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驚變1870

第三十五章 驚變1870

1870年同治皇帝在辛苦操勞了6年後,國家終於初步的穩定下來了,新疆全境已收復,(除被俄**隊佔領的巴爾喀什湖以東的部分領土尚在俄軍控制下,其餘領土已重回祖國懷抱)當然同治也讓駐俄大使曾紀澤做過交涉,不過俄國態度強硬拒絕歸還所佔領土,同治鑒於當時的國力,(戶部已空空如也)並未做出馬上收復被俄軍佔領土地的決定,而是採取隱忍政策,電令劉錦堂守住已收復的領土,嚴密監視俄軍的動向,若俄有侵我之意,立即還以顏色,由於戰事結束,左宗棠回朝復命,同治為了表示重視,特意在上朝時走下台階迎接左宗棠,走進朝堂的左宗棠風塵朴朴,眼角也還露出疲態,不過卻絲毫看不出萎靡的樣子。

同治看到左宗棠得勝還朝便首先開口:“左愛卿一路征塵未洗就被朕召進宮來,皆因朕實在是想聽愛卿講講新疆的戰事。”

左宗棠向前一步施禮道;“臣左宗棠幸不辱命克複新疆,沒有辜負朝廷的厚望,除西北部少數領土尚在俄夷手中外,其餘疆土已全部收復,臣本欲請旨朝廷補充兵械糧餉后揮兵西進驅逐俄軍,但接到皇上聖旨命臣回京,老臣懇請聖上續拔糧餉,臣在半年內當從俄夷手中奪回失地!”

左宗棠一字一頓的好似重磅炸彈似的砸到了同治的胸口,很明顯,左宗棠在抱怨同治不讓自己與俄軍交戰。其時,左宗棠哪裏知道同治皇帝何償不想一勞永逸,但長年征戰已使軍隊疲憊,且國庫空虛,為了支撐左宗棠的西征大軍同治早已把國庫掏空了,現在是一兩銀子也沒有了,要不是美國政府的貸款恐怕真的很難撐到左宗棠回來,不過同治並沒有生氣,畢竟左宗棠使新疆重回中國,至於被俄軍佔領的疆土,可以再過幾年再說,等強大到足夠震懾敵人的時候再說,朝堂之上各部大員紛紛向左宗棠和同治報喜,不過左宗棠對當前的戰果,並不滿意,他的目的是收復所有新疆故土,不過對同治來說這個結果已經很不錯了,為表彰左宗棠,同治加封左宗棠為兩江總督,不過左宗棠堅辭不授,他自己倒是希望出任陝甘總督,許多朝臣見此便向同治上折說:左宗棠動機不良,是要控制西北的軍務,建議同治貶斥左宗棠。同治倒也沒回應這些摺子,三日後同治下旨令左宗棠就任陝甘總督。上摺子的人一時都傻了,看來左宗棠的後台是皇上啊!

當年七月,從日本傳來了壞消息,流亡海外的大久保利通等人突然秘密回國,在國內煸動了幾個對幕府不滿的大名擁護明治天皇,逼迫德川幕府交出實權,被德川幕府一口回絕,他們立刻組織叛軍在美國援助的情況下出其不易一舉攻佔了幕府的老巢——江戶。德川慶喜見大勢已去,便與叛軍妥協,在叛軍答應保證德川慶喜家族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后,德川慶喜交出了實權,離開了江戶,至此幕府統治日本的時代宣告結束,日本的實權重新回到了已1000多年不掌握實權的日本天皇手中。同治知道,日本的明治天皇在掌握權力後會立刻開始明治維新,全面西化,其發展速度是中國不可同日而語的,本以為自己支持幕府會使日本的歷史倒退,沒想到只讓日本停滯了兩年,而且現在美國人也支持日本維新,看來日本這個死敵,大清國是避不過去了,不過,還好現在中國的內戰已全部結束,至少現在中國和日本還是處在同一起跑線上,中國有足夠的時間和日本打一場國家崛起的持久戰,但令同治沒有想到的是,此時的日本明治天皇正在看手中的一張單據,而這張單據正是清朝支持德川幕府在幾年前支援日本武器的那張單據,這張單據讓執掌大權的明治頗為惱火,明治天皇拿着手中的單據自言自語道:“若沒有清國的支持幕府在幾年前說不定就已不存在了,看來清國是不想讓日本走向強大,那我們日本也沒有退路只有與清國一決勝負,看一看究竟誰才是亞洲的霸主,”明治天皇此時就在心裏許下了西並朝鮮以制中華的野心。

除了日本的倒幕成功外,還有一件令同治特別頭疼的事。同治記得在原來的歷史上1870年4、5月間,天津發生多起兒童失蹤綁架的事件。6月初,天氣炎熱,疫病流行,育嬰堂中有三、四十名孤兒患病而死,每天有數百人到墳地圍觀,挖出孩子的屍體查看。於是民間開始傳言懷疑外國修女以育嬰堂為晃子,實則綁架殺死孩童作為藥材之用。6月20日,一名被居民扭送官府的匪徒武蘭珍口供中又牽到教民王三及教堂。於是民情激憤,士紳集會,書院停課,反洋教情緒高漲。6月21日清晨,天津知縣劉傑帶人犯武蘭珍去望海樓天主堂對質,發現該堂並無王三其人,也沒有武蘭珍所供的席棚柵欄,「遍傳堂中之人,該犯並不認識,無從指證」。謝福音神父也已經與崇厚協商育嬰堂善後處理辦法。但當時已經有數千群眾包圍了教堂,教堂人員與圍觀的人群口角起來,引起拋磚互毆。法國駐天津領事豐大業要求總督崇厚派兵鎮壓,沒有得到滿意的結果,在前往教堂的路上,與知縣劉傑相理論,怒而開槍,不幸打死了知縣的僕人,民眾激憤之下先殺死了豐大業及其秘書西門,之後又殺死了10名修女、2名神父、另外2名法國領事館人員、2名法國僑民、3名俄國僑民和30多名中國信徒,焚毀了法國領事館、望海樓天主堂、仁慈堂以及當地英美傳教士開辦的4座教堂。破壞行動持續了3小時。津案爆發於同治九年五月初(1870年6月間),衝突中外人死者計數十名。案發後,中外震驚。同治皇帝在得知此事後異常驚訝,因為在他來到這個時代時以為自己會改變歷史,結果有些歷史是他無法改變的,同治知道此事後立即讓在保定的曾國藩着情辦理,曾國藩在保定駐地接到兩道上諭的催辦后,於六月十日到津。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是先議結俄、英、美三國誤傷之人和誤毀之堂、不與法國一併辦理,縮小對立面。當時曾國藩了解到的情況是,關於法國領事,神甫和教堂被殺被毀的原因,曾國藩緊緊扣住武蘭珍原供虛實入手,早在保定動身時,他便致信崇厚說:“欲推求激變之由,自須由此根究武蘭珍是否實系王三所使,王三是否系教堂所養,挖眼剖心之說是否憑空謠傳”。他在審訊人犯和親自調查后對原供提出三點質疑:一,武氏供詞時供時翻,原籍在天津,與所供晉寧不符,且無教堂指使的確據;二、教堂中有男女150餘名,由各自家庭送來養育,非迷拐而來;三,親自詢問攔輿遞稟的數百名百姓,所謂挖眼剖心之事,均無實據。這三點質疑,是曾國藩推定所謂“挖眼剖心,全系謠言”的根據,也是據此結案的關鍵。曾國藩進一步分析了一般士民對於教堂普遍的懷疑心理,指出原因有:一、教堂大門終年關閉,過於神秘,社會上都以為裏面的地窖是“幽閉幼孩”的,但實地勘察后證明地窖只是為了“隔去潮濕,度置煤碳”;二、去教堂治病的人,往往不再出來,一般人們不理解;三、教堂收留無依無靠的子女,甚至有“貧病將死”之人,“動輒數百人,不明何故”;四、教堂中庭院錯落,甚至母子亦分居異處,有乖人情。基於以上的判斷,曾國藩在辦案自始至終持妥協的態度。儘管他與崇厚的表現也曾有微妙的不同——那就是當外人提出要將天津府知府張光藻,知縣劉傑和將軍陳國端三人抵命時,他力不準允,並頂着很大的壓力拖延時間進行交涉。最後改判天津縣、府為流放。

同治本以為隨着新疆戰事的提前結束,國內改革的提前進行,這件棘手的事件應該不會發生,但是沒想到的是歷史是不可逆轉的,歷史跟同治開了個玩笑,該發生的還是會發生,看來想越過歷史的必然是不可能的,現在只有積極面對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同治帝國之一朝奮起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同治帝國之一朝奮起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十五章 驚變18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