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松下幸之助:商人的目的就是盈利(1)
生意是為社會服務而存在的,而服務的報酬就是獲得利潤。如果得不到利潤,就表明對社會服務得不夠。照理來說,只要服務完善,必定會產生利潤。
——松下幸之助
作為20世紀最優秀的領導者之一,松下幸之助是一個憂國憂民型的企業家,他得到了多種不同文化的認同:在日本,他被尊為“經營之神”;在西方社會,他的照片登上美國《時代》周刊封面,躋身世界級企業管理天才的行列。
可以說,他的創業過程中匯聚了多元化的成功要素,既有不計後果的冒險精神,也有傳統的東方智慧。
一、技術要服務於市場
松下幸之助,一個在創業初期不斷向社會奉獻出各種獨具創意的新產品的“發明家”、“點子大王”,隨着經營思想的日趨成熟,不斷摸索並形成了其“技術要服務於市場,服務於顧客,有利於經營”的技術觀,最後,他成為一個懂技術的企業家、有經營頭腦的技術者。
相對於先進技術的開發,松下幸之助更重視生產技術的發展。松下高度的生產技術水平當年獲得了美國IBM公司的信任。該公司將面向日本市場的戰略產品,可用於通用計算機終端的微型電腦“Multi-station”委託給松下貼牌生產(OEM)。
這種重視產品生產技術不斷趨於完善的思想一直影響着松下電器的發展。1950年,松下與美國的開利公司進行技術合作,引進了小型壓縮機技術。
為了讓技術趨於完美,松下在白色家電技術部門建立了一個生活研究所,其職責是專門檢查現有產品的不足之處,生產技術的盡善盡美是它工作的終極目標。
過去的壓縮機都是四極1800轉的,而引進的新技術是2極3600轉,使用這種速度快一倍的高性能壓縮機,使得松下開發出更新型的電冰箱。
研究人員會將產品用戶請來,身體帶上電極后讓其操作使用產品,觀察肌電圖,調查其負荷情況。比如冰箱擱架每提高一厘米,其手臂肌肉的負荷會出現怎樣的變化,記錄下數據后再反饋給生產設計部門完善現有產品。
按照通常的認識,冰箱的壓縮機都是安置在底部後方的,但他們經過調查后發現,按照日本女性平均157CM的身高,冰箱上層後面的擱架,她們的手很難觸及到,能不能將壓縮機移到那個位置呢,這樣將底部的地方騰出來,不是可以增加冰箱的容積了嗎?
壓縮機微型化的成功使得這個建議有了實現的可能,於是,松下“小個子、大容量”的“CompactBig”冰箱系列一上市,便受到消費者的廣泛歡迎。
就這樣,松下幸之助重視生產技術和生產工藝的思想,使得松下電器的各種產品在市場上屢屢獲勝,其市場佔有率總是名列前茅。
二、拿來主義
松下幸之助奉行“拿來主義”,只要他認為有發展前途的高端技術,花再大的代價也要買進來。儘管這種做法讓松下染上了“模仿電器”的名聲,卻是松下電器制勝的有效法寶。
戰後,松下幸之助從海外引進的技術為日本的重建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松下在黑白電視機市場上能夠縱橫馳騁,與飛利浦公司的技術合作是分不開的。松下曾經與荷蘭的飛利浦公司合作,獲得了電子顯像管的技術。
松下幸之助在談論和飛利浦進行技術合作時曾說過這麼一句話:“一項技術無論多麼先進,能否用活它,都是經營上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