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一章 怎麼是他
庄言知道自己即便賠本也能賺個吆喝,其他人卻不是這樣想,畢竟庄言再神,這都沒看過馬塞爾的書,就直接說要幫他出版,是不是有些兒戲了?
馬塞爾也是連連擺手,“庄言先生,真的不用這樣,這本書沒有商業價值這一點我自己是清楚的。”
馬寅初盯着庄言看了一會兒,臉上有些糾結,不過最終還是沒有說話。他想讓庄言不要這麼衝動,就算是想要幫朋友,也不能這樣幫,先不說自己吃不吃虧,還不一定能幫到別人。
馬塞爾一看就知道是個有錢人,真要出版,他自己花點錢就可以做到,正如他第一部書那樣,自費出版。
他要的根本不是出版額,而是得到別人的肯定。而庄言甚至還沒看過書,這份肯定……似乎有些輕率了,肯定也不是馬塞爾想要的。
庄言大概能夠猜到他們的心思,就笑着解釋道,“我雖然沒看過你的第二部,但是我看過第一部,自然知道這是本什麼樣的書。你放心好了,我並不只是想要幫你的忙,不信的話,我們拭目以待。”
馬塞爾雖然不知道庄言為什麼對自己這麼有信心,但是庄言對他的肯定卻讓他感激涕零,他道中國來尋找的是什麼,不就是這個么?
從見到庄言的第一眼起,他就有一種預感,庄言會肯定自己,後來庄言寫了一篇文章提到了他,更是堅定了他這個想法,所以他才毅然決然地飛到了中國。
這才兩天時間,就已經證明了這次的中國之行是多麼的正確。
“庄言,謝謝你。”
庄言搖了搖頭,金子總會發光,自己只是要讓金子提前發光而已。
《追憶似水年華》第二部的稿子馬塞爾隨身帶着,他當場就拿給了庄言,不過庄言也看不懂法語,只能先放在手邊。
“回頭我會找人把這本書翻譯出來,不過既然是法語,就先出版法語版的,其他語種再考慮。至於出版的細節,回頭等到出版提上日程了我在跟你詳談。”
按規矩來說,是應該先把合同敲定再弄出版的事情,不過馬塞爾對庄言有着充分的信任,而且他對自己這本書能帶來多少利潤也根本不在乎,畢竟有錢任性。
庄言沒想過佔馬塞爾便宜,雖然不會給他一個很高的版稅,但是也不會讓他太吃虧,肯定是要超過百分之十的,版權他準備簽十年。
其實他也可以簽終身,只不過這就有些太狠了,沒必要為了這點利潤影響到自己跟馬塞爾的關係。
馬塞爾有錢,他又何嘗不是?
馬寅初看着庄言,像是在看一個瘋子。
你想幫人,出版一個語種不就好了?還發好幾個語種?這樣成本可就上去不少。
大概聊到吃完飯的時候,梁啟超大手一揮,就把所有人都叫到了他家去。
庄言雖然覺得老是蹭飯有些不好意思,不過還是跟着去了。
晚上依舊沒有喝酒,庄言吃完飯帶着馬塞爾他們回了家。兩個法國人這兩天還在倒時差,晚上雖然沒什麼睡意,依舊是回了房間睡覺了。
庄言自己去了書房,繼續寫《駱駝祥子》。
到了第二天上午,手機提示收到一封新郵件,是姚謙發過來的。
庄言先點開看了看,原來是《活着》影視改編版權協議。
他大概掃了一眼,上面各種條文一時也看不明白,就打了個電話給姚謙問情況。
“喂,老闆,你看到了郵件了是吧。”
“嗯,誰要拍《活着》,這協議上面只有一個星嘉公司,我對娛樂圈不太熟,你給說說。”庄言道。
“是王衛導演,得過不少獎,擅長拍文藝片,星嘉公司在業界也比較出名,王導演也是簽在這個公司。”
“上次聯繫我們的張導呢?”
“那邊擱淺了,資金跟不上。”
庄言點了點頭,《活着》他是準備放出去的,至於這個王衛導演,他不太了解。
“這樣吧,我先找幾部這位王導演的作品看一看再說,下午我再聯繫你。”
他從頭到尾沒有問版權改編費,因為他關心的並不是錢,作品能不能拍好才是他最關心的。
其實如果可以的話,他想盡量還原這本書的情節。
在前世的時候,《活着》因為一些特別的原因,很多情節都沒有過審,所以只能大改,比如有慶死的那一段,被改成了車撞到牆被牆壓死了。
顯然被醫生抽血抽死沒過得了審,不知道這個世界能不能過。
大概是可以的吧,畢竟這本書對這個世界來說算是架空了。
掛了姚謙的電話之後,庄言就找了幾部王衛的導演看了起來。
確如姚謙所說,王衛擅長拍攝文藝片,他似乎對鏡頭和畫面把握得非常好。
既然如此,那麼只要有一個好劇本,電影應該是沒有問題。
《活着》是一本好書,但並不是說王衛就有一個好劇本了,想要把五十萬字的濃縮成一個多小時的電影,難度並不小。
庄言沒寫過劇本,所以沒想過自己操刀。
但是交給別人他又不放心,帶着糾結的心情,他下午的時候打了個電話給姚謙。
“喂,老闆,怎麼樣,王衛的電影可還能入到了你的眼?”
“挺不錯的。”庄言點了點頭,隨後又說,“他們的劇本寫好了么?”
“還真寫好了,劇本給我看了,感覺還不錯,不過寫劇本的是個年輕人,連二十歲都不到,也不知道他們是從哪兒找來的。”
“二十歲的年輕人?”
“嗯,是這樣說的,劇本我在郵件的下面添加了附件,之前忘了跟你說了,你要不要看看?”
“那倒是要看看,你等我一會兒。”
說完他又掛了電話,開始在郵件裏面找劇本,果然找到了一個附件,打開后是一個劇本。
庄言的閱讀速度非常之快,劇本篇幅自然也不能跟原著相比,一個多小時他就把劇本看完了。
看完之後,庄言不得不讚歎,如果這位編劇真的是二十歲不到,那可真是了不得。
劇本體式就不說了,像是個老劇作家,非常老道。
最關鍵的是,這位編劇顯然既大膽又有才,竟然敢在原著上添加很多自己的情節,還有一些巧妙的台詞。
這本劇本脫胎於《活着》,卻又已經不是《活着》。
帶着好奇心,庄言翻了翻找到了編劇的名字。
而當他看到編劇欄後面的三個字時,腦袋嗡一下響了,像是被雷擊了一樣。
怎麼是他!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