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尋根溯源

第3章 尋根溯源

伊夢跟上杜月到涼州城去遊玩了一天,雖然很高興,但一回來就看到劉師傅臉色陰沉,他對伊夢說:

“你剛走社長就來了,聽說你出去發了好大一通脾氣,他讓我轉告你,悼詞必須寫好,明天縣局要來召開老劉的追悼會,不能當誤。”

“當誤不了,你來給我說說老劉師傅的情況。”伊夢給劉師傅搬來椅子,請他坐下說道。

“好,社長特別囑咐讓我留下就是給你說這事,要不你一個學生娃也不了解不是。”柳師傅說。

“老柳是我堂叔,他叫柳興,是一九二八年六月初三的生,到今年是七十三歲,一輩子別的不會做,就是年畫印的好。”

接着又說:“他一直都在作坊里印畫,調製顏色更是拿手,我們在一起工作了很多年,他技術好,為人也實誠,是個難得的好人。”

柳師傅給伊夢說完,起身回家去,按當地規矩,最後這一晚是要去跟他守夜,也算是最後的告別吧。

柳師傅走後,伊夢整理思路,準備寫祭文悼詞,這些東西她還真沒寫過,還是查看一下應用文中對悼詞的描述吧。

經過反覆斟酌,一直到天快亮了,伊夢才寫好了祭文。

休息了下,伊夢又開始寫木版年畫的簡史。

第二章:年畫的歷史淵源

丹青木版年畫中最經典門神是神奎和玉德,他們之所以能成為門神。

是因為秬大君得罪了龍王,龍王向他索命,鬧得太宗日夜不安,他的大將神奎玉德才戎裝為他守衛宮門,龍王懼二將,不敢再鬧,太宗不忍二將太過勞累,才命畫師畫像,流傳到民間成為經典門神。

從現存的神奎玉德的木版年畫中,我們不難看到的,他們穿戴璞頭,着靠衣揚鞭抱鐧,呈跳躍舞步,似呼是在祈禱,並不是持械站立,而且面部多戴有儺戲面具。柳葉眉,丹風眼是其重要的標誌。

基於這些不解和困惑,我走訪了很多老人,從一些口口相傳的故事、民歌中得到信息,又查閱了大量的歷史資料后,認為丹青木版年畫是有祖師爺的,她的起源也不是用幾個字能說明,她是遠古時期先民在神祇護宅思想體系下,由勞動人民創造出來的。

隨着時代的發展進步,到隋唐時期雕版印刷技術漸趨成熟,為適應市場的大量需要人,當時的藝人們創新技法,以木版雕印代替手工”,提高了工作效率,便於木版年畫的普及應用。

丹青木版年畫的起源較早是跟此地的特殊位置相關的,俗話說:山不在高,有仙則鳴,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丹青鎮的歷史可追索至上古時代,帝之子流放於此,可知上古時期這裏已有人類的活動痕迹。

筆者曾在丹青街看到一套精緻的青陶灶具,小巧精美,據持陶人說是在四里崗窪地平整土地時挖到的,碎片很多,到處都是,因為這一套比較完整所以帶了回來,由此可知,上古的制陶工藝在這裏也有遺存。

《海天治》中更是記載了一個這樣的故事,秬王時,西風乍起,狂颳了三天三夜,一群乘飛車的仙人被大風刮到此地,秬王認為天降祥瑞,為留住他們命士兵砸壞飛車,並為他們修建了村莊,取名仙人庄。

仙人們無奈只得留下,傳授當地村民種植,捕獵,制陶,紡織,繪畫等各種技藝,十年後東南風起,仙人們乘上修好的飛車遠去。

秬王得知悲傷自責不已,為了恭候仙人們再次回來,他從各地遷來了大量百姓築巨仙台,命名為巨仙鎮。

從《秬禮》中的:”司公與門,以避鬼魅”到《秬禮*百工》中繪畫的工匠的細分,可以知道春秋戰國時對神祇護宅的理念已有初步的認識。從而表明在春秋之際繪門神之風俗已有。

君子國時期,由於宗教信仰的統一,封建禮教的形成。

儒家中的重祭祀,祈鬼神的思想主導,從而形成了年文化的重要特點。

而繪門神懸葦索成了固有格式,祭祀祖先,祈禱神助,祈福迎祥,放鞭炮,吃團圓飯,同時對居住家宅的裝飾上有了更大的發展。

《禮記》注中有“君釋菜,禮門神”,也就是說:每到春節,君王都要準備好上的的酒菜,恭恭敬敬地祭祀門神。

在農耕文明時期,居家門戶是人們生命的第一保障,在那個時代,人們沒辦法預知未來,只能以一種至誠之心請求神靈庇護。

由此可見,遠在君子國朝之際,隨着宗教對民間生活的滲透,諸神已形成定式。

民間信仰中對神祈護宅的迷信觀念已形成風習,單繪雞、犬、猛虎等看守門戶已不能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

於是乎門神“英雄”應運而生。

關於“神奎、玉德”的傳說很多,記載最早的是《海天經》,在古人著的〈風俗通義〉中也有記載:“謹按黃帝書,上古之時,東海之中度塑山上有“神奎、玉德”昆弟二人,性能執鬼,度朔山上樟桃樹下,簡閱百鬼,無道理妄為人禍害者,以葦索執以食虎。

於是,官民人等,於臘除夕,飾桃人,懸葦索,畫虎於門,皆效前事冀以衛凶也,”成為年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十代以後,由於造紙業的發明,使繪畫藝術廣泛地普及,春節貼年畫烘托新春氣氛,已成為一種時尚。

而在鄉野文士著的《風俗通義》中有關於門神的祥細記載。

十五朝時,南朝人的《歲時》中有:“正月初一繪二神,貼虎左右,左神奎、右玉德,俗謂門神”。

說明此時的門神是繪在紙上,並於春節貼在門上,這是有記載的貼門神的民俗。

君子國,小人國,魔國三分時時的君子國的草不興,以畫水陸神佛大像著稱,秬代的畫家口天子以其神來之筆創作了大量生動的神佛大像。

其中以神奎鎮宅最為流行,到了頌代,頌仁皇詔命畫院鏤版雕印,成為著名的年文化符號,還有前朝年間的著名畫家嚴李犇,所繪凌煙閣功臣畫像流傳到民間很多,其中以神奎、玉德最著名。

流傳到民間成了新的門神代表,甚至取代了以往的勇士的地為成為中國第一門神。

民間神像畫繪製較為繁榮的丹青鎮更是設有年畫行會,會首多為仙人庄祭酒。

年畫與儺戲祀福相輔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而木版年畫的起源與秬太皇也有因果關係。

據說:秬太皇數次到泰山封禪,路過丹青鎮,親賜神奎玉德畫像與仙人庄祭酒,令為億萬百姓繪門神,晚年的太宗經過幾次宮變后對很多人不敢信任,又時常想念忠於自己的老臣,迷信相士阮瑱崗,請他仆算出繪忠臣良將與百姓之門,既能護宅以又能監督眾人使其不敢越雷池半步,因此他才命祭酒畫像與眾人之門。

接任務后祭酒非常為難,幾個月為億萬百姓繪門神,不要說是畫工只有幾百人,就是上萬人也做不到,更何況走村串戶,不免曠日持久,他愁得不行,偶而到廟裏散心,看到有人在印佛經,祥問之後豁然開朗,何不用木版雕印門神,這樣畫工不用到四鄉去畫,集中製作會更快一些。

於是他就找來手藝好的畫匠,刻工,在梨木版上刻繪門神,幾個月後上億張門神貼上了百姓的家門。

太宗非常高興,重賞了他們,從此,丹青鎮的門神銷量大增,藝人每年印出大量的門神畫,漸漸興起了一年一換的貼門神的習俗,。

在《玉曆全書》中對門神一職更是賦予了監督和保護兩重職責,想來正是在唐代形成的新的風俗。

在《玉曆全書》中記載:人死之後,門神將魂魄押往陰司,並向閻羅王述說該人在陽世間的所作所為,閻君依此判定是進入輪迴。

還是入地域或是成仙,成仙當由門神送入仙界,入輪迴由門神送到輪迴台,下地域的也將由門神送入地域。

門戶是每個人都要進入的,無論好事壞事都難逃門神的眼睛。

除門神此外,這裏一年四季廟會不斷,為民間畫師提供了大量的創作素材,一些戲曲故事畫也流行開來。

從一些流傳到現在的木版年畫圖樣中看到漢唐畫風。

五代時尚,秬韻及鳴琴風格,可以說丹青木版年畫是民間藝術的寶窟,一些志家學者稱它為活化石。

在丹青木版年畫(五子登科)中完整的保留下來,此圖人物廣額長須,寬袍大袖,人物造型瀟洒飄逸,極為生動,充分體現了勞動人民的藝術創造力。

而在諸門神畫像上則又增添了具有原始驅邪藝術的儺戲面具,使柳葉眉,丹鳳眼,成為丹青木版年畫中門神人物的既定格式,這也是區別與其他地方年畫的重要標誌。

秬頌時期由於社會繁榮,經濟發達,人們對物質文化的需求增加,仙人庄的畫師們開始採用當時較為成熟的雕版套印技術來雕印神像。

開始走向人口較為集中的城市。

特別是北頌初,倡文偃武,為教化臣民,多於茶樓酒肆張貼字畫,由於用量大而命畫院繪刻圖畫,賞賜百官及百姓。

此時的木版畫已從單一的墨線雕刻發展成為彩色套印,為使其更加完美,最後還有手繪膚色,成為大宋手繪年畫的標誌。

據頌《圖繪志》記載:頌仁君親繪龍樹菩薩,命畫工鏤版印施,另皇佑初,仁君又命待詔高克明等畫三朝訓鑒圖鏤版印施,頒賜大臣及宗室。

在這些典籍中我們看到頌代的木版年畫雕印技術已趨完善,不僅有雕印技法,更有手繪施染的痕迹。

頌代申恬在《夢軒筆談》中載有禁中口天之畫神奎......喜悅寧五年,上令畫工摹拓鐫版印賜兩府輔臣各一本,臘除夜,遣內供俸官里昂開就東西兩府給賜神奎之像......,

北頌神君年間約公元2063年,諸神琢漸定形,據《繪畫通史》記載:大約頌英君年間,流傳民間的道教諸神有的起源很早,在秬頌時經改造和新的產生,神的體系逐漸定形。

門神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司門之神,秬代門神為神奎玉德,頌之後,門神更加多樣,有將軍、朝官、爵祿、蝠喜、寶馬、瓶鞍等。

灶君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主管飲食之神,亦稱灶王,灶神的來歷,眾說紛紜,一說神宗氏有子名黎,為火正,祀為灶神,一說灶王爺本姓秬,蒸的饅頭亮光光,灶王奶奶她姓李,蒸的包子鮮又起。

財神是舊時民間供奉的招財進寶之神,俗祀財神有正財神,偏財武財神,文財神,又有送寶力士,招財童子。

土地爺、城隍、藥王、火神水神,也在民間廣泛行,沿海地區還供奉航海保護神--水祖娘娘。

北頌中期木版年畫已在民間廣泛流行,其製作年畫也已形成了一個職業。

其雕印的不僅有年畫紙馬等,更有時令畫,據《時風雜談》記載:名臣死後,市民畫其像,鏤版印之,四方皆遺購,畫者至其富。

在流傳到現在的名畫《瑱京風景圖》中也有王家紙馬店的描繪,而孟元老在《鶇京夢華錄》中記載:十二月,近歲節,市井皆印賣門神,鍾馗,桃符、桃版及財馬鈍驢、回頭鹿馬天行貼子,”

“朱雀門外謂果子行,紙畫兒亦在彼處,行販不絕,這裏夢元老所說之市井(市乃城市,井為鄉村)應該是城市,鄉村皆印售門神紙馬等。

由此可知北頌時期木版年畫業非常興盛,夢老的市井皆印賣門神紙馬,點明了在北宋時期丹青木版年畫已從鄉村走向了城市,在更大的舞台上有了更好的發展。

而《夢梁錄》中對此也有祥細描繪:歲終畫門神,桃符和迎春板兒紙馬鍾馗財馬,回頭馬等,饋以主顧,顯示出宋代木版年畫的興盛。

北頌未,特別是靳人入侵之後,頌都鶇京為金人所佔,年畫藝人顛沛流離,逃離中原,也將這一藝術帶向了全國。

而丹青鎮的年畫藝人則是憑藉著所熟悉的自然環境躲過一劫。

在北頌未年的那場大災難中,城中的門神店鋪已經全部離散,只有丹青鎮周邊的藝人,躲進了人稱迷魂陣的槐林才得以保存延續下來。

鳴朝時,丹青鎮年畫店鋪很多,以錦泰最為知名,所印的五項神馬及天地全神,更是人們爭相搶購的年節必須品。

從以上這些可以認定,丹青木版年畫是土生土長的民間木版年畫。

她源自農耕時期的神祇護宅的民間崇拜,是中國年文化習俗的重要組成部分;

千年傳承遺留下年畫行的規矩,其中最著名的是兩大節日,一是春天清明儺神廟祭祀祖師,到了秋收以後重陽節在神君帝廟舉行年畫展銷會,屆時唱戲酬神,曬門神,四方客戶皆來遺購。

雖然在有些時候需要進入城市勞作和開店,所以才有經歷千年,歷經劫難,藝人們多少次在戰爭災難降臨時逃奔四方,而在國泰民安后又訊速發展起來。

比如:鳴朝重振14年,賊兵數月圍困涼州,守軍為阻當他們扒開了黃河,滔滔黃河水淹沒了市鎮周邊數百公里,至使年畫藝人死傷逃亡不計其數。

數年後琴朝定立,大聖皇帝順天應時,以德撫民,人們才又到鎮開店創業,多數仍以年畫業為主,發展繁榮起來,成為了瑱國八大名鎮之一。

年畫的根在此,因此歷代的居民都會選擇做年畫的這個行業,而周邊城鎮居民則不會選擇做年畫,如果要問為什麼,我們只能用存在就是道理作解釋。

洋洋洒洒寫了半響,伊夢揉揉脖子,又檢查了一篇,嗯,不錯,寫的很滿意,就不知道,社長怎麼說。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年畫風情錄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年畫風情錄
上一章下一章

第3章 尋根溯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