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決定買孩子
就這四幅話而言,這道士確實有一番功夫,短短的時間裏,便可以完成這四幅畫,而且質量上也說的過去,最起碼畫的東西,別人是可以認清楚的。
在眾人的讚歎聲中,道士說:“祖師爺,憐憫貧道的一片苦心,故此特意為貧道作以憑證,這四幅畫,便是他老人家所畫。”
小徒弟仍舉着這塊白布,道士則對身旁的族長開始逐一講解四幅畫代表的含義。
第一幅畫的是:一個煉丹爐,爐蓋與爐體之間有個王八探出頭來,半個王八蓋子也能看到,那煉丹爐旁還畫著一個小孩,小孩趴在地上,臉枕在小孩的雙手上。
道士解釋說:這就是王八精從八卦煉丹爐里逃遁時的景象。
這幅圖,實際還是很容易理解的,族長連連點頭。
第二幅畫的是:一塊木板上躺着一個小孩子,小孩子身上似乎是貼着幾張紙,木板下畫有水波紋,水波紋中有一個大王八,探出大半個身體,向木板方向游來。
道士解釋說:這就是用病孩子,加上三道降妖符,表示以此降服那王八精。
第三幅圖不用解釋,一看就很清楚。畫的是水波紋,水波紋底部有一個王八,王八蓋子朝下,肚子朝上,王八腦袋歪斜在一旁,眼睛都畫了,一條細線,那意思表達的應該是閉着的,而肚子上應該是破了一個大洞。
道士還是解釋了,他說,這就是那王八精腸穿肚爛的下場。
第四幅圖,族長看不明白。
畫的像是一個什麼動物,族長分辨不出來,水波紋之上,畫的應該是一個河堤,這動物就趴在河堤上,再沒其它內容了。
道士解釋說,這是鎮妖的神獸,待日後,請得這尊神獸,讓其在此安家落戶,便可保得這片水域千年太平。
族長還是不解,這是什麼神獸,又如何請得這尊神獸來此安家落戶呢?
四幅畫已然解釋了一遍,道士便令小徒弟收好白布,轉而對族長說,“此神獸乃龍之九子之一,名曰:(蟲八)(蟲夏){ba,xia},又名:蚣蝮。所謂龍生九子,各有不同,且各有所能,而這(ba,xia)便性善好水,既可驅避水患,又可鎮妖降魔。”
如何請得這神獸呢?
道士說:“這也不難,尋一位高明的石匠,只需告訴他雕刻一尊(ba,xia)即可,(ba,xia)的圖案,石匠自然是知道的,即便不知道,他也知道何處去尋,雕刻好神獸,這是第一步,重要的是後面兩步,一是尋一處風水寶地,貧道自然責無旁貸,再者一步,最為關鍵,擇好了風水寶地,貧道便會用祖師爺親傳的長生符,用七七四十九道長生符,在那風水寶地里為這神獸奠基,之後將神獸安置於此地基之中,這便能讓神獸在此安家落戶了。”
道士說的很詳細,族長連連點頭,道士又補充道:“倘若此地一直有這麼一隻神獸,那妖怪便不得在此處修鍊成精了,那妖怪幼時,神獸自會鎮住它,至少這等妖怪也不敢在此地出沒害人了。”
族中一位長者也跟着點頭,他嘆息道,“是啊是啊,我說的嘛,這黃河這麼大,這麼長,憑什麼它就在我們這裏興風作浪呢,原來是我們這裏好欺負啊,要是早知道,早些年請得鎮妖神獸,那就好了呀!”
道士搖搖頭說,“那也不盡然,倘若三五年前請得神獸來,也還是來不及的,妖怪已然修鍊千年以上,神獸怕是已經鎮不住它了,一場惡鬥之下,神獸被逼而走,也是有可能的,眼下當務之急,需儘早除掉那妖怪,之後再請來神獸,此後便無憂矣,這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善之事。”
族長點點頭,“如此說,請神獸之事,暫且不急,那好吧,道長,我看你已經很倦乏了,這樣,道長你且先去休息,待你養足精神,我等再與你商議,你看可好?”
“好,好好好,貧道確實倦乏了,那貧道就先行告退了。”道士說完,便吩咐小徒弟收拾桌子上的道具。
族長則走到一邊,悄悄對管家說,“好生安排道長休息,記住,切不可讓他離去!”
管家點頭,便又叫來原先那幾個人繼續跟隨道士,同樣的一番吩咐,同樣的重點,“切不可讓他跑了!”
道士心中頗為得意,因為他重新得到了禮遇,上好的客房,上好的茶水伺候。
侍者離去后,道士吩咐小徒弟去觀察屋外的情況,隔着門縫朝外張望,侍者好幾個,就蹲在外面聊天,看樣子,沒有離開的意思。
聽到小徒弟的回復,道士明白,短時間想要離開這裏,怕是很難了。不過,道士也很自信,他相信這些人沒那麼容易醒悟過來。
族長召集眾人一起去祠堂。
祠堂議事大廳里,族長問道:“大家都怎麼看,有想法的都可以講一講。”
……
商議的過程稍有坎坷,也有人提出置疑,認為道士的話不能再信。不過更多的人還是選擇寧可信其真,不可信其假。因為那“八卦天書”實在是太神奇了,不是神仙的神來之筆,又有誰可以做到呢?
此言一出,先前的置疑者便無言以對了。
至此,意見趨於一致,族長又問了一遍,“還有誰,有不同的想法?”
無人響應。
族長顯得有些為難,見底下沒人再搭話,他半天也沒再開口。片刻的冷場,管家明白族長的為難之處,於是說:“我看,這尋病孩子的事情,是不是可以去遠一些的外鄉?”
管家的這句話,彷彿點醒眾人,幾位長者立刻回應:
“對對對,可去外鄉,帶些銀子,買個病孩子,也花不了多少錢。”
“我看可以,去外省最好,這樣人家也難以再來尋,咱只說是買孩子,莫要多言,這是行得通的,也可以多出些銀子,賣孩子的人家都是很困難的,也算是多給人家一些補償。”
“也對,那道長也還要給那孩子做一場法事,那孩子會脫離苦難,得以超度的。”
……
在道德上,於自己內心的安慰上,眾人似乎也都達成了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