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征地引發的戰爭(1)

第十二章 征地引發的戰爭(1)

征地是個問題

蝦夷,不是一種味道鮮美的蝦,它是日本一個歷史古老的少數民族。現今的日本北海道地區的阿依努人,據說就是蝦夷族的後裔。

蝦夷這個名字本身,就帶有濃厚的鄙視的味道。日本借鑒了中國的華夷理論,認為只有自己才是老大,才是文明人,周邊的都是野蠻人,文明程度不夠,都是未開化的夷人或者蠻人。

荷蘭、西班牙等國家有幸享受了南蠻的光榮稱號,與這些國家的貿易也被稱為南蠻貿易。

蝦夷族跟大和族屬於不同的人種,一直是被打擊的對象。他們的土地早就被納入政府征地的規劃,但問題是天皇朝廷搞拆遷根本沒有打算支付征地拆遷補償費。

蝦夷人自然不幹,自然要鬧事。

對於大和王朝而言,蝦夷一直是個讓領導煩心的問題。煩心的原因在於不知道怎樣才能成功徵收蝦夷族佔據的廣袤土地。

蝦夷族的土地就好像一塊梗在天皇嗓子眼裏的肥肉,想吞又吞不下去,饞得老是流口水。

斷斷續續持續了好幾個世紀的兼并行動都只是取得階段性成果,而未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最早的兼并大概是在五世紀前期。

在478年,雄略天皇遣使中國劉宋政權所上的表文中就有“封國偏遠,作藩於外,自昔祖禰,躬擐甲胄,跋涉山川,不遑寧處。東征毛人五十五國……”的記錄。

這個階段應該是大和王朝發起的第一波攻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蝦夷族勢力被向北壓縮。

蝦夷族的土地被日本大和王朝強行徵收,連征地拆遷補償費也沒拿到,自然不滿意。

於是,蝦夷人隔三差五地竄到大和族控制的地區來殺個人啊,放個火啊,搶幾碗大米飯,搞個武裝大遊行什麼的,也就成了常態工作。

大和朝廷對此也很頭疼。

到了七世紀前期,由於大化改新的緣故,大和王朝的存量土地不夠了,便又開始了對蝦夷人的大規模征地拆遷行動。

637年,大和王朝準備徵收越前蝦夷的土地。

但是,這項工作風險太大,所有的徵收工作組都被憤怒的蝦夷人打成了熊貓,其中有不少工作組隊員倒在了他們想要徵收的土地上,再也沒有回去。

為了維護地區穩定,大和王朝開始修崗樓,築成停足柵(今新潟縣沼垂)和磐舟柵(今新潟縣岩船),專門防備蝦夷人鬧事。

659年的時候,大和王朝又發動了一次較大規模的行動,取得了一些勝利,據說抓到了五十個蝦夷人。其中有幾個蝦夷人在唐高宗龍朔二年(663年)的時候被天智天皇送到中國作為稀有動物進行公開展覽。

這一段時間的兼并,其真實目的應該是滿足大化改新實施班田制對土地的需求。

但是,在白村江之戰中,日本軍隊遭受了巨大的損失,人員和經費比較緊張,因此大和王朝的兼并行動未能到達預期目的。

把大米飯給我搶回來

到了八世紀的時候,大和王朝似乎緩過氣了,又開始了打起了蝦夷族土地的主意了。

山雨欲來風滿樓。

這一次攻勢來勢洶洶。

大和王朝真算是下了血本。先是花了不少錢修建了一系列針對蝦夷族的前進陣地,其中最為重要的據點就是多賀城。多賀城建成於724年,開始是鎮所,後來改成陸奧鎮守府並設置陸奧國府和陸奧出羽按察使,行政區劃的級別不斷提升,最終成為大和王朝攻擊蝦夷族最為重要的基地。

蝦夷族也感到形勢的危急!

他們奮起反抗,採取靈活多變的戰術與日本軍隊作戰,時而搞假投降,時而搞游擊戰,神出鬼沒,戰法詭異,日本軍隊吃了不少虧,甚至大和王朝軍隊的統帥,陸奧按察使紀廣純也在一次戰鬥中被蝦夷人砍死。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重新認識日本:這才是日本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重新認識日本:這才是日本史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二章 征地引發的戰爭(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