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22.瓜分益州
江東軍佔據了江夏,對荊州一直虎視眈眈,劉備不敢放鬆警惕。不過讓劉備甚至諸葛亮沒想到的是,曹操為了奪取益州,居然不顧河北袁熙的威脅,毅然出兵。若是讓曹操佔據了益州,諸葛亮為自己設計的計劃將無法實行,也只能冒着被江東奪取荊州的危險,留下關羽、諸葛亮、文聘、蔡帽、張允等人鎮守荊州,對抗江東。
荊州這幾年經過劉備和諸葛亮的治理,已經恢復了荊州戰前的實力,甚至在軍事方面還有了進一步的加強。荊州可戰之師有二十萬之多,劉備親自率領十萬大軍,隨軍將領有張飛、魏延、李嚴、劉封、關平、蒯越、蒯良等人,進攻益州巴郡。
法正和孟達奉了劉璋之命,前來邀請巴郡太守嚴顏率兵前往瑕萌關退敵,沒想到荊州軍正在攻打巴郡,兩人只能幫助嚴顏先擊退劉備。嚴顏見荊州軍無故入侵,質問劉備道:“常聞劉皇叔仁義,居然想要趁火打劫,豈不有失身份?”
劉備臉不紅,心不跳,大義凜然道:“備與季玉兄相識多年,今其有難,念在同為漢室宗親,特率兵前來搭救,並無侵犯之意,還望太守大人讓我大軍通過,前去成都相助。”
嚴顏大笑,拒絕道:“曹操無故興兵入侵益州,罪該萬死,只是已經被擋在劍閣,寸步難行,劉皇叔無須擔心益州,安心守好你的荊州,以免江東周瑜奪了荊州,劉皇叔便又要無家可歸了。”說完,惹得巴郡上下一片嬉笑聲。
劉備雖然臉皮極厚,就算被嚴顏奚落,也是面不改色。張飛就沒有這麼好的耐心,上前大吼道:“我大哥好心來救你益州,你們不領情,還恩將仇報。來來來,敢不敢跟你張爺爺大戰三百回合?”
張飛凶名在外,嚴顏也有耳聞,以自己的武力和年紀不可能打贏張飛,冷笑道:“你就是大名鼎鼎的燕人張飛吧,論武力,老夫自認不是你的對手,論謀略,你還差得遠,想要騙我出城,別費力了。”
嚴顏鎮守巴郡多年,深得民心,而且城池堅固,不是一時就能攻下的。手下謀士蒯越建議道:“皇叔,我軍以救援益州而來,若是強行攻城恐怕有失民心。我們先問問當地百姓,是否有路可以繞過巴郡?”
劉備也覺得強攻不可取,自己自己打敗曹操,拿下成都,只要有了劉璋的命令,巴郡自然逃不出自己的手心,沒必要浪費兵力。劉備命人詢問當地百姓,有樵夫稱,的確有一條小路可以繞過巴郡,一路直通成都。
嚴顏見荊州軍並不攻城,幾日之後,嚴顏起疑,詢問法正:“孝直足智多謀,不知劉備打的什麼主意?”
法正經過幾日觀察也發現了荊州軍的異常,雖然每天張飛都會前來挑戰,不過不見荊州其他將領。法正尋思劉備很有可能繞道而行了,詢問嚴顏道:“嚴老將軍,巴郡可有小路可以繞行直通成都。”
嚴顏一想,點頭道:“的確有小路可以直通成都,只是這條小路除了個別上山打柴的樵夫很少有人知曉,莫非劉備讓張飛領軍前來挑戰就是為了迷惑我軍,然後他自己偷偷領兵前往成都?”嚴顏見法正點頭,就想領兵去追劉備。
法正阻止道:“嚴老將軍且慢,雖然我們知道了劉備的意圖,不過劉備會有防備,嚴老將軍貿然去追恐怕會中埋伏。我軍不如先擊敗張飛,再追劉備不遲。”
嚴顏聽從法正之計,親自率兵突襲張飛。張飛不敵,丟失大寨,正當嚴顏以為得計之時,劉備率領大軍包圍益州軍。嚴顏看到劉備身邊的張飛才知自己中計,結果寡不敵眾,被張飛擒住。
原來法正和孟達早就不滿劉璋,嚴顏是忠於劉璋的益州派,就想借劉備之手將其除掉。法正早就看出了劉備的誘敵之計,利用嚴顏擔心劉璋的安危,想要回兵成都搭救,那就先要擊敗張飛,再擊敗劉備。
嚴顏被兩人出賣還不知道,以為是劉備技高一籌,寧死不屈。劉備還想要靠嚴顏拿下巴郡,於是命人鬆開嚴顏,還脫下自己的錦袍贈送給嚴顏,劉備的這套手段成功收服嚴顏,嚴顏親自前晚巴郡勸降。
法正和孟達見嚴顏無事,也已經投降劉備,為了避免事情敗露,就順理成章地按照嚴顏的吩咐,打開城門,投降劉備。法正主動向嚴顏請罪,嚴顏也不責怪,將法正和孟達介紹給劉備認識。
劉備以益州之事詢問法正,法正對答如流,建議劉備抓緊時間包圍成都,劉璋膽小懦弱,一定選擇投降,然後招降益州各郡,大事可定。然而事情卻沒有這般順利,就在劉備率兵前往成都的路上,碰到了從成都逃往巴郡的張松。
張松見法正和孟達在劉備軍中,如實述說了成都的情況,原來劉璋見法正和孟達去了一個多月,都沒有音信,而曹休大軍已經開始包圍成都,曹操大軍攻打瑕萌關,劉璋知道機會渺茫,為減少益州戰亂,不顧手下反對,向曹操投降了,張松一氣之下就逃了出來,前往江州。
劉備得知曹操已經佔據成都,大失所望,猶豫着要不要攻打成都。法正見狀,建議道:“皇叔,曹操強奪益州,將士不服,百姓不服,若能率領荊州軍解救成都,益州百姓幸甚。”
蒯越卻認為不應該攻打成都,袁熙已經拿下中原,兵臨漢江,與襄陽隔江相對,還有江東時刻想要吞併荊州,若是再與曹操交戰,恐怕離滅亡不遠了。所以,蒯越建議劉備與曹操講和,平分益州。
劉備衡量利弊之後,決定與曹操繼續合作,大軍退往巴郡,派遣蒯越前往成都與曹操商議平分益州。
曹操奪得成都之後,利用益州牧劉璋,收降益州舊部,益州大半落入了曹軍之手。不過劉備的大軍佔據了益州西面的巴郡,讓曹操很不放心,一旦自己回歸中原,劉備極有可能奪取成都,就好比上次奪取荊州一般,自己絕不能讓類似的事情再度發生,決定起兵攻打巴郡。
荀攸勸阻道:“主公,攻打劉備恐怕不妥。我軍之所以讓出中原無非是想拉劉備和孫權一起對抗袁熙,若是現在與劉備開戰,恐怕最高興的還是袁熙。我軍當務之急應該是穩定益州,率軍支援關中,防止河北實力再次增強。”
就在這時,荊州使者蒯越奉劉備之命前來商議益州之事。曹操順水推舟,按照荀攸的提議,與劉備結盟,以江州為界,承認巴郡歸劉備,兩人攜手共抗袁熙。曹操與劉備達成協議之後,令徐晃、樂進領兵前往長安,支援關中,至於許昌,曹操早就留信給曹丕,讓他不要冒險,守不住就退往關中。
許昌也正如曹操所料,援軍抵達之時,許昌肯定陷落了,不如支援長安,讓袁熙知難而退。許昌守將曹仁雖然拚死抵擋,不過還是寡不敵眾,許昌被河北軍攻佔,曹仁率軍從武關退往關中,結果被袁熙埋伏,僅有數千曹軍退回關中,中原之地盡落入袁熙之手。
歷時半年之久的中原大戰以河北的全面勝利而結束,雖然奪得了中原,消滅曹軍十幾萬,然而河北也犧牲了將近十萬軍隊,而且中原百廢待興,不知袁熙奪得中原是實力大增還是實力減弱,總之數年內恐怕無力奪取關中了。
為了穩定中原,袁熙任命高順為宛城太守,任命張遼為許昌太守,任命張燕為壽春太守,任命高覽為汝南太守,郭淮為潁川太守,韓猛為陳留太守,任命馬岱為新野太守,袁譚鎮守青州、袁尚鎮守并州,高幹鎮守幽州,張頜鎮守三韓,司馬懿鎮守東瀛。
袁熙率領大軍,班師回朝,將傳國玉璽上交漢獻帝。漢獻帝大喜,自古有言得傳國玉璽者得天下,天下之人無不貪婪,想要將傳國玉璽佔為已有。如今傳國玉璽物歸原主,漢獻帝以為天佑大漢,稱讚袁熙為大漢最大的忠臣,又平定中原有功,有意封為魏王。
太傅荀彧反對道:“大將軍為大漢找回傳國玉璽,又平定大漢半壁江山,的確功不可沒。然而當年漢高祖有言,不是劉氏子孫不得為王,還望陛下收回成命。”
袁熙也許是累了,不想為一個稱號而煩惱,索性道:“找回傳國玉璽是本將軍份內之事,就算荀大人不說,我也不會接受魏王直位。長期作戰已經十分睏乏,傳國玉璽已經回歸,天佑大漢,若是皇上無事的話,我也要回鄴城修養了。”
漢獻帝從袁熙的眼中看出了不耐煩,怕因此得罪了袁熙,想要挽留袁熙,袁熙假裝沒聽見,逕自離去。漢獻帝頓覺緊張,一旦袁熙放棄自己,那自己的好日子就算到頭了,而保皇派則認為袁熙功高蓋主,目中無人,應該打擊他的囂張氣焰。
河北眾人替袁熙鳴不平,漢獻帝能有今日全靠袁熙,進位魏王理所應當。袁熙則勸眾人稍安勿躁,剛拿下中原,就即位魏王,天下人以為我威逼天子,待時機成熟,魏王之位水到渠成,眾人拜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