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節 三國

第6節 三國

阿濟格一走出大帳就撞見李榆,他上下打量了一下李榆,這小子這麼到這了,換了身行頭也沒那麼寒酸了,李榆看這個傢伙用奇怪的眼神盯着自己不放,不知所措地沖他一笑,這一笑讓阿濟格一時不知道說什麼好。莽古爾泰衝過來了,一把抱住李榆就不放:“好小子,我可聽說過你了,這個頭、這身板跟爺一個樣,長得也像爺,咱們爺倆有緣啊,哪都不要去了,就跟着爺混吧!爺給你地、給你老婆,首級賞銀爺這就先給你。”

說著塞了塊銀子在李榆懷裏,拖着李榆就要走,皇太極、阿巴泰趕忙上去阻止。莽古爾泰太無恥了,公然就去搶人,阿濟格看不下去了,喊了聲:“圖賴,跟我走。”就帶着圖賴這幫鑲黃旗的白甲巴雅喇走了。

阿濟格一回自己的大帳就衝著圖賴發火,責問他為什麼要將鑲黃旗找到的人讓別的旗搶走,你圖賴的胳膊肘到底向哪拐。

圖賴很委屈地抱怨,這還不是你這位爺跟人家過不去嗎,是你非要人家給你做阿哈,還要人家滾回烏拉山挨餓去,你不要,別人當然要搶了。現在能打的勇士誰不想要,大汗要求每個牛錄至少十名白甲巴雅喇,四十名紅甲巴雅喇,人數好湊可真能打的不好找,像阿巴泰那樣只有六個窮牛錄的貝勒,打死他也找不出六十個合格的巴雅喇,不搶才怪呢。而且,各旗的白甲還在減少,打仗當然有損失,不打仗也會有損失,就比如我們鑲黃旗,去年有個白甲被尼堪下毒弄成傻子人廢了,今年還有一個出城閑逛被悶棍打死了,連兇手是誰都不知道,這回出來的也就我這十幾個人真能打。死一個容易,補充一個就難了,騎術、弓箭、肉搏樣樣好的人哪有那麼容易找,小孩子沒個十年、八年根本練不出來,就比如鰲拜總跟在我屁股後面,可要真當白甲使沒個三五年根本不行,像野人這樣一來就能上手用的,現在到哪兒去找,你還不想要。

阿濟格急了,“我沒說不想要啊,我不是想收他作阿哈嗎?這可是天大的恩賜,別人想來我還不要呢。”阿濟格也沒有完全說錯,阿哈雖然是奴才,但也被視為主子的家裏人,而且在後金奴才一樣可以當官發財,奴才如果能攀上有勢力主子,自己又有本事,很快就會飛黃騰達,像阿濟格這哥三個小小年紀就各分了十五個牛錄又掌管一旗的貝勒——老汗已經明確表態多鐸掌正黃旗、阿濟格掌鑲黃旗,以後還會給多爾袞一旗,老汗駕崩了他們就是所掌一旗的旗主,很多人確實想投到他們的門下作阿哈。

圖賴只好耐心給這位小主子講起世故人情:“這人啊,最不好琢磨。有人就是骨頭賤,只要能升官發財,上趕着給您送上門去,因為您有勢力啊,給您做奴才就可以使喚其他奴才,這種人恨不得大家都做您的奴才,他才顯着威風,可這種人您得提防着點,您要是有個落難時候,他們准上去踩您幾腳。但有些人就不一樣了,人家有本事骨頭硬,認準了您是位人物才會跟您,人家是來做事的,不是一心想着當您的奴才沾您的光,這種人身份上可不能委屈,您得敬重人家。可您倒好,上來就叫人家給您作阿哈,還從後面來一箭嚇唬人家,這是哪的事啊!您看五爺、八爺一上來就是送糧食、塞銀子,七爺手上窮也忙着套近乎,他們可是算過的,手下有能打的悍將,以後有什麼撈不到,誰在乎那點糧食、銀子。”

阿濟格也對圖賴有些無奈,這個人是廢員起用,有本事脾氣大而且出身勛貴之家,不討人喜歡卻不得不用,像這次出兵如果沒他,其他人就帶不了那幫驕橫的白甲巴雅喇兵,阿濟格覺得圖賴講的很有道理,但他的火又沒處發,氣呼呼地就說:“我不管了,這事你自己看着辦,那個野人要來怎麼著都行,就是不能讓別的旗把人搶了,那樣太便宜他們了。”

圖賴撓撓頭:“大汗倒是有規矩,各旗不能私收人口,歸附的人口怎麼分得各旗的旗主貝勒們一起商議,不過,除了正黃旗跟咱們是一家,其他六個旗肯定會搗亂,想把野人拉倒我們鑲黃旗還是得大汗出面,這事您得請大汗幫我們,我們兩黃旗是大汗一手帶出來的,大汗的旗籍都在我們鑲黃旗,心裏肯定向著咱們。這次出來,四貝勒要求各旗白甲混編在一起行動,我呢就到正白旗那裏多走走,把那小子向我們這邊多拉拉。”

阿濟格一拍大腿:“就這麼定了,回去我就找我額娘向父汗說這件事,老五、老八這回肯定白忙了。”

兩人嘿嘿一陣奸笑。

雪有一陣沒一陣地下着,向不遠處眺望,附近的農安城和城西的遼代所建的古塔早已被雪鋪成白色,后金軍和貝勒們都住在城外的大營中——城外更利於騎兵行動,士兵、阿哈們已經在收拾東西準備隨時撤軍了,一些想入關的百姓也到了庫魯得營地會合,要走的人其實也只有四、五百人,很多開始想走的人聽說關內也很苦,而且尼堪專殺諸申,就改變主意了,只有庫魯這些在山裏活不下去的人才不得不狠狠心離開老家南下。

李榆還是被四貝勒留下了,從此四貝勒背後就長了尾巴,他到哪李榆就跟到哪,說實在的他也不知道該做什麼,庫魯說過要他跟四貝勒,那他就一步不落地跟着,趕都趕不走。四貝勒很得意地說,有李榆在其他侍衛都不用帶了,濟爾哈朗貝勒卻說只有烏拉山出來的人才會這麼老實厚道,其他人巴不得躲到帳篷里烤火去。濟爾哈朗的額娘也是烏拉人,還是原烏拉首領布占泰的妹妹,他和薩哈廉一樣很文雅而且對人和氣,和李榆還聊了幾句烏拉的事,李榆也喜歡他。

掌燈的時候,濟爾哈朗、薩哈廉、碩托這些年輕的貝勒、貝子們都擠到四貝勒的大帳閑聊——阿濟格沒來,他實在是紅得發紫而且升得太快,老少貝勒、貝子們都有意無意在排斥他。

帳中點起一個大火盆,把大帳里烤得挺暖和,李榆也被四貝勒喊進來坐到門邊。薩哈廉講起了明國的《三國通俗演義》,這是老汗最喜歡讀的書,還經常考大家,所以大家一有空就要聽幾段。薩哈廉是正紅旗的巴克什精通漢文,講起話本來更是津津有味,聽得大家連聲叫好,連李榆也跟着喊好。碩托似笑非笑地斜着臉問李榆知不知道這三國是哪三個國。李榆漲紅了臉,想了一會兒說是明國、蒙古還有金國,把大家一下子全逗樂了,碩托捂着肚子說:看吧,還有比我更不讀書的人,以後再不要笑話我了。

薩哈廉對自己這位二哥有點不滿了,你怎麼能和他比,他在山裏哪有機會讀書,沒把葉赫、瓦爾喀說進去就不錯了。

李榆見大家都笑他也急了,馬上抗議說:他讀過書,而且會寫字,就是忘得差不多了。碩托可不放過他,讓他寫幾個字給大家瞧瞧。四貝勒也來了精神,馬上讓人準備了紙筆。

李榆拿起筆手就哆嗦,按着大家的要求勉強寫出自己的名字“李榆”,還有“關雲長、張翼德、趙子龍”這幾個字,累得滿頭大汗。碩托馬上推斷出他以前的身世:野人家以前肯定有錢,也許阿瑪是位台吉都說不準,要不沒錢找師傅教他。

“不過你們家被騙了”碩托斬釘截鐵地說道:“你們家請的師傅是個騙子,沒什麼學問,所以你寫的字像狗爬似的,比我寫的都難看,而且偷工減料、缺筆少划,你的名字肯定也是那個騙子給取得,叫起來拗口,一點也不好聽。”

大家很同情地看着滿臉通紅的李榆,一致認為無論是“李榆”還是“野人”這兩個名字都不好,最好換個響亮的名字。四貝勒當仁不讓地取得給李榆重新取名的權力,他把李榆反覆打量幾下,一拍大腿:“就叫額魯這個名字吧,你這個身板叫這個名字響亮。”

額魯是諸申話中高大魁梧的意思,大家都覺得好,從此金國的人就叫他額魯了。李榆也覺得這個名字比烏拉人叫自己“野人”好聽多了,於是欣然接受。

把李榆改名的事敲定,四貝勒馬上嚴肅起來,對自己這幾個子侄開始教誨:“你們聽了話本也要動腦子想,額魯很聰明馬上就想到我們大金與蒙古、明國也是三國,你們好好想想我們大金國像三國中哪個國家。”

碩托馬上說:“我們最強大,明國和蒙古聯合起來才能打我們,我們就是魏國。”四貝勒聽了使勁地搖搖頭。

薩哈廉想了想說道:“我們應該是蜀國,我們和蜀國一樣,窮困而且人口少,只有不停地打,以攻代守才能生存,那個諸葛亮就是這樣做的。”

四貝勒點點頭:“三國中我們最弱,察哈爾汗就稱我們為濱海三萬人小國,他沒有說錯,明國、蒙古哪一個都有實力吞併我們,我們全靠着諸申勇士們不停地流血征戰才支撐到現在,以後也只能如此,一直要打到明國和蒙古同意與我們議和並且承認我們為止,哪天我們打不動了,那就是國破族滅之時。”

在場的人都沉默了,濟爾哈朗緩緩開口道:“明國就是魏國,他們有足夠的實力吞併我們和蒙古,仗越往後打他們的優勢越大,國與國之間征戰最後拼的還是實力,無論你開始打多少次勝仗,最後一仗輸了就全盤輸光,我們最好的結果就是在最後一仗來臨前,能打得明國和蒙古因為恐懼不得不與我們議和,把我們取得的成果能確認下來。”

濟爾哈朗停了一下又接著說:“到目前為止,我們的運氣真好,明國的官吏和太監一直在幫我們,他們把遼東人害得太苦了,遼東地大物博、土地肥沃,可是遼東人太窮,他們祖祖輩輩生活在這裏,但他們卻守不住自己的土地,遼東的地方官吏和衛所軍官可以隨意驅趕他們離開自己的家園,霸佔他們的土地、搶奪他們的財物,在明國朝廷眼裏他們和我們一樣的卑賤,誰來了都要向他們收刮一把,遼東人絕望了,痛恨這個朝廷,遼東的百姓和士兵寧願接納我們,也不願意讓那個朝廷繼續留在遼東,有遼東人的幫助我們才有機會拿下遼陽、廣寧這些堅城,把明軍趕到遼西。但好運氣不會一直伴隨我們,明國一直不停地在大凌河、錦州、寧遠一帶築堡建城,準備和我們打下去,我們國內又有天災,可以說我們周圍危機四伏。我們比三國中的蜀國更艱難,蜀國還可以與東吳結盟,可我們沒有盟友,蒙古不是東吳,明國用錢收買了察哈爾汗,他們是頭餓急了的狼,和我們周圍朝鮮、瓦爾喀一樣都恨不得撲上來吃我們的肉。明國也不會和我們議和的,我們是他們口中的建虜,他們不屑與我們這些蠻夷談判,只會要我們投降並且讓出遼東。”

碩托揮舞着拳頭厲聲說道:“休想,明國朝廷要想回來,除非我們都死了。他們回來了,就會像過去那樣,欺負我們的女人、孩子,敲詐我們的財物,強迫我們給他們當兵送死,還會把我們趕到山裏餓死、凍死。那就打吧,諸申人從來就是在險境下生存的,再多的餓狼我們也不怕。”

李榆也有點激動了,庫魯大叔給他講過明國官吏欺壓諸申的事,明國軍隊把諸申從自己的土地上趕到山裏,山裡日子苦,莊稼長不出多少糧食,常年挨餓受凍。為了生存,諸申不得不終日勞作,冒着危險進到深山密林中打獵、采參,用自己的收穫去換取必須的糧食、食鹽和布匹,但明國官吏把持馬市,對諸申敲詐勒索、任意欺凌,甚至關閉馬市,斷絕諸申的活路。他覺得碩托貝子說得對,寧願死也不能讓明國朝廷回來。

薩哈廉深思一陣說道:“我們不怕明國和蒙古,但我們太弱了,二十幾萬諸申不可能永遠和強大的明國、蒙古對抗下去,但我們絕不能投降。大汗爺爺剛入遼東時就說過,‘諸申、尼堪都是汗的國人’,到瀋陽后他還說,‘我的國人,過去分別住在各自的地方,現今諸申、蒙古、尼堪,全都住在一城,像一家人一樣生活’,大汗爺爺顯然希望遼東人能夠融合到一起。”他望着四貝勒接著說道:“我們諸申很弱,可是遼東有百萬蒙古、尼堪,如果我們能像大汗爺爺說的那樣像一家人一樣,我們就誰也不怕了。明國算什麼,他們的皇帝貪婪無能,他們的官吏貪污腐朽,他們的百姓窮困潦倒,他們的士兵忍飢挨餓,這樣的朝廷國土再大、人口再多也是外強中乾;還有哪個察哈爾汗表面上是全蒙古的大汗,可實際上蒙古各部早已經四分五裂、各行其是了,他連直屬察哈爾的部落都控制不住,喀爾喀、土默特、鄂爾多斯等萬戶更是陽奉陰違,一盤散沙的察哈爾,只要我們想打就能打他個落花流水。這兩個對手並不難打敗,關鍵是我們能不能把遼東各族軍民聯合起來。”

薩哈廉說興奮了,激動地站起來,揮舞着他的拳頭:“我們用不着向明國求和,更用不着害怕察哈爾,既然我們進了遼東,就應該順應潮流,改服制、習漢俗、學漢禮,把遼東諸申、尼堪和蒙古合為一體,大家像兄弟一樣相處,誰也不欺負誰,同甘共苦共度難關,以我諸申之勇武、蒙古之彪悍、尼堪之聰穎,定能一統天下,成就大金萬世基業。”

李榆也被薩哈廉感染,學着他的樣子站起來揮舞着拳頭,薩哈廉總算找到一個擁躉,也不顧身份了,與李榆抱在一起又蹦又跳,其他人都用奇怪的眼神看着這倆人發瘋。

濟爾哈朗一個勁的搖頭,到底是倆個孩子啊,考慮問題就是簡單。現在關內已經殺成一片了,老汗殺紅了眼,年初清查尼堪糧食,家中沒有六斗米的,或者剛有五斗米但沒有牲口的定為“無谷之人”,抓到瀋陽就殺,僥倖活下來的也分給勛貴們作阿哈,到了八月老汗覺得遼東姦細盜匪太多了,又命令貝勒們帶着所屬官吏到各地四下殺戮尼堪。就在他們離開鎮北關之際,老汗覺得領着尼堪鬧事的一定是各村的秀才,於是遼東各地又開始殺尼堪秀才了。尼堪們的反抗也隨着屠殺的加劇,變得更猛烈了,暗殺、逃亡已遍佈遼東,此時的英明汗已是焦頭爛額了。

濟爾哈朗與四貝勒對視了一眼,四貝勒寬容地笑了笑,故意咳嗽了幾聲,阻止了這倆個忘乎所以的孩子繼續表演,碩托趕緊把自己家的老三拖回來坐下。

四貝勒微笑地對着薩哈廉說,你年紀輕輕能想到這一步已經非常不容易了,但這世上許多事不是你想做就能做到的,老汗初到遼東時,諸申也跟着從費阿拉等地遷到相對富裕的遼瀋一帶,為解決諸申新遷異地出現的困難,下令諸申與尼堪同住、同食、同耕,尼堪每月為每口諸申提供糧食漢斗四升,從老汗本意上講,他就認為褚申趕走了明國的貪官污吏,給尼堪分了田地,尼堪就應該感謝諸申,幫助異鄉來的諸申解決暫時的困難,教會山裡來的諸申學會耕田過日子,但這一政策卻帶來了他意想不到的後果,諸申中的壞人趁機欺壓同住的尼堪,而尼堪也貧富不均,很多人就是供養不起同住的諸申,結果這就變成了惡政,不僅沒有起到融合諸申、尼堪的作用,反而使雙方矛盾激化了,所以不要以為你的本意是好的就能辦好事,許多事情要一步步來。而且,以明國、蒙古的實力也不是一個遼東所能對付的了的,這不是簡單的改制就能改變力量對比的。

濟爾哈朗點點頭說,我們與明國、蒙古的較量是一個很長的過程,也許要幾代人才能完成,而且還得有些運氣才行。

四貝勒又搖搖頭,我們不能等運氣,必須主動出擊。特別是蒙古,別看現在是一盤散沙,但那個察哈爾汗雄心勃勃,一旦給他機會完成各部的整合,那就會對我們形成致命一擊——強大的蒙古鐵騎天下無敵,所以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先把蒙古打垮,這比攻打明國更急迫。另一方面,東江鎮的毛文龍和躲在他背後的朝鮮也必須儘快解決,不能給他們發展的機會,因為東江鎮以朝鮮為後方隨時可以直殺我們的腹地,有他們在我們就不能放手南下。所以,清除察哈爾、東江鎮乃至朝鮮是以後幾年內最重要的事,這叫剪除明國兩翼。至於,錦州、寧遠、大凌河的明軍反而是威脅最小的,他們沒有野戰能力,只能困守孤城,很容易被我們各個擊破,所以對他們要做的反而最簡單,他們有錢就讓他們使勁修城築堡吧,差不多的時候我們就去拆,他們修多少,我們就拆多少,直到把他們變成窮光蛋。

四貝勒得意地說道:“剪除兩翼一旦完成,明國就完全暴露在我們面前,他的數千里長城處處都是漏洞,到時候我們想怎麼打就怎麼打,直到打得明國認輸為止。”

薩哈廉、李榆都漲紅了臉聽着,兩人望向四貝勒的目光里充滿了崇敬,這讓四貝勒很受用,還是有這倆小傢伙在好,要是在八角殿的議政會議上,肯定吵成一團,各大貝勒們個個都覺得自己最聰明,別人都該聽他的。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明之朔風疾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大明之朔風疾
上一章下一章

第6節 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