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中國文字來於中東(13)

十二、中國文字來於中東(13)

我簡單查了一下,按照今天的字母系統,大多數今天使用的英文字母都曾經出現在甲骨文和夏朝以及半坡文字符號系統之中,這說明中國這個地方在上古期間曾經與整個世界廣泛交流,是因為偶然的機會才採納了今天的漢字系統。在中國早期文字符號中曾經出現過的字母有:A、B、C、D、E、F(f)、H(h)、I、J、K、L、M、N、O、P、r、S、T、U、V、W、X、Y、Z。這個出現的比率之高連我自己也大吃一驚。但這就是事實。

甲骨文“阜”(),與希臘文的“B”幾乎一模一樣。但是“阜”讀“fu”而不是“bu”,這似乎讓我們的聯繫通道受挫。不過漢字“埠”確讀“bu”!“埠”當然是個形聲字,這就意味着“阜”很可能是曾經讀“bu”的,而現在的讀音或許是錯誤的。另外,今天的左側“單耳旁”(如“階”)被認為就是從“阜”來的,實際上就是從“B”的形狀來的,這解釋了“阜”字與“B”字之間的某些曲折聯繫。古代全球範圍發現大量的“B”形石,或者“B”形建築,似乎有特殊的宗教含義。

“酉”為酒器皿,在甲骨文中有2種寫法、。實際上許多甲骨文都有兩種甚至更多的不同寫法。這也說明,在3300年前文字初創時期的不穩定性與隨意性。“酉”的兩個寫法,第一個是中國考古中常見的酒罈,但是第二個形態是中國在同時期沒有的,而這個文字我們一下子就在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中發現了他們。①

中國人在喪葬場所使用最多的一個字是“奠”,它似乎是聖甲蟲的痕迹,頭須畢現。在古埃及信仰系統中,某一時期“聖甲蟲”幾乎僅次於“太陽”而存在,甚至就是“太陽”的象徵,意思是“輪迴”、“永生”。而“”(讀shou)字更是如此,並且這個字更像是一個圖畫,所以不僅在漢族地區使用,在廣大的其他民族地區也使用,其意義就是“吉祥”“永生”,漢族的棺材前檔板用的比較多。我認為它可能與“奠”字同源。

任何其他的古埃及崇拜物似乎都能方便地在中國找到它們的痕迹,但惟有這個“聖甲蟲”在中國的證據不是很多,或者說是轉化為文雅的“”字了。“聖甲蟲”就是中國人稱呼的“屎殼郎”,這個叫法為外來語很明顯,因為後兩個字除了表音一點意思沒有。“聖甲蟲”的英語是“Scarab”,這就是中國的“屎殼郎”的音譯,s-car-rab對shi-ke-lang。“聖甲蟲”(Scarab)是個古埃及的特有神聖名詞,類似的詞彙一般在其他語中應該變化不大,這就是為什麼我可以借用英語來比照的緣故。另外一個我家鄉表示“生育”的詞彙讀“be”或者“bo”,在古埃及中發音為“beq”。我想類似的例子還可以繼續尋找,因為從語言文字看中國與古埃及之間確實存在着大量的秘密聯繫。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猜測中國文明的另類起源:歷史也瘋狂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猜測中國文明的另類起源:歷史也瘋狂
上一章下一章

十二、中國文字來於中東(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