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處理項目建的不多 癱瘓不少(1)

污染處理項目建的不多 癱瘓不少(1)

我們通過這次採訪看到,淮河流域崛起一批新興城市。10年前,

最多只能稱做“集”的信陽、阜陽、周口、漯河等,現在都有大城市

的模樣,街閭相接,人頭攢動。縣城或縣級市,更是典型的“城市化”

過程縮影:一方面,有大城市的廣場、道路和燈飾廣告、桑拿館、美

容院等;另一方面,主幹車道或者花壇上面,全是晃晃悠悠的行人,

光膀子,穿拖鞋,扶老攜幼。仔細揣摩,還可以認出是剛剛進城的農

民。

但是,這也是城市,而且這裏的市民更習慣於農村式的寫意與隨

便,生活污染治理難度遠非長三角、珠三角等有高度工業文明的城市

可比。

儘管“九五”、“十五”期間對生活污染處理中央、地方都有

很大投入,其中1995年到1997年,流域治污項目200個,

直接投資120億元。“十五”淮河流域計劃建設生活治理項目4

88個,項目總投入達255.9億元之巨。

我們在採訪中得到的實際情況是:沿淮政府在生活污染治理力

度、調控能力與投入等方面非常有限,在生活污水成為淮河最大污染

源、比重還在不斷增加的同時,治理生活污水的污水處理廠建設進展

緩慢;已建成的項目因運營成本高、虧空大,加上城市管網不配套,

多數處於癱瘓狀態。

根據國家環保局2004年3月中旬的統計,“十五”規劃中建

設的沿淮城市生活污染處理、污水處理項目,尚未動工的佔64%。

其中安徽省29個城市污水處理廠項目未動工比例高達86.2%;

有的項目即使動工,但竣工之日遙遙無期;有的竣工項目,根本無法

運轉,“建在那邊曬太陽”,甚至還要花上一筆費用去保養設施。這

與國務院提出的“十五”期間所有城市必須建立污水處理廠、200

5年50萬人口以上的城市污水處理率應達到60%的要求還有很

大的距離。

政府的職能之一是財力的再分配。公共設施建設是“再分配”投

入的重要方面。沿淮工業化、城市化百廢待興,周邊地區日新月異的

擠壓,加上農村地區財力的匱乏,使得生活污染治理項目出現以下幾

個層次:

一、政府財政難保吃飯,根本無錢可投。例如信陽、宿州等;

二、在上級政策高壓之下,利用國外政府贈款、國外政府貸款和相關資金、國家撥付的資金、國債資金等建起了生活污染處理設施,但管網配套不力,運營因“出錢不討自己好”,積極性不高,設施處於半“曬太陽”狀態。如阜陽、蚌埠和縣級界首市等;

三、有財力但並不願意首先投放在為下游造福的環保項目上。典

型的是“一河污水向東流”的鄭州,路寬樓高的周口等;

四、既無意識,也無財力,政府暫時難以顧及的地方。如絕大部

分縣城和所有的小城鎮。

安徽省界首市是豫、皖交界較大的縣級市,市裡常住人口12萬人。市裡建污水處理廠已有多年,國債也給予資金支持,市領導對淮河治污和環境保護有較好的認識。但污水處理廠投資要4000萬元,加上城市管網配套,總共需要1.7億元。投資怎麼回收?建成后能否

正常運營?領導心裏沒有底,抓起來免不了畏畏縮縮;河南省要求“明

星鎮”以上城鎮一律要修建垃圾和生活污水處理設施,但記者採訪了

信陽、周口、漯河等地市,80%縣城修建污水處理廠都沒有眉目。

周口地區環保部門反映,省會鄭州日產生活污水240萬噸,處理量

僅37萬噸。沿淮老城市蚌埠市,城區相對集中,記

者走訪了幾個城市排污口,黑臭污水全是直排淮河。以償債方式賣給

豐原集團的城市污水處理廠,每天處理污水量不到設計能力的1/10。

我們到過的阜陽污水處理廠是新建成的。辦公樓、領導們用的車,

都有現代氣派。廠房裏機器排列井然,就是進出水口沒有動靜。具有

諷刺意義的是,廠周邊污水黑臭一潭。對於處理廠的前景,副廠長周

敬東表示擔憂。他介紹,阜陽污水處理廠利用國債資金、國內銀行貸

款、外國政府貸款近2億元建成。目前一年徵收阜陽市污水處理費只

有500萬,而污水處理廠每年運營成本卻要1800萬,污水處理

廠的正常運轉根本無法保證,已經基本喪失還貸能力。

在一些地方政府看來,污水處理廠的建設是高投資,零回報,這

與當前以GDP為主要考核指標的大勢相抵觸。江蘇省建設廳專家、

淮南、周口的環保局領導們,都給記者算這樣一筆賬:一個萬噸級的

污水處理廠和城市管網配套投入,最少得4000萬以上,這還不算運

營費。沿淮政府財政沒有幾家能保住“吃飯”,按現行狀況,城市生

活污水處理仍將是大難題。集鎮更是如此。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揭示淮河污染真相:暗訪淮河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揭示淮河污染真相:暗訪淮河
上一章下一章

污染處理項目建的不多 癱瘓不少(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