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當機會來敲門 10.前涼始末(下)
?張祚,字太伯,張駿庶長子。由於是庶出的原因,父親死後,身為長子的張祚只能和前涼君主的位置擦肩而過。
每天看着弟弟前呼後擁、高高在上、頤指氣使、威風凜凜地接受萬眾朝拜,而自己只能臣服在其腳下,連選擇的機會都沒有,張祚心裏憋屈、嫉妒、怨恨,報復之心日盛。
張祚是個很有才能的小人,其人博學多才,精明強幹,然而卻陰險狡詐,心術不正,善奉承拍馬,混攪視聽,顛倒黑白。
歷史無數次用血淋淋的教訓告誡我們,如張祚者,才是真正讓人背部生寒的存在。沒有道德底線,只要對自己有利,任何禍國殃民的事情都做得出來,毫無心理壓力,而且,很有能力為之。
張重華並不知道張祚居然是這樣的哥哥,了解得並不深刻,只知道兄長對自己很好,凡事都順着自己的心意,忠心耿耿,而且,在處理政事上井井有條,頗有才幹。如果連如此優秀的兄長都不信任,還能信任誰呢?
張祚起初並沒想着要篡位,但為生活愉悅起見,做些給每天活在自己頭上的弟弟添噁心的事還是很樂意為之的。為達到目的,張祚採取表面逢迎,私下使壞的策略。暗中結交張重華的寵臣趙長、尉緝等人,與之結為異姓兄弟,在朝堂上形成攻守同盟,對於有功於國的大臣,共同讒害之。如謝艾等,深受其害。
手段不僅這些,憑藉張重華兄長的身份,張祚時常出入後宮,時間久了,居然和張重華的生母馬太后勾搭成奸。這是他的後母,年輕貌美寡居,寂寞難耐,和張祚並沒有血緣關係。在張祚有心且長得帥的情況下,二人一勾即搭,遂發展成地下情人。
風言風語席捲涼州,大家都知道了,然而,宮闈秘事,大臣們不敢多嘴,只瞞住張重華一個人。每天見張祚勤於政務,作為主公和親弟弟,張重華時常要道一聲“兄長辛苦,稍息片刻,太后那裏幾日不見你,正想得很,要與你說話敘舊哩!”
那些日子,張祚越發地不壓抑,望着威嚴莊重的弟弟,有時候實在憋不住,會“噗嗤”一下笑出聲來。
後來,張重華死了,臨死前還想着要讓張祚做他的“周公”,大臣們及時勸諫,才想起讓謝艾進宮侍衛,不過為時已晚,命令謝艾進宮的詔書墨跡未乾即被張祚扣下。等到張重華十歲的兒子張耀靈即位時,張祚已經成為前涼事實上的主人。
一個月後,在和張祚一度春宵纏綿萬千之後的第二天早上,沉浸在甜蜜幸福中的馬太后親自下令,廢黜張耀靈為涼寧侯,改立張祚為前涼之主。
即使是親孫子,也比不過情郎來得親。
達到目的的張祚馬上就和馬太后不親了,繼位之後,張祚將已經年老朱黃的馬太后晾在一邊,不予理睬,轉而將魔抓伸向後宮更為年輕的女人們。
事實上,那些人都是他的親人,不過連后媽都已經上手,對於其他人,張祚表示內心沒有絲毫的負罪感。
先是和張重華的老婆裴氏通姦,玩膩了之後,張祚果斷將其殺死,接着又強暴了張重華所有的姬妾,隨後又將張重華幾個年僅十多歲的女兒(親侄女)全部推倒。更加瘋狂的是,張祚將自己尚未出嫁的姐妹(同父異母)也全部召進宮中,逼其就範,無一人能倖免。
我們無法想像,這是一種怎樣的瘋狂,更無法想像,張祚是以怎樣的心態進行的禽獸之舉。在他的心中,只有慾望和報復的快感。對父親的報復,對兄弟的報復,壓抑多年的慾望極度釋放,促成了他的變態和瘋狂。
事實上,他的父親和兄弟對他很好,唯一的遺憾是,沒有把他認為應該屬於他的君主之位傳給他。
根據當時倫理,如果不是和馬太后相好,最後陰謀得逞,前涼之主的位置,無論如何也輪不到張祚的頭上。
近代某軍閥就如此事曾有名言:“生我的,我不敢;我生的,我不忍。其餘……”每次讀來,憤恨交加,卻原來,如此人物竟有張祚相伴。此話也是對張祚行為最好的總結,或許,他也很敢很忍心吧!
爽了,但也臭了。據史書記載,姑臧城中的百姓驚掉了下巴,互相見面打招呼時,養成了先吟誦一遍《詩經》裏描寫宮廷羞羞事的《牆茨》然後再開口說話的習慣。國人之無奈和嘲諷之意,可見一斑。
就是這樣一個無恥之人,在執掌涼州不足兩個月之後,居然做了其祖先三代人都不敢做的事情,自立。
354年一月,張祚自稱涼王,改元和平,不再沿用晉國年號,且採用皇帝禮樂,正式和晉帝國分道揚鑣。
雖然前涼在事實上早已經是一個獨立王國,但從未旗幟鮮明地打出涼國稱號,即使稱王也是“假涼王”,數十年來始終奉晉為正統,名義上始終以人臣自居。張祚此舉,形同公然反叛,涼國上下無不側目。雖然後來張玄靚、張天賜去涼王稱號,也重新撿起晉國年號,但因之產生的裂痕,無法彌合。這也為後來張天賜投降東晉后受到侮辱埋下伏筆。邊遠州郡,居然敢僭位稱尊,晉國大臣們無不恥笑,酸酸的葡萄味從嗓子眼往外冒。
舒心地好日子過了有一年多,禍事就來了。355年,張祚和河州刺史張灌鬧翻,派去攻擊張灌的軍隊被打敗。隨後,張灌傳檄涼州各地,聲稱得到馬太后秘旨,廢黜張祚,擁立張耀靈複位,兵鋒直指前涼首都姑臧。
同年八月,驍騎將軍宋混的弟弟宋澄起兵萬餘人響應張灌,共同討伐張祚。
原本打算留着張耀靈的性命搏一個仁義的名號,沒想到居然是塊燙手山芋,禍患源泉。得到消息的張祚馬上氣急敗壞了,下令將張耀靈殺死。執行命令的人扳斷張耀靈的腰肢,然後胡亂挖了個沙坑,埋完了事。
被殺時,張耀靈年僅十二歲,謚號哀公。
這下授人以柄了,張灌、宋澄的討伐大軍從此名正言順,連身邊的親信也不再忠心,張祚陷入眾叛親離的境地。
不久之後,宋混大軍兵臨姑臧城下,張灌的弟弟張據和兒子張嵩開城門以應之(真不知道張祚腦筋是怎麼長得,居然還沒抓了殺掉)。
和跪下求饒的石生相比,張祚還算有骨氣,臨死前還端坐殿中持劍督戰。不過人心盡失,手下士兵四散而逃,無一人願意為他賣命。連他最為親信的把兄弟趙長等人也背叛了他,跑到後宮勸說馬太后立張玄靚為前涼之主。
這就是小人之間的情意,無關忠孝節義,只有自己的利益。利重則合,利盡則散,何必曰“義”?
宋澄將張祚的腦袋割下示眾,屍體扔在路邊,任人踐踏。百姓得知張祚被殺,盡皆歡呼雀躍,拍手稱快。
君王的死居然會讓百姓興高采烈,是為人君者最大的悲哀,行事如此,得人心如此,確實該死。
張祚死後,張灌、宋混擁立張重華六歲的兒子張玄靚為涼王。後去涼王號,稱大都督、大將軍、校尉、涼州牧、西平公。
由於張玄靚年紀幼小,自然有權臣當道,短短几年時間,前涼上演了四次大臣們爭權奪利的政治變亂。
359年九月,張灌謀反未遂,宋混滅張灌全族。361年,宋混病世,大司馬張邕起兵殺宋澄,滅宋氏一族。同年十一月,張重華弟弟張天賜殺張邕,以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輔政。
363年八月,張天賜謀反,殺張玄靚,自稱大將軍、涼州牧、西平公。
值得一提的是,馬太后在此期間又重新墜入愛河,和掌權的張邕相好。張邕被殺后,馬太后顏面盡失,心灰意冷,兩年後在鬱鬱寡歡中去世。一生身處政治漩渦,經歷多次兵變叛亂,最終居然壽終正寢,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
其實她又有什麼錯呢?
一個為愛情奮不顧身的女人。
篡位成功以後,張天賜對其兄長張祚的腐敗生活很是嚮往,雖然沒有張祚那麼變態,但是也從此一頭扎進溫柔鄉中,過上了“春宵苦短日高起”的生活,據說連看望母親的時間都會被時常忘卻。
那時前涼,飽經動亂,早已經衰敗不堪,在張天賜的昏庸統治下,更加政治昏暗,國勢日衰。
其堂弟張憲曾抬棺入諫,希望張天賜能勵精圖治,一改前涼衰敗氣象。
不過感受了“好日子”滋味的張天賜哪裏還有雄心壯志,依舊我行我素,在醉生夢死中等待最後時刻的到來。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一代梟雄劉備也曾經在孫尚香的石榴裙下樂不思蜀,差點放棄光復大漢的遠大志向。更何況張天賜呢?
成大事者,第一要務就是要剋制自己的慾望,溫柔鄉是英雄冢,此言誠不虛。溫柔鄉更是庸碌者的墳墓,而且,永遠都爬不上來。
終於回到前秦時段,376年七月,前秦步騎十三萬大舉伐涼。大軍出征前,苻堅在長安為張天賜建好了安置他的宅邸。
此戰,為消滅前涼而來。
前秦大兵壓境,禁中錄事席仇建議張天賜學習孫權以屈求伸,送質子及財寶,以換取前秦暫時撤軍,贏得謀划對策時間。不過其他大臣極力主戰,認為只要傾國出戰,勝負未可知。
張天賜將前秦派來勸降的使者吊于軍門之上亂箭射死,以示決一死戰之心,隨後,命令前涼軍隊迎戰前秦。
戰況很不利,前涼軍隊數的次出擊均被擊敗,將領死傷慘重,不得已,張天賜親自出城迎戰。然而,軍隊剛剛出城即被告知城中有人趁機叛亂,無奈之下,張天賜只好又回兵平叛,而前秦大軍緊隨而至姑臧城下。
張天賜走投無路,出城投降,前涼滅亡。
前涼,自301年始,共歷九主七十六年,除張祚外,其餘全部名稱晉臣,沿用晉愍帝年號。
淝水之戰的時候,張天賜投降了東晉,頗受東晉大臣們調笑侮辱,以致精神恍惚。晚年窮困,得晉皇室照顧,任職廬江太守。398年,張天賜病逝於建康,時年六十一歲。謚悼公。
在亡國之君的境遇里,張天賜的待遇還算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