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界的“全民公敵”(1)
《中國企業家》雜誌曾這樣評價馬化騰:“在中國互聯網,有一個人跟陳天橋、馬雲、丁磊、張朝陽、李彥宏5個人同時過招。他(馬化騰)長相斯文,行止儒雅,卻被叫做‘全民公敵’,他掌管着中國市值最高的互聯網公司。”
從“什麼火,做什麼”到“做什麼,什麼火”,騰訊已經被視為後發制人的成功典型。騰訊今天非常成功,它的商業模式難道是馬化騰一天想出來的嗎?肯定不是,最初就是一個簡單的聊天工具,但這個聊天工具就真的迎合了用戶的交友需求。把用戶作為試金石,集小勝為大勝,是馬化騰走到今天的成功法寶。
馬化騰曾表示:
在中國,即時通訊是使用率最高的互聯網基礎應用,騰訊既往的成功是將即時通訊平台化的成功,而未來的成功將是把即時通訊社區化的成功。
QQ的馬太效應
事實上,當2000年,騰訊成為國內即時通訊市場上的老大的時候,OICQ已經勝利了。馬化騰自己指出了OICQ(后更名為QQ)勝利的原因:
OICQ這個東西排他性很強,一般人只要用了一個,就不會再用第二個同類產品。因為不同的OICQ之間是不兼容的,你在這個OICQ里交到的朋友,在另一個OICQ里就找不到。
這樣就導致一個結果,OICQ用戶越滾越多,用戶越多,他們的品牌忠誠度越高,最終把競爭對手的用戶群也“席捲一空”。
讓用戶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在任何終端、任何接入方式,都能滿足他們的需求,用戶需要什麼,騰訊就提供給他們什麼,或者自己創新,或者迅速複製已有。
隨着QQ的馬太效應不斷放大,馬化騰已經不自覺地成為互聯網業的眾矢之的。除了盛大、網易,還包括新浪、搜狐、百度、阿里巴巴等互聯網巨頭,更包括一大批創業型互聯網公司。巨頭們的對抗還在繼續,眾多小公司或被騰訊收購,或被騰訊打垮。巨頭們開始說騰訊是“全民公敵”,創業型互聯網公司說自己“只能為騰訊創業”,網民說騰訊是“QQ帝國”。
2010年6月29日,新浪網總編陳彤以“老沉”為名發佈了一則微博,言辭之激烈,讓人震驚。這條微博迅速被轉發了500多次,無數的人力挺“老沉”。陳彤提到,“某網站貪得無厭,沒有它不染指的領域,沒有它不想做的產品,這樣下去物極必反,與全網為敵,必將死無葬身之地。”很多明眼人一聽這話,都心知肚明。
馬化騰也曾表示:
現在我們要踏實一些,不能把所有領域都囊括進來,重點是圍繞用戶群挖掘新的商機,當然,也不能故步自封,要不斷地嘗試,哪怕五個嘗試有四個失敗,也是值得的,關鍵是要適度,是要用更聰明的方式去探索新的商機。在未來,我們會提出更綜合性的一站式服務:通信、娛樂、商用三大領域的拓展。這三個領域已經非常大了。
不斷擴張源自不安全感
不斷地向其他領域擴張,這也馬化騰在戰略角度上的考慮,因為馬化騰開始慢慢感受到騰訊的用戶群體在不斷長大,所以騰訊在慢慢地開始看到長遠,要用各種新的應用保證用戶將來都要長期留在騰訊中。馬化騰在接受《中國企業家》採訪時表示:
中國網民能夠大幅度增長就靠未來三年(2007年之後的三年),再過三年用戶就基本圈完。未來三年用戶數增長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做到怎麼吸引用戶不是說用一板斧,一個應用就圈得住的,競爭很激烈,所以需要做各種周端的黏合式整合應用才能吸引住新增用戶,而且3年後,很多情況下要靠贏利手段,流量轉化為收入和贏利,肯定也不能等到以後再做,這兩者是並不矛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