦人家過的生活?
所以也由不得樊勇不擔心。
樊富貴雖然沒有女兒,但見識過樊勇如何養女兒,他多少還是懂一些的。
至少他知道樊勇家是如何養的小姑娘梨花不是?
反正周邊村子,就沒哪一家像他家那樣,把個女兒嬌生慣養,每天有一個水煮蛋吃,一個星期家裏還要吃一次肉、三四個月一套新衣服、擦臉要雪花膏、擦手要蛤蜊油、還每天都有兩分錢的零花錢。
他們一天的整工分按十分算,折算下來也不過是一毛五。
樊勇家在樊剛寶沒回來前也不過是夫妻倆個賺工分,雖然說按這樣的算法他們也能養得起,但這一天兩分錢也太嬌養了吧?這還不算後來梨花上初中,那零花錢是直接上漲到八分錢的。
這樊家哪裏是養女兒?這是養寶貝蛋還差不多!
很多時候樊富貴看着老友這樣嬌養女兒,心裏都不無慶幸,婆娘給家裏添的三個都是耐摔耐打的哥兒,為啥啊?女兒養不起唄!
所以樊勇說他不懂,樊富貴直接就不服氣了。
“我怎麼不懂?這些年你養着女兒,我見天的看在眼裏。家裏攢的糖票,十有八九都進你女兒肚皮去了,要說梨花現在能長這麼標誌,我樊富貴可是有一份功勞的!你可別忘記了,那可是我干閨女!”
“行行行,你有功勞,有功勞一會咱就去你干閨女那吃飯,讓她好好孝敬你!”樊勇不過是說一句,他老友就能說出一大堆來,這還真是讓他感到很無奈。
當然,對方還真是沒說錯。
他家裏嬌養女兒,樊富貴家還真是沒少出力,要不是這樣,梨花小時候也不能見天的有糖吃,有時候給置辦新衣服,布票不夠,這還是樊富貴家補的。
這麼一來二去,加上梨花從小就長得玉白好看,沒有女兒的樊富貴夫妻倆可不是惦記上,然後將梨花認了閨女么!
“梨花孝敬我還真是應當的,不過剛才梨花都不叫我,叫我我才去。”
樊富貴被說得心裏美滋滋的,嘴上還不饒人。
剛才梨花母子經過的時候都和他打招呼了,但還真是沒叫他上門去吃飯。
不過他估計這只是表面,逢管是一個月之前,或者是這一個月梨花分家在西頭的村子住,哪次梨花有點好的,不惦記着他們夫妻呢?
而此時,被討論的正主已經和兩個兒子到家。
梨花到家就將後背上的簍子給取下了,帶着兩乖巧可愛的兒子在堂屋歸置着從鎮上帶回來的東西。
這次梨花買的東西還真不少。
像火柴、食醋、醬油、食鹽、煤油等這些日常不可缺少的東西都給家裏置辦了一份,畢竟家裏的已經用得七七八八,正好趁這次趕集就先添置了。
另外因為在大文鎮的黑市用在大青山打來的獵物換了一些布、糖、油等票子,都是這個月就要過期了,於是梨花乾脆一不做二不休,正好帶着兩兒子一起趕集,於是把手頭上的票子都花完了。
她手頭上的布票並不多,也就只能扯幾尺布,給孩子們各做一套新夏衫,因此這次扯回來的布就不孝敬上頭的長輩了。
而幾張油票梨花也不過是換回來兩斤的花生油,家裏現在炒菜都用豬油,豬油雖然香濃,但像做些涼拌或者清爽菜的時候,自然是花生油好。
花生油這個梨花也不打算勻給長輩了,前些年鬧飢荒,現在大都數人的肚皮都沒回過神來,都想油水想得要命,自然是吃豬油能解胃饞。
不過煤油梨花倒是打了三四斤,正好這次還給家裏添置了蠟燭,煤油倒是可以給樊勇家、樊富貴家、包括梨花阿公大伯那邊各分一斤。
另外這次購買得最多的就是糖了。
無關於其他,主要是梨花手上除了錢多外,當初得到的票子最多就是糖票了。
當初去大文鎮黑市換東西的時候,就因為兩個兒子的關係,考慮到他們會嘴饞,梨花換了不少糖票。
手頭上加加起來一共有五六斤那麼多糖票子,這次在鎮上的副食品店梨花除了購買了三斤可以給孩子解饞的糖果,另外的糖票全都是買的紅砂糖。
和孩子商量以後,家裏留下兩斤水果糖和一斤紅砂糖,另外的三斤都拿來走人情。
梨花把東西攤開放在八仙桌上,看着在旁邊兩腮給果糖塞得鼓起來的兩個兒子,眼光一閃,指了指要走人情的三包水果糖和紅砂糖,對兩個兒子起了考究之心。
“咱們家的糖分好了,那剩下來的該分給誰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