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節快速浮橋

第三十節快速浮橋

最後還是姜海濤給歸豹出了個主意,算是部分解決了指揮問題:參謀部。

全軍的統帥還是養敖,章通、欒林等人也不作為養敖麾下的將領,而是組成一個參謀部,協助養敖指揮。這可以避免某些尷尬,也得到欒林、華祁的極力贊同。他們倆可不樂意親身到戰陣里衝殺,而且還是面對強大的楚軍。打贏了,他們這些“參謀”有功勞;打輸了,他們可沒有過失。真碰到短兵相接的時候,他們倆就一招——投降。

可就算把這些大人物都弄到“參謀部”,養敖還是有可能面臨一些指揮問題:如果章通、欒林他們的意見和自己相左,怎麼辦?他們會不會繞過自己直接調動章劌等人?這一路上,養敖一直在想這方面的問題,擔心因為自己指揮不靈而導致戰敗。

壓力不在自己身上,所以姜海濤更想得開。

“將軍,我們不會有這種問題。首先,您的能力大家有目共睹,而且蓼城戰役、胡城戰役時,您都是主要指揮者。您不像薳越那樣沒有威望吧?第二,這幾位參謀中,欒林、華祁有膽量、有能力和您作對嗎?沒有。而且他們的士兵都分散在歸欣、歸朔、薳和的三個旅中,出不了亂子。第三,章通在身份地位上,能和您比一比……”

姜海濤看到養敖搖了搖頭,於是說:“就算他身份地位略高一點吧,可是這次的作戰計劃、器械準備、士兵訓練,都是您和公子等人提出的,他要是想奪過指揮權,知道怎麼打嗎?能打贏嗎?我想以他的聰明,不會幹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第四,歸欣、薳和身份尊貴,代表宗伯大人、薳書大人來的,但他們肯定都支持您,因為您代表公子豹。歸朔,還有歸啟,他們雖然是歸章家的,可從上次胡城保衛戰里殲滅歸羆后的情形看,他們似乎沒有反心,並不像歸章、歸崇那些人。所以嘛,您不用擔心有人搗亂。就算有,您難道還怕他?傳令兵可都是我們的騎兵。敢不聽指揮的,先抓起來再說。放手干吧,我看好你喲!”

養敖聽后哈哈大笑起來:“好,我就信你的。公子對我們寄予厚望,要是誰搗亂,我可不會客氣。不過我能不能指揮好,還得看你造的那些東西到底好不好用啊。”“您說信號旗?肯定沒問題。我們這次的行動都計劃得那麼仔細,各套行動方案都設定了一個簡單的代號,還能發錯了?我造的東西,不會讓您失望。”“那倒是。要沒有你造的這些戰車,還有運輸車,我們怎麼能打楚軍一個措手不及?”養敖說完后,笑着看了看前後的車隊。

和過去相比,胡軍現在的行進速度快了一倍,因為車輛很多,足足有400輛戰車、100輛砲弩車、80輛四輪運輸車,基本上每10人就有一輛。

普通的軍隊裏,每50~100人才有一輛戰車加一輛牛車,最多再加兩三輛牛車,或是人力拉動的輦(nian3),放些重要物資。因此行軍基本上還是靠步卒的雙腿,大多數物資、兵器也要靠步卒、僕役、奴隸們自己攜帶。正常情況下一天能走15公里,20公里算不錯了。

現在的胡軍不僅車多,而且載重能力大大提高:戰車要比過去多了200公斤,達到500;砲弩車、運輸車更是多了700公斤。兵卒們可以把自己的全部裝備,包括大木盾、劍戈、皮甲、糧食、帳篷等等,全都放到車上,輕鬆地跟在車輛後面行軍。很多時候,他們還能輪流到車上休息一會。

“將軍,按這兩天的速度,我們也許能比原定計劃更快一點,過河后只需三天就能到息城。”“不錯,前面好像就快到桑澤了。今天可以提前休息。”姜海濤聽后指了指一名打馬過來的騎兵:“大概是歸重派來的,養錡他們可能已經準備紮營了。小理”

現在胡國一共有240多名騎兵了,但能在馬上射弩的只有一半,因為大多數都是胡城保衛戰後才招的新手。這次出征,有200名騎兵隨行,主要負責偵察、傳令、通信。

姜海濤猜得沒錯,打前鋒的養錡、章劌他們已經開始指揮士卒們砍伐木竹、開挖溝渠,準備紮營。其他隊伍到達營地后也立刻忙了起來,生火做飯搭帳篷,井井有條。養敖則把所有的主要將領召集到一起,開了個小會。

“海濤,按照計劃,明日一早你帶工兵營先走,還有養錡。怎麼樣,沒問題吧?”“將軍您放心吧,萑康、唐駟他們已經演練過好幾次了。”

章通這時突然插話說:“這浮橋架設可是關鍵。雖然在胡城演練給我們看過一次,但這次對岸就是楚國的地盤,速度很重要。要是浮橋還沒架好,楚軍就殺到河邊攔截,可就糟了。”

養錡回答說:“您放心吧,20個會水的斥候都準備好了。”

養敖等了一會,看章通沒有再說話,自己才開口繼續說:“章公子說得很對。就算把橋架好了,也得盡量不讓楚軍發現。歸重,你的100騎兵要在第一時間過河,搜索和射殺楚軍斥候,一個也不能漏。養錡、章劌,你們兩個旅過河后也要快速前進,先清剿南邊渡口的楚軍,然後前往宿營地點。隨後幾日,大家可就要辛苦了。”

向木說:“要是我們過河后,行軍速度比計劃的快,就像今日這樣,那還在老地方宿營嗎?”

這還真是個新問題。戰前計劃中選定的宿營地點都是根據前幾個月的勘查結果選定的,養敖、養慶、胡貅等人都去過。可要是行軍速度快了,卻還在那幾個地點宿營,就相當於浪費時間。養敖心裏有了點主意,但還是看向大家。

欒林、華祁皺了下眉頭,似乎不太樂意改變地點。養錡看了養敖一眼后,沒有出聲。章劌也看了章通一眼,然後說:“我們不是想儘快趕到息城,縮短楚軍得信后的準備時間嗎?那就繼續行軍,盡量多走些路。”

有一些人不太樂意,但也沒有說出來。於是養敖在等了一會後說:“那好吧,我讓養慶、胡貅他們根據今天的速度重新選一選宿營地點,飯後給大家介紹一下,然後再決定。章公子,您看如何。”“好啊。先選幾個地方,過河后再看情況。也許到了楚國境內后,我們走得不如這兩天快。過河才是關鍵。”養敖聽后笑了笑:“我們明天都去看看吧。把營長們也都叫上,他們大多還沒見過呢。”

第二天,姜海濤帶着兩個工兵營,在養錡那一個旅的護送下最先出發,趕到洪河邊。他們沒有走大路,而是一條不常有人走的小路。

洪河也算條大河,不比潁河小,有六七十米寬。它從西北流向東南,進入淮河。距離上,它基本在胡城和息城的中間,因此也成為胡楚兩國大致的分界線。這裏沒有渡船,因為它們都在南邊的那個渡口處,走大路才能到。養敖他們也沒打算利用那個渡口。甭說對岸有楚軍把守,就算沒有,靠那幾條渡船送600來輛車、6000多人過去,也得一天時間。太慢。

現在除了養敖,“參謀部”的章通、欒林等人,很多營長和貴族子弟也跟着工兵營來了,比如歸啟、章午、章咢、養頵、薳旃、欒文、華彌等。他們大多由於級別不夠,沒有參加過戰前的一系列會議,不知道整個作戰計劃,也沒有看到過姜海濤為此專門設計的新東西。

薳旃指着工匠們從運輸車上搬下來的一疊疊三角形木板,問姜海濤:“公子,這些木板能搭橋?”“能啊。不過嚴格地說,它們是用來造船的。”“造船?”

姜海濤抬手指了指北方一百多米外的一片竹林:“對,用它加上那個。”這下,大多數人有點明白了。

另一個工兵營已經開到竹林旁,開始用框鋸伐倒那些竹子。砍掉枝葉后,他們還砍掉了竹竿上部較細的那段,只留下了七八米長的一段,然後放到車上。

這些竹子開始陸續運回時,章咢突然喊了一聲:“咦,怎麼把砲弩拉來了?”大家回頭一看,兩輛砲弩車被拖到河邊。隨後,兩名步卒在砲弩上放置了一支粗大的木箭。它有些特殊:前面的箭鏃是個三角形的鉤子,箭桿後面帶着絲繩。

章咢等人還沒來得及猜想和提問,就聽到“嘭”“嘭”兩聲,兩支箭被射往對岸。雖然它們要比普通箭重很多,有0.6公斤左右,但最大射程仍能達到六七十米。兩支箭成功掛到了對岸的兩棵樹上,隨後有幾個人從樹林裏鑽了出來。他們是一早就游過河偵察的斥候。

“他們是不是要拉繩索過去?”姜海濤回頭一看,是薳旃在問。“不錯。”姜海濤隨後聽到一個讓他有點討厭的聲音。“繩索上是不是還要連着船。”姜海濤看了欒文一眼:“那還用說。”

欒文似乎沒有感覺到姜海濤的態度,繼續說:“你用竹子造船,這辦法還不錯。不過我還是不太明白這些木板幹什麼的。”“你看看就明白了。”姜海濤說完后,指了指正在卸竹子的工匠們。

這時欒文才注意到,一名工匠正在指揮大家卸貨,而且是把不同長度的竹子放在不同位置,形成從長到短的一系列。另一些工匠則開始張開那些一疊疊的木板,支到地面上。原來這些木板都是三個一組,邊上有眼,穿着繩索。展開后,中間那塊鋪在地面,長3米,頭尖,尾寬2米;兩側各豎起一塊木板,一邊尖,一邊高1米。

現在大家都可以看出,這是一個三角形的“船頭”。果然,工匠們在另一頭也展開一個“船頭”,然後在它們之間拉上四根繩索。再把竹子按照從短到長的順序一層層鋪放到中間,一個兩頭尖尖、中間一堆竹竿的“船”就出來了。

說它是船,可它的主體更像竹筏;說它是竹筏,它的兩頭又根本不像,而且竹筏一般不過一兩層竹子,哪有一米高的?

欒文興奮地說:“海濤公子,你這個辦法很不錯啊。伐竹要比伐木快多了,浮力也大。用這種預先造好的木板船頭卡在兩端,竹子也容易固定。挺快的,我看用不了一個時辰就可以架好浮橋。”這話本來可以讓姜海濤非常高興,可惜是從他口裏說出來的,打了一點折扣。[注043001]

[注043001]:在我國,有時間、有地點記載的最早的浮橋,是周文王姬昌為了娶親而在渭水上建造的,《詩大雅大明》中的“親迎於渭,造舟為梁”,說的就是這事,在公元前1134年左右。春秋戰國時期,浮橋曾被廣泛用于軍事行動。公元前541年,秦景公母后之弟子鋮率千乘戰車進攻晉國,就曾在黃河上“造舟於河”。公元前257年,秦國為了進攻晉國,又在黃河上“初作河橋”,而且這座浮橋以後被長期使用,稱作“蒲州浮橋”或“蒲津橋”。

....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初級春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初級春秋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十節快速浮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