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白起之死
這事兒說起來怪不得秦國,要怪趙國。
長平大戰結束之後,趙國戰敗,為了求秦國退兵,趙國答應割六座城池給秦國,秦國同意趙國的條件,接着嬴稷便命令白起撤軍,一切似乎重歸寧靜。
然而誰也沒想到,等嬴稷再派秦國使者去趙國要那六坐城池的時候,趙王居然耍賴不給了。
趙孝成王畢竟年輕氣盛,仗着爺爺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留下來的老本兒,哪怕損失了四十多萬,他腰桿依舊強撐,語氣已然硬氣,他甚至盤算着整軍備戰與齊國聯合再和秦國掰掰手腕。
秦昭襄王是什麼人?他怎麼可能受得了這個鳥氣?
秦國素稱虎狼之國,不施仁義,只有我秦國騙你們的份兒,哪有你們坑我大秦國的份兒?
趙王小兒不守承諾,欺騙秦國,該誅!
嬴稷原本想放了趙國一馬,此時既然是趙國找死,那就別怪嬴稷翻臉不認人。
不廢話,直接干。
此時白起在家養傷,可秦國也不缺武將,秦昭襄王立即派遣五大夫(秦國軍公爵位分二十級,五大夫是第九級,中上級軍官)王陵進攻趙國,大軍直撲邯鄲。
九月前,白起要攻邯鄲,秦昭襄王不讓。
九月後,秦昭襄王命王陵攻邯鄲,此時卻已今非昔比。
九月前,秦軍大勝,趙軍大敗,秦軍帶着勝利者勢頭一鼓作氣滅掉空虛的邯鄲並不是沒有可能。
九月後,經過大半年的修整,趙軍招募士兵,積極備戰,慌亂的邯鄲城終於鎮定下來,雖然趙國的老百姓還沉浸在喪子喪夫的悲痛中,但悲痛之餘卻也多了對秦國的憎恨,憎恨積聚在一起也是一股強大的力量,這就叫哀軍必勝。
九個月的時間,戰場的形勢早已今非昔比,耽擱的戰機也早已一去不回,秦昭襄王一怒之下派遣王陵進攻趙國的結果無非也是損兵折將。
“陵攻邯鄲,少利”
秦昭襄王不甘,再派秦軍支援王陵,可戰局依然不見好轉,王陵損兵折將,秦軍一挫再挫。
“陵兵亡五校(五個軍營)”
王陵肯定不行,嬴稷在心裏大罵王陵廢物,這會兒他不禁又想到了白起,他想起白起百戰百勝,想起幾個月前白起直接滅了趙國四十五萬大軍,想起白起的赫赫威風,嬴稷也顧不得啪啪打臉,盤算着要讓白起代替王陵指揮秦軍重新上戰場,徹底的滅了糊弄他的趙國。
至於白起,修整了整整九個月他的病確實好的差不多了,其實白起也沒什麼大病,無非就是疲勞加上對秦王的失望累積起來的心病,多吃點好的補一補,伸伸胳膊動動腿,修整個大半年也差不多痊癒了。
然而,嬴稷想要重新啟用白起,白起卻撂挑子不幹。
白起不幹的理由很簡單:第一,秦軍長平之戰死傷過半,實力亦是大損;第二,趙國經過九個月修整,恢復了些許戰力;第三,其餘的諸侯國也明白過來一旦秦國滅了趙國接下來遭殃的就是他們,回過神來的諸侯各國這次肯定不惜餘力的支援趙國。
白起句句屬實,分析的也是事實,可是嬴稷卻不這麼認為。
嬴稷的邏輯很簡單:白起之前能打敗趙國,現在依舊能打敗趙國;之前趙國強盛時白起能打敗趙國四十五萬大軍,現在趙國疲憊不堪,白起更應該輕輕鬆鬆的滅了趙國。
所以,嬴稷得出結論:白起不上陣,分明是心中有怨,怨誰?當然怨恨他秦王!
嬴稷繼續思考:白起對他的怨恨應該由來已久,當初白起出道的時候,舉薦白起的人是當時的丞相魏冉,後來他用范雎驅逐了魏冉,白起念及舊情肯定對他和丞相有怨言。再加上後來他讓白起從長平撤軍不趁勢進攻邯鄲,白起心中的怨已經達到了頂點,這才是白起不願意出征的真正原因。
嬴稷由此進一步得出結論:白起是故意的,他能打敗趙國,只是他不願意去。
因此,嬴稷心裏也有了怒氣:你白起是我秦國子民,我是秦國的王,你是我的手下,是我的臣子,我讓你幹什麼你就必須幹什麼,有怨氣是你的不對,怨恨更是對王的不敬!
白起,你必須出征,不出征就是對寡人的不忠。
秦昭王親自下令,強令白起必須出征!
白起是戰士,更是戰神,既是戰神,那便有戰神的傲骨,他明知戰局是什麼模樣,此時此刻就算他代替王陵又能如何?秦軍戰機已失,就算他親自上陣也滅了不了邯鄲。
白起的回應是很硬氣的兩個字:不去!
秦昭王心裏已經有了火氣,但他勉強按捺住,又命令范雎拉下臉來去求白起,九個月是范雎搗鬼白起才沒能攻下邯鄲,這次范雎卻因進攻邯鄲去求白起,這應該就是傳說中的啪啪打臉,可堂堂秦王都能啪啪打臉,他一個丞相打打臉又能如何?
范雎陪着笑臉去請白起,然而,白起依舊不鳥范雎,索性大門一關,稱病不出。
病,估計是假的,白起就是不願意出戰。
關於這一點,范雎心知肚明,秦王也心知肚明。
秦王更怒,大秦又不止他白起一個武將,秦王就不信換成別人還攻不下邯鄲!
事實證明,換成別人也白扯,該攻不下還是攻不下。
嬴稷很快將一直打敗仗的王陵換了下來,換上了王齕,王齕畢竟是參加過長平之戰的重要將領,王齕熟悉趙軍,也熟悉趙國,用王齕為將應該能攻下邯鄲吧?
結果王齕猛攻了趙國兩個月,不但攻不下邯鄲,反倒繼續損兵折將,王齕在前線不但沒有推進,反而節節敗退。
這一次,秦王終於明白了,他明白的不是秦軍攻不下邯鄲,而是能攻下邯鄲的只有白起率領的秦軍。
秦昭王不管白起真病還是假病,盛怒的秦王強行命令白起出征,白起還是老借口:病的厲害,起不來。
有病沒病,秦昭王心裏有數,他現在已經確定白起是在給他上眼藥了,這白起就是恃功自傲,不聽號令,這樣的不聽主人話的狗要他作甚?秦昭王盛怒之餘直接下令:免白起爵位為普通士兵,把他流放到陰密(今甘肅省靈台縣百里鎮)。
靈台縣距離今天的西安大約兩百多公里的路程,算不上太遠,但也絕對不近,戰國時期山路難走,從咸陽到陰密的道路怕也是崎嶇難行,關鍵是當時的白起在和秦王爭執的過程中舊疾複發是真病了,他在咸陽呆了三個月養病。
這三個月,是白起人生中最後的三個月,也是他想要活命唯一的機會。
這時,秦軍在趙國前線的局勢依舊很不好,秦昭王對白起還留有最後一絲希望,只要白起服個軟道個歉,老老實實的出征,或許秦昭王還能留白起不死。
但可惜的是,白起在這三個月裏依舊沒有如秦王的願望,白起已經下定決心不出戰,此時的白起一方面是真的不想出戰,另一方面估計也是進退兩難。
出戰,八成是敗,敗了,回來秦王肯定要治他的罪;倘若白起僥倖贏了,回到咸陽之後秦王會怎麼想?秦王當然會理所當然的認為白起之前的推脫不是不行,根本就是對他心有怨念,這樣一來,白起就真的成了一個不忠於王的臣子。
進,不能進;退,不能退,白起親手將自己推到了絕境。
秦昭王在失望之餘對白起也多了怨恨,等了三個月的秦王徹底死了心,秦昭王下令,派人趕走白起,不要呆在咸陽城,讓他趕緊滾去陰密。
白起拖着老邁的病軀向西行進的途中,他遙望着西邊的落日,無論如何也想不明白秦昭王為什麼那麼絕情?想他白起征戰一生,為秦國立下了赫赫戰功,戰伊闕,敗韓魏,占楚國,燒都城,殺長平,挫強趙,秦軍在他的帶領下攻城略地,他為秦國打下了千里的土地,為秦軍創下了不敗的神話,為什麼最終卻落得如此下場?
白起心有不甘,迎着夕陽,這位老將仰天長嘆。
王啊,白起無罪!你若聽白起之言,我秦國何至於此?!
白起不滿的抱怨傳到了范雎的耳朵里,范雎立馬添油加醋的告訴了秦昭王,早就怒不可遏的秦王當即命令使者賜給白起一把長劍。
賜罪臣長劍,在戰國秦漢的意思很簡單,那就是讓你自殺。
白起握着秦王賜給他的秦國長劍,悵然若失。
直到現在,他還是不明白自己為什麼會落到這步田地?他也不不知道自己一生為國究竟犯了什麼罪。
白起最後給了自己一個借口:長平之戰,趙卒降者數十萬人,吾詐而坑之,確實該死。
這輩子,他手持秦國長劍為秦國不知道斬殺了多少敵軍的頭顱。
沒想到,他最後的結局確實要用秦國的劍砍下自己的頭。
白起停住了西行腳步,良久,忽然哈哈大笑,悲烈的笑聲中,他舉起長劍自刎。
白起死不瞑目,他確實不明白自己錯在哪裏,他就錯在他是戰神,他既有戰神的本事,又有戰神的軍功,可他偏偏就不該有戰神的尊嚴。
在秦昭王看來,無論白起軍功多大都是他的狗,可若是一條狗有了尊嚴不聽主人的話,這條狗留下來還有什麼用?
這就是王權的霸道,這就是白起死亡的真正原因。
不過,白起的死也不是沒人銘記,史載白起死後“秦人憐之,鄉邑皆祭祀。”
白起究竟是個什麼樣人,秦國的老百姓心中最有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