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清明
趙大美送給田野的書不是《寄小讀者》,而是《繁星·春水》。一個一年級的孩子,去閱讀小詩,在諸多漢字都無法認清的情況下,去閱讀一本‘零碎的思想’,難度可想而知。
其實,就算趙大美送給田野《寄小讀者》,田野也未必能明曉其中的字句的含義。她的漢字認識的不全,頂多會寫偏旁部首,知道幾筆幾畫,明白遣詞造句的重要性,可這些都無助於她對文學的整體的閱讀,更遑論‘啟蒙’作用。
田野拿着那本半破損的《繁星·春水》,眼中有閃過滴流的精光。它的封面不再嶄新乾淨,扉頁也有了筆色的潤痕,隨意翻開幾頁,都有顯眼的紅筆黑筆的着墨。一些句子被畫了橫線,一些詞語有單獨的解釋,一個個漢字多了精準的拼音。可惜,這些都叫田野枯燥無趣。
沒有圖片、沒有畫面、沒有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這些書本連教材都不如,都該通通回收進入垃圾桶。
田野只略略翻看了兩眼,便把這本舊書放進自己的書包里,直到很久之後才拿出來。
清明節是放假的,不僅學生們要上墳祭祖,老師們也有這方面的計劃安排。
清明,在田野眼中,是個令人愉快的節令。褪去厚重的衣衫,換上輕薄的春裝,就連被冬季連天的風霜渲染的粗糙肌膚,經由潤濕的春意的‘妙手回春’,也變得光滑紅潤。
田野拿出了時髦的牛仔褲,拿出了粉紅色的長袖雪紡衫,拿出了玫紅色的防風外套。這些衣服都是別人送來的好貨,田野一直等待春暖,直到這一天,便迫不及待的套在身上。
牛仔褲有點大,雪紡衫有點小,不過沒關係,田野穿着它們,照樣在山野之間摸爬打滾,將雙手沾滿青草的綠汁。
田野家祖先的墳墓都在對門的小山炮上,上下左右前後整齊排列。墳墓一共四座,太爺爺、太奶奶,加上田野兩位死去的小姨。
兩位小姨的死,也是田林記恨田松的原因。
田林曾經對田野說過,他的兩個妹妹,一個叫作田桂香,一個叫田月玲。一個死在十歲,一個死在七歲。
那是三十多年前的事情了。姐姐叫田桂香,得了肺病死的。當時醫療費十塊錢,家裏窮給不起,田松便把自個兒女兒從衛生院帶了出來,看着她活生生的咽了氣。
田月玲是掉進水裏淹死的。當時夏天,偷了別人家的西瓜,小姑娘抱着瓜放進池塘里洗瓜,一失足,人也就沒了。
田林把自個妹妹從水裏打撈出來,十幾歲的小夥子一路大哭,只得含着淚挖了個坑,把自家妹妹埋葬了。
田林跟田野回憶往事時,眼角的皺紋會加深許多,那雙渾濁的眼睛淚涔涔的,兩指間的煙頭灰燼落地,人依然無法從傷懷中退出。
清明節的祭拜有一定的規矩。首先要準備紙錢,從一塊、五塊、五十、一百的面額,到一千、一萬、十萬的面額,乃至後期出現的一億、十億的面額,這些都是必需品;其次,要準備清明吊,清明吊也叫“標祭”或“飄祭”,古人認為它是陰人趕會場時用的“通行證”。沒有“清明吊”,子嗣燒的紙錢、元寶,再多也沒有地方用,甚至被其他陰魂搶走。
最後要準備的是墳塋帽。這個墳塋帽都是現場挖,現場製作。大人們都會帶着鐵鍬,見到一塊好地皮了,立刻快鍬斬下。基本上墳帽都是六邊形,清明吊會掛在折下來的柳枝上,柳枝扦插在六邊形的正中央,隨後搬運到墳堆的頂處。
山野之中雜草荊棘很多,因此,出發前還要帶着鐮刀。
大人們挖墳帽、砍小灌木、破荊棘開道時,田野無所事事,就在山炮下游的三葉草草叢裏翻找四葉草。
小學生都知道,找到四葉草,就等於找到了幸福。田野對這樣的傳說表示觀望態度,可她也禁不住滿地四葉草的誘惑,便扒在軟嫩綠蓋上,四處翻找起來。
清明節時的青草十分肥沃。它們剛接受過春雨的滋養,又被暖融融的春光熏陶,隨着漫山遍野的綠茵一起生油發亮,再點綴些白的、紅的、粉的、藍的、黃的小花,比山那頭的一整個桃園還要漂亮。
所有的青草當中,最醒目的就是一叢接一叢的三葉草,這些翠綠而圓潤的草葉子有專屬於它們的名字。
其實三葉草只是統稱,它分為豆科的車軸草屬(被認為是最正宗的三葉草)和苜蓿屬,還有酢漿草科的酢漿草屬中的某些種類。田野看到的三葉草,就是苜蓿。
一開始,田野不曉得那就是苜蓿,直到長大后,去了一趟南京,又去了一趟鐘山風景區的苜蓿園,才曉得她曾趴在草面上打滾玩鬧的青青草是苜蓿。
大人們把準備工作都做完了,就開始輪到小孩子們對着仙人磕頭作揖了。田野在磕頭和作揖上都很認真,田林不止一次告訴田野,對待長輩要恭敬,遇到長輩要及時打招呼,做人的基本禮貌得有。
在爸爸的長期干預下,田野終於做到碰見長輩都會喊‘叔叔’‘伯伯’,不需要任何提醒,給田林擺足了臉面。
磕三個頭,作三個揖,結束后,田林會在山野之間點燃鞭炮。先放一發天地十三響,再放一掛小鞭,等到噼里啪啦炸完,整個行程結束。
有時候,清明是田林、田發、田松三家人一起祭拜,有時候,只有田林帶着自己老婆孩子來到這裏。祖祖輩輩逝世已久,大約也只有田林這個漢子拿得起,放不下。
臨走之前,田野都會看到爸爸蹲在他的兩個妹妹的墳前默默地抽一支煙,等到香煙灰燼燃燒完畢,等到煙蒂入土為安,他才長嘆一口氣並站起身來,轉頭回家。
古詩《清明》是小學三年級的課文,但說來古詩《清明》並沒有讓田野產生共鳴,至少‘雨紛紛’這三個字就不準確。
在田野的記憶里,乃至后十年的記憶,所有的清明節,都是艷陽高照的大好晴天。路上的行人也不算多,倒是漫山遍野的響着炮仗聲。
後來,土葬被集體移遷,全部集中到離朱窪五公里遠的石頭山公墓。
那時候,田野已經上了高中,那座她攀爬過的石頭山已被填平,所有的漂亮的雨花石深埋黃土,倒是她爸爸一路挑來的水泥管還在發揮着排水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