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新疆建省

第六十章新疆建省

同治的電報很快就到了劉銘傳的手裏,劉銘傳向西叩頭,這麼多年的等待沒有白廢,終於英雄有了用武之地,台灣將是今後自己大展拳腳的地方。小理

台灣建省的上諭一經發佈,各地的督府就連連上摺子懇請皇上收回承命,理由是渡海巡台制度是祖上的定製,輕易更改是動搖國本。同治已經習慣看到這些老調重彈的摺子了,因此只是批複到只要哪一個大臣能做福建巡撫的同時也能署理好台灣的事務,那朕就不更改祖制,如果辦不好這件差事,那就等着秋侯問斬吧,丟土失疆是大罪,那些油滑的官員自然是能躲就躲,反正有劉銘傳去頂雷,出了事也不關自己的事,因此也就樂得清閑,同治的耳根子終於清靜了一點,但是有一個人卻是同治不能用三言兩語搪塞過去的,陝甘總督左宗棠的摺子不合時宜的到了同治的面前,倒不是左宗棠能掐會算,只不過他也有同樣的想法,在其收復新疆的過程中左宗棠看到由於阿古柏和沙俄的入侵給新疆人民造成了空前深重的民族災難。

當清軍收復天山南北時,各地都已殘破凋零,滿目瘡痍。烏魯木齊、巴里坤是乾隆以來移民開發的重點地區,咸豐七年(185的戶部清冊上已有戶民31萬人之多。浩劫中,“戶口傷亡最多,漢民被禍尤酷”,據同治年間曾到北疆的美國人斯凱勒說,烏魯木齊約有13萬滿族人和漢族人被殺。清軍再入其地時,“漢城僅剩頹垣,滿城已同平地”。奇台縣承平時,“閭閻相望,比戶可封”,兵燹后,‘‘民房官舍均被焚毀,蕩然無存”。阜康城荒毀已久,“榛莽叢雜,不便行走”。伊犁也是居民寥落,一望荒涼,當地農業人口除死散於戰亂,還遭到沙俄有計劃的劫掠。有人估計,先後被擄掠至俄境的伊犁人口在7萬人以上。在天山南路,阿古柏的暴政使當地民不聊生,戶口損耗。曾親歷其地的庫羅帕特金記述,由於統治者濫立名目,百姓的負擔極其沉重,不得不把收穫的l/4甚至1/2用來交納田賦。

各族人民大批淪為奴隸,被帶到喀什噶爾和中亞市場出售。光緒三年(187,阿古柏殘部在清軍追擊下向西狂逃,沿途燒殺搶掠,裹脅數十萬人隨行,自喀喇沙爾到布古爾的數百里內,“但見火光燭天,杳無人聲”。阿克蘇城內外被敗軍“燒掠一空”,倖存者流離失所,衣食交困。天山南北的情形都表明,由於浩劫造成的全面破壞,新疆的開發建設已不可能在動亂前的基礎上推進,只有先醫戰亂創傷,重建經濟,才可能謀求發展。因此左宗棠當時也並沒有急於提出新疆建省的建議,當時其主要做了幫助本地農戶復業,改造兵屯,裁勇歸農,頒佈《新疆屯墾章程》,助墾遣犯攜眷實邊,鼓勵南疆維吾爾人口省內遷移,由於左宗棠的措施得當經過多種形式的招徠聚集,新疆的人口逐漸回升。

鎮迪、阿克蘇、喀什噶爾三道共有人口266959戶,18583口,其中漢族16754戶,66441口,**8065戶,33114口,維族246180戶,1132251口,其他1,522戶,6777口。在不含伊塔道數字的情況下,人口總數已超過道光中葉的水平。由於新疆地處歐亞大陸中心,四周高山環繞。阿爾泰山是北部和東北部的屏障,帕米爾高原屹立於西部,喀喇昆崙山、阿爾金山、昆崙山雄峙在南方。橫亘中央的天山,將新疆分為自然景觀各異、風貌迥然不同的南北兩大部分,習慣稱天山以南為南疆,天山以北為北疆,吐魯番、哈密一帶為東疆。新疆的地形輪廓是阿爾泰山、天山、昆崙山三大山系包圍準噶爾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山脈內部又有許多山間盆地和谷地。新疆深處內陸,氣候乾燥,雨量稀少,屬於典型的乾旱農業地區。雖然北疆的降水量比南疆稍多,相對農業的需要,仍是微不足道。一塊土地能否耕種,先決條件是有無灌溉水源和水量的多少。終年積雪的天山山脈每年冰雪消融,流入平川,形成眾多內陸河流,當地農業主要依靠融化雪水灌溉,沿河流形成了塊塊綠洲,水草肥美,新疆的農牧業主要在綠洲上進行。

然而左宗棠看到統一局面的重新出現,使新疆擺脫了多年的戰亂,社會再度安定下來。但收復后的新疆,依然處在嚴峻的國際環境之中,俄國和英國包圍環伺如故,毫未放鬆侵略企圖,新疆本身歷經浩劫,社會經濟殘破不堪,乾隆以來百餘年經營建設取得的成果喪失殆盡,舊制蕩然無存。如何重新起步治理?受命善後的左宗棠才根據變化了的新情況,提出建省主張。雖然同治舉雙手贊成左宗棠的意見,但是由於可能將會與日本開戰,所以同治不可能有太實質的支持,尤其是財政方面的支持,但又不好直接拔了左宗棠的面子,要知道左宗棠可是出了名的暴脾氣,要是誰惹着他了,他準會不依不饒,就算皇帝的面子他也不會給,要是這個時候左宗棠去職回鄉,那同治派誰去署理陝甘總督一職,所以只好把左宗棠的摺子下發到下面的巡撫和總督那裏,讓他們再議一議,也好有話回絕左宗棠,不過另同治有些惱火的是居然大部分督撫都是贊成左宗棠的,這讓同治有些不解,明擺着現在投錢在新疆就是賠本的買賣,不過轉念一想,這幫人可能就是想看自己的笑話,那好,既然上下同心,那索性就准了左宗棠的摺子,不過錢是一文也沒有,因為劃到新疆的錢已經夠多了,而且還要在新疆那裏修一條鐵路,這麼算下來在這個窮地方投入的錢可以說是夠多的了,不過同治也不是什麼都沒給,同治給了政策,只要是對新疆地方政權好的主張同治是一律採納,而且給了左宗棠極大的特權,凡事可以先做再報,只要新疆不出亂子,同治就讓左宗棠隨便的折騰,這可以說是天大的恩典了。

除了左宗棠的奏請外同治還收到了劉錦棠的奏摺:裏面寫到:一、我朝在新疆設立的軍府制對地方行政不重視,無治民之官,又無統一的政府,各地王公伯克各行其是,對農牧民大肆盤剝勒索,加劇了清政府與各族人民之間的矛盾,這就需要一種新的體制以改變新疆的地方行政管理;二、新疆的地理位置和當時面臨的形勢也需要一種新的行政建制,來增強捍衛國家領土主權的能力;三、從我朝粉碎阿古柏侵略后的現狀看,也迫切需要解決新疆的行政建制問題。

劉錦棠認為隨着國內外形勢的變化和新疆生產的發展,舊的軍府制度的弊病逐漸暴露出來,對外,軍事力量漸趨衰弱,無力抵禦外來侵略,在沙皇俄國、浩罕等對我國西北邊疆的侵略中無所作為;對內,造成各地王公伯克勢力的膨脹,佔據大批土地和農奴,既阻礙着中央政令的推行,又阻礙着生產的發展。他以自己在新疆三年的實地調查,不但指出了在新疆建省的必要性,而且說明了在新疆建省的必然性,並比較切合新疆實際狀況地提出了建省的具體實施方案”。建省前,劉錦棠本着“設立行省當從州縣辦起”的原則,預備首先在南疆設立了道、府、廳、州、縣各級統治機構。接着在北疆任命了一批地方官吏。這也只是劉錦棠初步的構想,同治對劉錦棠的摺子很是欣賞,因為一個將軍能想的這麼完備還是很出乎同治的意料的,同治發電報首先肯定了劉錦棠的想法,讓其與左宗棠商議一下共同拿出一個具體的辦法劉錦棠也是真沒讓同治失望,下午就拍來了電報,不過電報上寫了個方案,是左宗棠與劉錦棠在商議后共同發來的,兩人由於爭執不下而劉錦棠又是左宗棠的老部下所以只好把左宗棠的方案先發了過來他的意見是新疆設行省,督撫並設;將新疆劃為北南兩路,北路以烏魯木齊為中心,為總督治所,南路以阿克蘇為中心,為巡撫治所,下屬廳、州、縣近30個。待建省後進行如下的改革:一、整頓吏治,廢止伯克制度;二、肅清殘敵,加強邊界防務;三、安民薄賦,發展農業生產;四、盡地之宜,興辦蠶桑漁牧各業;五、恢復傳統工藝,試辦現代工礦企業;六、發展商業貿易;七、改革幣制稅政,增加財政收入;八、整修驛路,增辦近代交通郵電事業;九、發展教育衛生事業。

同治收到電文一時大為心動合計着待李海回來后兩人在合計一下,這時候小李子在養心殿外向同治啟奏到:

“皇上,電報房來人稟報:德國回電說李海大人現在沒到德國,皇上的電文沒法交到李大人手上。”

同治這時候才意識到李海才離開北京不久,這麼短時間不可能到達德國看來琉球的事只能自已拿主意了。難得最近需要批閱的摺子比較少本以為能放鬆一下,不料小李子向同治奏到新疆劉錦棠又有加急的電文,同治以為新疆出了什麼大事急忙取過電文。

原來電文上是劉錦棠對新疆建省的方案仿照江蘇建置大略,添設甘肅巡撫一員,駐烏魯木齊,仍受陝甘總督節制,管轄哈密以西南北兩路各道廳、州、縣,並請賞加兵部尚書銜,俾得統轄全疆官兵;設甘肅關外等處地方布政使一員,隨巡撫駐紮;舊有鎮迪道,援福建、台灣之例賞加按察使銜,令其兼管全疆刑名、驛傳事務。本來劉錦棠認為左宗棠的方案過於急迫但礙於左宗棠是老上司又不好駁了他的面子只好把他的意見先發過來,但回家后劉左思右想最後決定把自已的方案也承報皇帝。

同治找來恭親王和李鴻章仔細比對后都覺得劉錦棠的建省方案較之左宗棠的相關方案要更為切實、可行。經過慎重考慮,朝廷最終批准施行的是劉錦棠的建省方案”,不過同治在發展教育事業這一項上做了改動,把京師大學堂的一部分師資力量抽調到了新疆教授西學,因為只有同治知道,中國的邊疆和農村就是在清政府維新后,其教育水平才與內地產生了很大的差距,因此同治得做到一視同仁,讓國家的資源儘可能的平衡。

....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同治帝國之一朝奮起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同治帝國之一朝奮起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六十章新疆建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