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吳子和四童

第十六章 吳子和四童

?鄭勝心情不快地回了腳站,鄭跋看得一清二楚。

他把石作樂叫來:“出去是讓世子散心,怎麼世子不高興得回來了?”

石作樂連連叫苦:“三爺,小的一路上盡心服侍,但世子不開心,小的又沒辦法!”

“將出去的整個過程說一遍。”

石作樂把市中所見告訴了鄭跋。

“世子看到那個宗石子打倒吳子,又問了流民的事?”鄭跋搖搖頭,世子年幼,應該想不到那個層面。不過,石作樂下去后,他自己卻想了很久。

第二天一早,吃過早飯,沿着大路朝東北方向繼續上路。

出了松野聚,再往前走,低矮的丘山也不見蹤影,所見是一片蒼茫的林海。這片森林叫秋柏林,鄭勝望着這片望不到盡頭的平坦的森林,“這裏如果開墾成田地,一定很不錯吧?”

鄭跋回過頭笑了笑:“世子,像秋柏林這樣的林子,全天下到處都是,怎麼可能全開墾成田地。”

“對啊,肯定沒有那麼多人。”鄭整說道。

鄭勝默不作聲,沒人?流民不是人嗎?為什麼官府不發動流民開荒?鄭勝又想起了那個吳子說的話“要是我能飽飯,羌蠻如何勝我”,要是天下所有人都能吃飽飯,五胡還能亂華嗎?

正想着,鄭勝的目光瞟到前方不遠處的路旁有三四個小小的身影,穿着破破爛爛的衣服,正圍在一塊,面朝大路,跪在地上。他們的中間,一個大人正躺在地上,一動不動。

鄭勝看得分明,那個大人,正是昨天被湟野羌人暴打的流民吳子。

“世子,是那個吳子誒!”鄭整說。

“嗯。”鄭勝應道。

路上行人不少,鄭勝也聽得清楚,每每有人經過他們身邊,帶頭的一個孩子立刻磕頭:“求各位了,救我兄長,我們甘心為奴!”其他孩子跟着拜倒。

越來越近,看着這幾個和自己年紀相仿的孩子如此可憐,鄭整動了惻隱之心:“世子?”

車輪緩緩駛過,那帶頭的男孩看着這輛精緻的馬車,咬牙拜倒:“求各位大人了,救我兄長,我們甘心為奴!”

車輪行過,鄭勝聽着身後不遠男孩的聲音不斷響起,下定決心,他扭頭對鄭跋說:“堂叔,派人給那個吳子看看吧,然後贈予些財錢,讓他們回家吧!”

鄭跋點點頭,吩咐了一聲,隊伍分出兩人向後面而去。

鄭勝心情沉重。他覺得自己現在太年輕了,才七歲,實在幹不了什麼。長大!只有長大才能做到更多。

中午,一行人到了穰縣,這是一座更大的縣城。他們要在這裏停歇一陣。

“世子,那幾個孩子想見你,你見不見?”鄭跋問。

鄭勝點頭,他有些事想問問他們。

四個髒兮兮的小孩已經換了一身乾淨的衣服,洗凈了臉,吃了飯,當頭的那個,鄭勝對他影響深刻,瘦弱但腰桿挺直,吃飽飯,看起來更加精神。

四人拜倒在地。

“你們起來,我問你們,是哪裏人?怎麼來了荊州?”鄭勝問道。

“我叫王鈞,他是劉能、宋持、劉嗅兒。”

“劉嗅兒?”鄭勝看向左後一人,挑了挑眉,“女孩?”鄭勝這才注意到,擦乾淨了,她的確是露出一張乾淨秀白的小臉來。

“我是隴西南安人,去年旱災從家鄉一路逃難過來的。在路上遇到的他們。劉能、劉嗅兒是武都人,宋持是并州太原人。劉能、嗅兒和我一樣。宋持是……逃避追殺!”

“太原人?逃避追殺?”

“匈奴人的追殺!”宋持說,“惡了匈奴人,只有往南逃亡。”

“你們怎麼都是孩子,父母家人呢?”

“失散了。我們四個,都是被吳子大哥救下來的。吳子大哥帶我們到了松野聚,他本打算與人角力,賣些體力錢,結果與羌人發生衝突,吳子大哥被打了,還被迫離開松野聚,吳子大哥說帶我們去宛城,結果他倒在了路邊,昏迷不醒。”

“多謝世子收留。我們願意為奴為仆,效忠世子。”王鈞再次拜倒。

“你們真的願意?如果不願意,我可以給你們些錢財,讓你們重回家鄉。”鄭勝緩緩的說。

那個劉能想說什麼,小女孩劉嗅兒阻止了他。

王鈞搖頭道:“我們已經沒有家了。”

“我可以收留你們。但是,告訴我,你可識字?”鄭勝看着他的眼睛。

“我識字。”王鈞點點頭,“之前,我家在南安也算書香門第。”

“你們是從漢水順流而下過來的?我聽說這條路不好走,你們為什麼不去蜀地。”

王鈞臉色一變,沉默不語。

“因為去蜀地的人太多了,與其去蜀地,不如來荊州。”劉嗅兒開口道。

鄭勝看了她一眼,這樣也說得通:“隴西的旱災這麼嚴重?有很多人逃難?”

“嚴重,自太康以來,無年不旱。”

鄭勝點點頭:“你們先跟着我吧。”

鄭勝收下了這四個小孩,的確都是小孩:王鈞十一歲,宋持九歲,劉能九歲,劉嗅兒只有六歲。

而那個據王鈞所說本名吳雲祿的吳子大哥,經鄭跋請來的醫者診治一番后,診斷他只是皮肉外傷外加體力虛弱,醫者為他治了外傷。雖然依舊昏迷不醒,但已無大礙。

鄭勝的行程不能耽誤,所以吳雲祿就留在穰縣療養,四個孩子捨不得扔下吳雲祿,王鈞讓宋持、劉能留下,和鄭跋留下的石作樂一起照顧他。他和劉嗅兒跟隨鄭勝先走。

鄭勝繼續上路,渡過了一條叫湍水的河,然後黃昏時又走過一座橋渡過了涅水,來到這一路最後的中轉站,涅陽縣。一夜無事,第二天繼續上路,這一次一鼓作氣終於在午時到達了宛縣。

宛縣,就是後世的南陽,也是晉朝南陽郡的郡治所在。

毫無疑問,它是一座大城,遠遠望去,彷彿一座巨獸匍匐在地,高大近十米的主城樓,是宛城的南門所在。鄭勝暗暗咋舌,宛縣東西長恐怕就有一千多米,“好大的城!”

“世子,宛縣東西長四里,南北長五里。在荊州確是數得上的大城。”鄭跋道。

到了宛城城門外,鄭家出來迎接他的隊伍早已經等候許久。

站在隊伍最前列的是一個身材高瘦的青年人,他二十多歲,笑容和煦。看到鄭勝的瞬間,他的笑容更加燦爛,等到鄭勝的車馬走到跟前,青年人往前跨了一大步,熟稔親切的說:“世子,你總算回來了!”

鄭勝望着這個青年,也露出微笑:“大哥,三年不見,小弟很是思念。”

宛縣城南門外,鄭氏兄弟再次相見,好一副兄弟孝悌的感人場面。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始於太康七年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始於太康七年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六章 吳子和四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