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五章 鼎足三分則分神志消

第三五五章 鼎足三分則分神志消

其實清明之日讓天下驚訝的,倒不是上官山如何舉辦對先皇的祭奠和制定出上官翳的什麼謚號,而是上官山竟然在此日裏下了一道封王令的聖旨。

在這封王令的聖旨里,天下人對上官山勉強找的什麼緬懷先帝,感念手足之情什麼的屁話到不在意,倒是驚訝的看到上官山竟然一口氣封了二十二個王爺,並且其中甚至還有死去的三位皇子,而其餘的十二位原先的皇子則全都封在了南京地區。

這二十個王爺分別是:

第一位封為永昌王的太子上官永;

第二位封為扈北王的二皇子上官成;

第三位封為扈南王的三皇子上官大;

第四位封為常南王的四皇子上官業;

第五位封為福育王的五皇子上官福;

第六位封為奎北王的六皇子上官澤;

第七位封為常北王的七皇子上官衙;

第八位封為閭盛王的八皇子上官閭;

第九位封為奎南王的九皇子上官千;

第十位封為常東王的十皇子上官秋;

第十一位封為扈東王的十一皇子上官萬;

第十二位封為奎東王的十二皇子上官代;

第十三位封為閔南王的十三皇子上官一;

第十四位封為閔北王的十四皇子上官統;

第十五位封為閔東王的十五皇子上官江;

第十六位封為汾加王的丁建陽;

第十七位封為鐵王的李正道;

第十八位封為陽曲王的郭稷;

第十九位封為雷克王的古晨紀;

第二十位封為科爾王的皇甫壽;

第二十一位封為白雲王的東城乘;

第二十二位封為高奈王的呂蒸。

除了這二十二位王爺外,上官山甚至還另下聖旨封了太子上官永的兒子、五皇子上官福的兒子、八皇子上官閭的兒子為公爵,而封這些已死皇子的兒子為公爵,是為了繼承他們封王死去后應該領的封地,只不過是要減封了,也都封在了南京處,並且還封了於逞議為伯爵、高昕為伯爵,之後還以文正茂、古晨年、向魚白為首封了一些人為侯爵。

其中封為永昌王的太子上官永、封為福育王的五皇子上官福、封為閭盛王的八皇子上官閭,此三人明顯是一種謚號王,讓人感到可笑的是上官翳這個先皇帝的謚號竟然還比不上自己的兒子好,可見死人還是比不了活人的,畢竟這三個皇子的兒子還在,所以上官山便給了他們的父親,自己的兄弟好的謚號。

相對於這十二名皇子,上官山還破天荒的第一次公開封了七名異姓王,不過這七個異性王上官山將其中兩個敵對他領導征討張導大軍的異性王封在了西京,並且還將已經知道控制了南京征討張導部隊的古晨紀也封為了西京地區的王,看來是打算讓他們領兵繼續去西京平亂張導,而自己舅舅封地不變,還將東城乘的封地封到了北疆,也是讓他帶兵回北疆的意思,而唯獨郭稷和李正道都封到了南京地區,特別是將李正道封到了鐵縣,看來上官山的意思是讓李正道掌管南京最強的黑虎軍,郭稷也掌管南京地區陽曲縣的另一支強兵,然後防備那些在南京封王的諸位皇子。

這十二名皇子上官山封在了南京地區,其實是他和於逞議商議的結果。

“封於一域則畫地為牢,鼎足三分則分神志消,錦衣玉食則奢靡氣短。”

這是於逞議向上官山所說的話,因為於逞議說將皇子封在一起,就是為瞭然后他們相互斗,而沒有精力去考慮上官山的皇位,至於他們會不會聯合,那倒不怕,因為於逞議認為如果全國分開封,那麼一旦這些皇子在各地再度造反,那拉起的隊伍就更大,所以兩害取其輕,便選擇將他們封到了一起。

至於為什麼封到了南京,而不是其它三京,是因為於逞議認為若是將皇子封到東京地區,那裏乃是華夏正朔之地人傑地靈,反而助長他們的羽翼,而封到平京地區就太危險了,畢竟平京這裏乃是皇都所在的區域,他們一旦反叛則可以直取皇都,至於西京現在正值戰亂,封他們到那裏不但會遭到天下非議,還會讓他們有機會掌握兵權練兵強大起來。

所以南京地區是分封這些皇子的最佳地區,因為南京地區物質豐富,人口眾多,他封給這些皇子到富庶之地必然不會讓天下人認為他心胸狹窄,並且南京地區兵力羸弱,沒有其它三京地區的民風彪悍,戰力強大,最重要的是南京地區嗜好奢侈之風,會消磨人的意志。

還有,於逞議建議上官山的分封諸位皇子也是有技巧的,十二個皇子被封為了四組,其中每三人在一個區域,還將其區域裏最好的地方給了上官山心目里能力最不行的皇子,這樣就人為的製造了這些皇子相互競爭和制約的形勢,因為兩位皇子爭鬥必有一強一弱,但是三位皇子爭鬥那就只能相互制約。

不過值得要說的是,其實將李正道封王和郭稷封王封是上官山的主意,而不是於逞議的主意,雖然看似封賞了李正道,並且有讓李正道掌控南京地區最強黑虎軍監督諸位封王皇子的意思,但是於逞議卻明白,這上官山心中非常的忌憚李正道,所以他的目的就是一旦諸位皇子之亂被平息的下去,他就不想讓李正道留在皇都積贊聲望,而給他下放出京。

而李正道既然封王了,那麼現在掌控朝廷精銳兵馬的郭稷自然也要封王。

看這封王令一出,不得不說讓天下人看到了上官山的大度,頓時天下稱頌,而那些叛軍和打算進行起兵的人此時則是心頭一悸,開始顧忌起來,也使得郭稷的前線消停了下來,戰線上連斥候都不在廝殺,看起來大家正在等待現在那些叛軍里高層的意見,不想冤枉的死在戰爭的最後、和平的初現前。

畢竟封王令一出,如果再行動兵,那可真就是反叛了,並且戰爭打到了這裏,那上官山主動妥協下了封王令,大家再打生打死就說不過去了,畢竟許多人都看到了戰爭的殘酷,使得不論是叛軍,還是朝廷的軍隊都或多或少的產生了厭戰的情緒。

可見於逞議此策運用得真是絕妙,不愧為大夏朝百官之首,其政略可謂非凡。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殺戮英雄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殺戮英雄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五五章 鼎足三分則分神志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