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三國廝殺

正文 第四章 三國廝殺

?青蛙常常忘記自己曾經是一隻小蝌蚪。

——朝鮮族諺語

當中亞的塞爾柱、花剌子模、喀喇汗、西遼、加茲尼和古爾等封建王國相互廝殺的時候,中國北方的大地上同樣是戰鼓齊鳴,硝煙四起。繼在3世紀出現過魏、蜀、吳三國鼎立的情況以後,這裏又先後出現了幾次三國鼎立、互相滅殺的歷史現象。

首先是遼國、宋朝和西夏三國之間的大戰。

大宋王朝是漢人在960年建立的政權,分為北宋和南宋兩個階段,共歷十八帝,享國319年。

漢人的祖先傳說是源自黃河流域的華夏人。公元前202年,漢王劉邦推翻了統一諸侯小國的秦帝國,建立了強大的漢帝國。漢朝不斷發展和拓展領土,很快成為世界性的大國。

漢朝人自稱為漢人。於是,儘管以後吸收和融合了許多少數民族,漢人這個稱呼和民族主體一直保持到了今天,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後來,中國各地經歷了魏、蜀、吳的三國時代,五代十國,晉朝和南北朝。

960年,北朝後周的諸將發動陳橋兵變,擁立宋州歸德軍節度使漢人趙匡胤為皇帝,建立了宋朝,定都開封(今河南省開封),定名為東京。

遼國是契丹人在東北亞建立的一個國家,歷時210年,歷經9位帝王。

契丹人源於東胡的鮮卑,與同樣說蒙古語的室韋、庫莫奚是同族異種。契丹是鑌鐵的意思,是民族的稱號。遼是國號,得名於境內的遼水。今天的遼寧寓意為遼地安寧和平。

916年3月17日,契丹部落聯盟的首領耶律阿保機宣佈建立契丹國,定都上京臨潢府(今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巴林左旗南波羅城)。

契丹全盛時期的疆域東到日本海,西至阿爾泰山,北到額爾古納河、大興安嶺一帶,南到河北省南部的白溝河。

契丹的軍事力量與影響力涵蓋東北亞和中亞地區。因此,中亞、西亞和東歐等地區在唐朝滅亡以後將契丹視為中國的代表稱謂。時至今日,在俄羅斯、中亞一些民族的語言中仍將中國叫做契丹。

契丹建國不久便大軍南下,侵入中原地區,攻佔了大宋王朝的首都東京,改國號為遼。也許契丹的領導人心中十分糾結,後來,國名在契丹和遼之間反覆更換。

大宋王朝與遼國之間的戰爭像契丹的國名一樣翻來覆去,糾纏不斷,幾乎成為兩國的全部歷史。

979年,宋朝消滅了以晉陽(太原)為都的北漢政權,最終統一了全國。宋朝皇帝對晉陽軍民的頑強抵抗非常惱怒,對它享有的龍城美譽懷有恐懼之心,憤然下令火燒晉陽城。他還是不解心頭之恨,又引來汾河和晉河的河水,將擁有1476年悠久歷史的晉陽夷為廢墟。

三年之後,宋朝在古晉陽城北四十餘里的唐明鎮修建了一座新城——太原,設立太原府治。

太原城裏有一個叫王臣的人,世代是做買賣的商人。王臣開着一個布匹店,專門銷售做衣服的布料。

王臣是漢人與胡人融合的後代,以前一直居住在晉中。無論是漢人主政的秦、漢,還是鮮卑人、羯人、氐人等建立的胡夷諸國,王氏家族都是專心經商賺錢,不參與政治糾紛,雖然在戰亂中少不了損失一些銀子,但是沒有因為捲入政治纏鬥,倒也生活得波瀾不驚,算是小康人家。

王臣正琢磨着如何尋找商機,實現家業上的突破,看到朝廷新建了一座太原城,覺得賺大錢的機會來了,馬上動員全家搬遷到太原新城,搶佔商機。

宋朝建立之後,一是國內反抗的殘餘勢力需要肅清,二是西部和北方有虎視眈眈的強敵,因此大量地從民間徵兵。

王臣接到徵兵的詔令以後,召集三個兒子開了個家庭會議。

王臣問道:“朝廷徵兵,你們三個誰去?”

大兒子王延壽說道:“延貴、延文年紀尚小,還是我去吧。”

王延貴和王延文生性怯懦,傳承了王家的商業基因,不喜歡文武,聽到大哥這麼一說,便使勁地點頭表示贊成。

王臣嚴肅地說道:“人到戰場,生死難測。延壽要英勇殺敵,光耀家門。延貴、延文每個人做生意的利潤三分之一歸延壽。”

延貴、延文連連答應。

就這樣,王延壽應朝廷的徵召入伍去了,在宋朝大將楊業的手下當兵。王延貴和王延文跟着父親做生意。

同一時期,在東京的東城住着一戶姓鞏的人家。

提起鞏家還得從遠古說起。古代的時候,中國的東部主要民族是華夏族,西部主要民族則是羌人,而且分為東羌和西羌。東羌的長相和生活方式與黃色人種的華夏族相近。西羌則是白膚金髮,與印歐民族相似。後來,東、西羌實現了大聯合,其中的鞏氏等三千餘名騎兵侵犯隴西,在中國史書上留下了鞏氏羌人的惡名。

春秋時期,周朝有個叫簡公的大臣被周王分封於鞏(今河南省鞏義),為伯爵。人們把他的封地、名字和爵位聯合起來稱為鞏簡伯。後來,簡公的族人一直在封地居住,繁衍生息,最終以封地的名稱作為自己的姓氏,開始姓鞏了。

這個鞏簡伯非常有個性,喜歡招徠其他宗族德才兼備的人做官,卻不信任本族的紈絝子弟,導致本族子弟的強烈不滿。鞏簡伯算是大公無私、舉賢薦能的楷模了。

鞏姓家族在封地上發展,後來又遷徙到其他一些地方,並在山陽等地形成望族,史稱鞏姓山陽望。

唐朝發生胡人亂政的安史之亂的時候,鞏姓家族的一支為了躲避戰亂,舉家遷往位置更東、也更安全的開封,在城的東頭買了一院房子,安置家業定居了下來。

鞏氏發現汴綉是東京的一絕,山水人物、樓台花鳥,針線細密,不露邊縫,丰神宛然,色彩豐富,層次分明,立體感強。於是,鞏氏拿出箱子底下的銀兩,開辦了一家汴綉坊,靠着給朝廷的權貴及其家人刺繡過日子。

開封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春秋時期的鄭國築城取名啟封,期望國家能夠啟封拓疆。西漢的時候為了避諱景帝劉啟以開字替代啟字,更名為開封。

大宋王朝在開封定都以後,東京開封經濟繁榮,富甲天下,人口超過百萬,城郭氣勢恢弘,不僅是宋朝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大都市之一。史書以“八荒爭湊,萬國咸通”來描述開封。《清明上河圖》描繪了開封汴河兩岸的繁華和熱鬧的景象以及優美的自然風光。

鞏家在宋朝初年的掌門人叫鞏懷周,育有二子二女。長子鞏演身材魁梧,濃眉大眼,十分喜歡習武,整天和一幫年輕人耍刀弄棒。幼子鞏淵生性文雅,好讀詩書,給大戶人家的孩子教書識字。

979年的一天,鞏懷周盤腿坐在炕上,正在吟誦唐詩。

到大相國寺送香油錢的鞏演興沖沖地跑回家來,稟告父親道:“朝廷要徵兵到北方守衛邊境,防禦契丹入侵。父親,我已是五尺男兒,理應披甲戴盔,保衛國家。”

鞏懷周放下手中的詩書,緩緩地問道:“你可知從軍的危險?”

鞏演答道:“軍人必須生死報國。倘若我在疆場上遇到不測,尚有淵弟贍養父母,為鞏家傳宗接代。請父親大人放心即可。”

鞏懷周看見素日粗獷的鞏演言之有理,便答應了兒子的請求。

鞏演隨後加入了宋朝軍隊,被派遣到北方邊境駐守邊關去了。

宋朝北方的鄰國遼國憑藉著自己兵強馬壯,經常闖到大宋的邊境惹是生非,搶劫殺掠,整得民不聊生,困苦不堪。

宋朝消滅北漢政權以後立即命令轉兵北向,伺機教訓一下契丹人。

979年7月,鞏演等10萬大軍在宋朝皇帝的率領下揮舞刀戈,吼聲整天,威風凜凜地從鎮州(今河北省正定)策馬北上,一舉突破了遼軍在沙河(今河北省涿州北拒馬河)的阻截。宋軍士氣大增,很快勝利地到達幽州(今北京)附近,將幽州圍個水泄不通,準備瓮中捉鱉。

遼國的守軍緊閉城門,一邊在城牆上苦戰,一邊等待援兵。

契丹人身強力壯,勇猛無比,但是,並不是像漢人以為蠻夷之人膂力過人而頭腦簡單、有勇無謀。

遼國南院大王耶律斜軫在幽州城北假裝示弱,引誘宋軍向北進軍,藉此減弱宋軍的主力攻勢,不久,又與北院大王耶律休哥的援兵兩面夾擊,在高梁河(今北京市西直門附近)大敗宋軍。

第一次上戰場殺敵的鞏演只好跟隨宋軍撤退到定州(今河北省定州)、關南(今河北省高陽東)、鎮州一帶駐守,防禦遼軍的反擊。

在這個喘息的片刻,鞏演的心中不禁納悶道:我朝皇帝乃真命天子,又有10萬大軍,應該是軍書上說的天時、地利、人和,為何一眨眼的功夫就潰不成軍呢?

但是,鞏演不敢問別人,因為這是對天子的不敬,要被殺頭的。

10月,遼國皇帝派遣軍隊前來攻打滿城(今河北省滿城北)。

吃一塹,長一智。宋朝軍對這一次早有準備,並且因地制宜,靈活用兵,臨戰改變皇帝部署的陣法,合八陣為前後二陣,集中兵力擊敗來犯之敵,一舉殲滅了萬餘遼軍。

遼軍眼看着正面攻擊失敗了,只好改變了策略。

980年4月,遼軍又從西北方向大舉進攻雁門(今山西省代縣)。

王延壽跟隨大將楊業、潘美南北夾擊,再一次打敗了遼軍,鼓舞了宋朝全國的士氣。

982年5月至6月,遼軍不甘心失敗,又三路全線出兵攻打滿城、雁門、府州(今陝西省府谷)。

宋軍也分成三路正面迎戰。

王延壽在雁門,鞏演在滿城,追隨各自的將領衝鋒陷陣,英勇殺敵,得到了獎賞,還封為小官。

986年,宋朝皇帝採納了一個下官的建議,認為遼國皇帝年幼、太后蕭綽攝政、內部不穩為可乘之機,兵分三路出擊遼國。

其實,這時候的遼國統治集團君臣協和,政治賢明,並不存在什麼可乘之機。

但是,宋朝皇帝卻信以為真,不顧其他官員的強烈反對,不顧糧草和軍械缺乏、北伐準備不足、開戰勝算不多的實際情況,也不和宰相認真地商量,武斷地決定對遼國用兵,兵分三路大舉北伐。

東路以曹彬為主帥,率領10萬主力軍出雄州(今河北省雄縣),鞏演名列其中。

中路以田重進為主帥,率領軍隊出飛狐(今河北省淶源)。

西路潘美、楊業等率領軍隊出雁門。王延壽在支隊伍中。

一開始,宋朝軍隊實行閃電戰,高奏凱歌,把毫無準備的遼軍打得落花流水。西路軍連克寰(今山西省朔縣東北馬邑)、朔、應(今山西省應縣)、雲(今山西省大同)諸州;中路軍克飛狐、靈丘(今山西省靈丘)、蔚州(今河北省蔚縣);東路軍奪占固安(今河北省固安),佔據涿州(今河北省涿州)。

面對宋朝軍隊的大舉進攻,遼國攝政的蕭太后親臨幽州,帶領小皇帝一起指揮戰鬥。遼國採取集中兵力首先打敗東路的宋軍主力再圍攻其他各路的方略,趁着曹彬部隊孤軍冒進又缺少糧草的機會,不斷地襲擊和騷擾,迫使曹彬不勝疲憊被迫撤退。

遼國軍隊乘勝追擊,在岐溝關(今河北省涿州西南)將曹彬的軍隊擊潰。

遼國接着派遣10萬大軍對中路和西路的宋軍相繼展開反擊,收復了蔚州、飛狐、寰州、朔州等地,還俘獲了大宋的名將楊業。

宋、遼兩軍在益津關以北二十里處激戰近一日,血流成河。宋軍傷亡慘重,上千人犧牲。

宋軍北伐到永清城的時候,只見城池年久失修,城垣多有坍塌,百姓大多南遷,十室九空,幾近空城。

宋軍依靠民房阻擊遼軍。鞏演被大隊的遼軍包圍,率領小分隊突圍。他揮舞大刀,連砍數敵,最後寡不敵眾,壯烈殉國

雙方激戰近兩個時辰,宋軍大部分被殲滅,遼軍也傷亡慘重。

宋朝在岐溝關之戰後喪師數萬,國力窘迫,面對必然的敗局,只好放棄了雲、應二地,撤回代州。

宋朝對遼國的戰略進攻徹底失敗,從此進入了戰略防禦階段。

遼國則繼續採取攻勢,經常侵犯宋朝邊境,不讓宋朝人有喘息的機會。

1004年秋天,遼國軍隊氣勢洶洶地逼近澶州(今河南省濮陽),準備與宋朝軍隊展開決戰。

宋朝皇帝擔心遼軍突破澶州危及到東京開封,便以向遼國納幣帛為條件,雙方締結了和約。史稱澶淵之盟。

宋、遼之間的戰爭遂告結束。從此,兩國和好達120年之久。

鞏懷周此時已是年屆60歲。他看到連年的戰爭終於結束了,想起犧牲在疆場的兒子鞏演,激動得老淚縱橫。

幼子鞏淵已經人到中年,生育了三男一女,提心弔膽地在東京過着日子。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東鄉血脈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東鄉血脈
上一章下一章

正文 第四章 三國廝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