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驚心與曙光
?十一月中旬,天氣涼了。早上,身子被熱被窩拽着不肯出來。“笨鳥先飛,笨鳥先飛。”平時老說孩子,輪到自己戰勝個熱被窩都這麼難!想到這,我迅速從床上坐起穿好衣服來到客廳打開了音響,《命運》、《快樂頌》、《晨歌》、《天鵝湖》等精典之樂讓人走進另一世界。
音樂是自然美與人情美的結合,也是一種情感與心緒的語言。音樂對人的精神成長有潛移默化的特殊作用,特別有利於精神意志的發展。但人能否感受和領會音樂語言,並不取決定於他掌握了多少音樂知識和技巧,而是看他能否從自然中讀懂音樂。只有從自然中讀懂音樂的人,才能從音樂中獲取力量和美的陶冶。
“爸爸,簽字。”兒子拿着作業本過來說。
“全寫完了?”
“完了。”
簽完字,兒子上學,我們上班。來到辦公室我整理完內務就去校園外散步去了,這也是我的生活習慣。八點多散步回來,一進妻子的辦公室我傻眼了。我看到王喜樂正背向我坐在那寫東西,“嗯!喜樂,你怎麼在這?”我驚奇地問。
兒子像驚弓之鳥“騰”地從椅子上竄起來,手中的鉛筆也落到了地上,兩行眼淚象開閘放水一般直瀉而下。
“你還好意思問,你是不是神經有毛病?你怎麼檢查兒子作業的?他的作業又沒寫完。”妻子的情緒達到了極點。
我的心一下子劇烈跳動起來。我想,這孩子膽子也太大了,這樣下去可不得了。
“早上你剛出去,劉老師打電話來,我過去一聽情況可把我氣壞了,我二話沒說到班裏連書包帶兒子全給弄回來了。不想念就算了,你是他父親,你看怎麼辦?”妻子帶着埋怨,更帶着恨鐵不成鋼的“愛”一口氣把話說完。
聽着妻子的數落,我的心怦怦怦的亂跳。妻子做出了對孩子自尊心最可怕的舉動。真是說到做到,毫不含糊。
“你不是說作業都寫完了嗎?”我嚴肅地問。
“寫完了”兒子的聲音幾乎聽不見。
“什麼完了。老師讓改錯,他把老師改過的一個沒改。”妻子用一種異樣的聲調說。
我很奇怪,問:“什麼叫老師改過的沒改?”
“自己看。”妻子一臉不高興。
拿過作業本,我被兒子出乎想像的改錯法綳給逗樂了,說:“好個王喜樂,你把老師糾正的一個沒改,真會偷機取巧。”
“你為什麼這樣改?”
“老師都以經改過了,正確的我已知道,我以為不用改了。”兒子小心地說。
“這不是真的。主要是不想寫東西。”我拉着他的手和氣地說,“以後不能這樣了。”
兒子奮力地點頭。
“既然已經回來了就把作業補上,然後自學上午要學得東西。”我摸着他的頭說。
兒子舒了口氣,察幹了眼淚。第二節課時,兒子拿着書和作業本來到我的辦公室說他補寫的作業和新課的作業都寫完了。
“新課作業也寫完了?”我吃驚地我拿着本子尋思着說,“你既然有這個能力,為什麼在家不把作業寫好呢?以後可不能再這樣了。”
“嗯”
“出去玩吧。“說完我繼續做我的事。兒子卻站在一旁不走,我說:“你還有啥事?”
他猶豫了一下,說:“爸爸,和您商量件事。您肯定不會同意。”
“啥事?”
“我想玩,玩,玩電腦遊戲紅警。”兒子結結巴巴試探地說。
“你為什麼認為我不同意?”
“我沒完成作業,犯了大錯,你哪會讓我玩!”兒子可憐兮兮地說。
“你覺得媽媽會同意嗎?”
“媽媽說兒子爸爸管,讓我來問您。”兒子向我送來懇求的目光。
“喜樂,對於玩,爸爸永遠支持你,也包括今天的遊戲。”
“爸爸,您同意了。”兒子眼裏猛地放出光來。
“當然。但今天你寫字這麼快,這麼好並不是你真心的,而是為了玩遊戲來討好我們。”
“爸爸,你咋知道?”
“這就是知識的力量。”我說,“這叫心理推測。爸爸明確告訴你,為了玩遊戲才好好寫字的想法是錯誤的。你是個學生,學習是你的工作,就跟爸爸媽媽和許多叔叔阿姨一樣,上班要盡自己的能力把工作搞好,這是一種責任。”
兒子一個勁地點頭,心急如焚,我看他心不在焉的樣子說了聲“去吧”話音剛落,他倒沒影了……
中午吃完飯,兒子說:“爸爸,下午我咋回班呢?怪不好意思的!”
“小孩子家有啥不好意思。”妻子說。
“自尊心人皆有之。孩子的自尊心更需要呵護。”我毫不客氣地說。
“喜樂,一會爸爸送你。”我心平氣和地說。
“謝謝爸爸,謝謝爸爸。”
聽著兒子的謝謝聲,我心裏美滋滋的。
近幾年在兩基達標的要求下,學校的建築一般都是那塊地方最風光的,吉蘭太職工子弟小學也是如此。它位於內蒙古阿拉善盟吉蘭泰鎮北端,它後面還有子弟中學和技工學校。吉蘭太小學兩幢二層教學樓是用黃色裝飾材料裝修的,四四方方,簡潔宏偉。平坦的樓邊鑲着約一米寬的白瓷磚,中間有一個紅色三角形標誌物,像是一輪待要突破的紅日。
吉蘭太職工子弟小學校園內綠樹成蔭,建築風格惹人注目。但沿着學校大門外有一條100米的街道,小商小販隨處可見,過往車輛掀起不少灰塵並送到小商小販的食品上。有不少學生在風塵里口吃着這個串串香、那個麻辣燙。這會再看學校像座孤獨的碉堡,不斷受到各種利益者的攻擊。
走到離校門口不遠處,見一位30多歲的女人在牆下罵一個小女孩。她越罵越生氣,最後竟動手打了起來。口中還不停地說:“你為什麼才考了99、5分,那0、5分是怎麼丟的?一天讓你吃好的穿好的你只能考100分,將來才能有出息。知道了嗎?”那個女孩子抺着淚,老老實實,天經地義地站在那接受懲罰。“媽媽也是為了你好,從小不考100分,長大就地像媽媽這樣受苦掙錢。”女人動情地說。
確實,改革開放才短短二十多年,中國原有的價值體系被打得七七零八落,在新的價植體系尚未建立,或根本不可能再有機會建立之際,歐美二三百年所走過的工業化道路被強行擺在了我們面前,成為人們無法迴避的現實問題,和全新的生活法則,逼着人們去追趕。無論是富人窮人,還是其他人,每個人的靈魂與肉體都會在這場生與死的大風暴中經受最猛烈的洗禮。原本脆弱而複雜的中國社會,將會變得更加忙亂。人們沒有別得出路,惟有在浮躁中積極應戰求得生存。關鍵是,教育的浮躁會使一些家長對孩子產生一種可怕的情懷,他把自己對生活的夢想寄托在孩子身上。這種情懷在物慾橫流的社會裏多數又與陞官、發財有關,而教育成為實現夢想的唯一希望,從而導致他們對孩子的考試分數有種特殊的情懷,使孩子變成父母人生遺憾的替罪羊,和不如意的出氣桶,最終只能讓社會充滿仇恨……
“喜樂,你認識那個女孩子嗎?”我指着問。
“認識。她是一班的王歡。”
“這孩子將來難了!“我感嘆地向前走,見兒子站在那不動,說:“走啊。”
“爸,你別送我了。教室我自己去。”兒子突然說
“你敢嗎?”
“敢。”
“好意思嗎?”
“好意思。”
說完兒子跑進了校園。
下午回家,我問兒子為什麼不讓我送了。他說:“王歡考了99、5分都挨打,我感到你真是我得好爸爸。”
兒子的語氣情深義重,令人欣慰。我說:“我想知道你當時是咋想的?”
“沒完成作業,是我得錯,但與王歡相比就太幸運了。所以我不讓你送了。”
這件事不但對兒子有一定的影響,在接下來的一周里他表現的比較平穩,而且讓我感悟到孩子的勇敢是從別人的信任中產生的。
那天,我反覆研讀英國著名唯物主義哲學家和科學家弗蘭西斯?培根的“論習慣與教育”一文,文中寫到:人們的思想多是依從着他們的願望的,他們的談論和言語多是依從着他們的學問和從外面得來的見解的,但是他們的行為卻是隨着他們平日的習慣的。所以馬基亞維利說得很好(雖然他所論的事是很醜的),天性底力量和言語底動人,若無習慣增援,都是不可靠的。
在迷信以外的事情中習慣之凌駕一切是處處可見的;其勢力之強,甚至在流血的事件中仍是如此。使得人們於自白、抗辯、允諾、誇張之後,依然按舊習慣作下去,好像他們是無生命的偶像,和由習慣的輪子來轉動着的機械似的,這種情形真使人驚訝。
我們也可以見到習慣的統治或專制,可以看出它是怎麼回事。印度人(我說的是他們哲人中的一派)會靜靜地躺在一堆柴上,然後還要爭着與丈夫的屍身一同燒死呢。在古時,斯巴達的青年們常樂於在狄亞那的祭壇上受笞刑,連動也不動。我還記得在女王伊利薩白初年的英國,有一個被判死刑的愛爾蘭叛黨曾上呈總督,請求縊死他的時候用薪條而不用絞索,因為以前的叛黨都是照例用薪條的。在俄羅斯有些僧人為贖罪起見,會在水盆里坐上一夜,直到他們被堅冰凍住才算。習慣在人的精神和肉體兩方面的力量,例子可以舉出很多。所以,既然習慣是人生的主宰,人們就應努力求得好的習慣。習慣如果是在幼年就起始的,那就是最完美的習慣,這是一定的,這個我們叫做教育。教育其實是一種從早年就開始的習慣。所言我們常見,在言語上,幼年時代比幼年以後舌頭較為柔活,能學一切的語法及聲音,並且四肢關節也比較柔活,適於各種競技和運動。因為年長方學的人不能像從小就起的人能屈伸如意,這是真的;除非在有些從來固定自己的心志,反而把心志開放着,並準備好了接受不斷改良的人們,那算是例外,但這種情形是非常之少的。但是假如個人的單獨習慣其力量是很大的,那麼共有的聯合習慣,其力量就更大的多了。因為在這種地方他人的例子可為我之教訓,他人的陪伴可為我之援助,爭勝之以使我受刺激,光榮使我得意,所以,在這種地方習慣的力量可以說是到了最高峰。天性中美德的繁殖是要仰仗着秩序井然,紀律良好的社會的;這是無疑的。因為國家與好政府只是滋養已長成的美德,而不甚幫助美德的種子的。
在研讀文章的過程中,我不停的對文中“天性中美德的繁殖是要仰仗着秩序井然,紀律良好的社會的;這是無疑的。因為國家與好政府只是滋養已長成的美德,而不甚幫助美德的種子的。”這句話進行思考,並不停追問:什麼樣的習慣才是真正的習慣?習慣的精髓是什麼?習慣到底是怎樣培養起來的?就拿我們培養學生學習習慣來說,從小到大學校為孩子制定了那麼多嚴格的學習制度,從早到晚安排的滿滿的,甚至連星期天也不放過。可許多在小學考100分的孩子,上中學后從對學習加以“巧妙”的抵制開始,到初中畢業不少人對學生以生成厭學之心。這說明,我們在對人得學習習慣培養方式上是不符合學習發展規律的,更坦率地說我們對怎樣培養學習習慣深層次的東西缺乏認知。
那麼,現代教育中習慣的本質是什麼?我心裏很不清楚。但我只明白,應試教育崇尚的是機械習慣的培養。它將教育目光集中在制度與技巧的因果關係上,把眼前現成的手段看成是培養學生習慣,提高學習效率的權宜之計。把教學中的技巧當作教育的精髓,把主要精力放在制定管理學生的規章制度、研究特殊教法、全力解析教材上。忽略了人性的發展,忽略了從孩子真實的精神層面和現實生活中去培養學生的人性習慣。應試教育最大的特點是,儘可能將事物分解成為零碎的可測的部分來實現對學生的教育,可人是個整體。這樣的教育必然產生虛偽之情,社會必須缺少誠信。這種教育最大的隱患是壓制學生內心的思想、創造性以及天生的、永不枯竭的學習願望,破壞了學生自我改造的機能,最後直接導致人的學習能力的消失。而這類技巧式的教育一旦產生不良態度,會很快導致學生內心受到傷害,甚至整個教育體系出現災難性後果。
又是一個星期五,中午上班我碰見劉老師,我問王喜樂這星期表現。“作業、改錯都能按時完成,就是字寫得不好,抽時間送到學習班好好練一練。”她說。
聽了劉老師的話,我看了看懸挂在天空中的太陽,胸中得意起來。那種感覺連我自己也說不清。覺得搗蛋的兒子,學習差的兒子,很快將會從學業不利的狀況中走出。“王老師,我到了。”我猛地從得意中清醒過來。一路上,劉老師與我再說了些什麼我竟渾然不知,我不好意思地向劉老師說了聲再見。
下午課外活動,我站在操場上。“爸爸,爸爸,”兒子高喊着從校門口跑了進來。他張着像小鳥一樣的雙臂,用一對明亮的眼睛,和石榴一樣紅得嘴,向世間展示着旺盛的生命力。“我得小紅花了。爸爸,我得小紅花了!”兒子跑到我面前拉着我的手說。望著兒子歡快的樣子,我趕忙俯下身子在他額頭親了親,說:“兒子,你真棒!”然後將他向向的舉起轉了起來。
“爸爸,快把我放下,我得趕快去告訴媽媽。一會還要回去打掃衛生。”
兒子轉身跑了,望着他的背影,我收起笑臉心裏尋思,“小紅花有什麼稀罕的,在幼兒園不是多的貼都貼不下了嗎,”看來我們對心理學的理解還只是在表面文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