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50年 欠賬何其多(1)

發展50年 欠賬何其多(1)

我過去看一些歐洲,特別是英、法等資本主義國家的影片,

常常看到一些下水道的鏡頭:如同我們現在的鐵路隧道般高大結實,

流淌的城市污水可以行船。如《基度山伯爵》、《霧都孤兒》等等,

都有大量這樣的鏡頭。

這些歐洲經典電影使我有了城市“基礎設施”的最基本概念:不僅要有高的樓,

有寬的路,還得有豪華的下水道。後來採訪中有專家告訴說:歐洲中

世紀后崛起的城市群,建“市”時先修好下水道,然後再在上面建各

式各樣的房子。考古發現,古希臘人聚居的城市,住房裏不僅有分開

的浴池,還有壘砌非常工整的下水道。

然而,中國並沒有歐洲經典式的“城市”。儘管我們在新石器時

代就有“集”與“市”的概念,不過一直沒有能夠發展成為現代意義

的城市。直到上世紀初,有了北京、天津、上海、武漢等城市雛形,

但國無寧日,城市只會是千瘡百孔,無“發展”條件可言。

建國后,我們長期憑熱情建設想像中的社會主義。在“多、快、好、

省”號召之下,城市在發展,工業在發展,又有幾人關注污水、關注

下水道?我們這次在蚌埠採訪時,湖光瀲灧的公園一側,就是嘩嘩流

淌的糞便河。

1991年,據有關部門統計,我國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總排放

量達350多億噸,每年因水污染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至少300億

元。位於北京東郊的高碑店污水處理廠,是北京最大的污水處理廠家,

自20世紀60年代建成投入使用后,幾十年過去了,工廠還是原來的規模,

日處理污水能力不足10萬噸。但當時北京日排放污水量達200多

萬噸,絕大部分污水因沒有條件處理,直接排向河湖。

“八五”末,有報道提出,污水、垃圾等生活污染物處理,是我

國城市“瓶頸中的瓶頸”:數據顯示,“八五”末期,我國城市

污水處理率極低,近80%的城市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海,

年排放量在300億立方米以上;城市垃圾的處理率也很低,不到5

0%,能達到無害化處理的不足10%,每年有12744萬噸未經

處理的垃圾,堆放在城市周圍,產生大量廢氣、廢液,污染環境和水

資源。

實際上,到1997年,建設部做了一個統計,全國有不同規模、不

同等級的城市廢水處理廠307座,日處理能力為1292萬立方

米,城市廢水集中處理率僅為13.4%。同年,歐、美各國廢水處

理率為80%-90%。

淮河流域的城市基礎設施欠賬尤其多。1995年2月20日到

22日,由建設部主持的淮河流域城市污水處理規劃會在鄭州舉行。

會議的中心議題是研究制訂到2000年將淮河變清的具體措施。沿

淮的河南、安徽、山東、江蘇四省建設部門負責人和建設部的負責人參加了

會議。建設部門是生活污染處理設施建設的主持單位。據了解,到1

994年底,全流域污水處理總規模不足10萬噸/日。這次會議上

透出的信息是:從1994年下半年起,沿淮各省都加快治理步伐,編

制了城市污水處理初步規劃。據豫皖蘇魯四省的初步規劃,為使城市

污水達標排放,沿淮城市計劃興建城市污水處理廠93座,日處理污

水453萬噸,總投資55.69億元。(《讓淮河在2000年變

清豫皖蘇魯四省共商治淮大計》1995年新華社鄭州2月22日

電中國建設報記者遠航、新華社記者顧立林)

實際發展狀況是,到1998年底,全流域上規模的污水處理設

施僅徐州和棗莊兩城市有。黃河岸邊的鄭州,部分算作是淮

河流域的城市,而且是最大的城市,是中原地區的政治、文化、交通中

心。鄭州歷史上居然沒有污水處理廠,日產生生活污水200多萬噸,

通過眾多支流,直入淮河。后建成一座日處理污水40萬噸處理廠,實際

處理量要小於設計數。直到今天,鄭州仍只有這個污水處理廠在運行,

200多萬噸污水中只有零頭經過處理排放。

1996年6月29日,國務院批複了我國第一個流域性水污染防

治規劃——《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及“九五”計劃》。按此,到

2000年底前淮河流域要建成52個城鎮污水處理廠,新增污水集中

處理能力每天352萬噸。實際上到2000年底,建成只有鄭州、

徐州等9座。

淮河流域大規模污染治理開始后,沿淮各省在文件、法規上對生

活污染處理設施的要求還是很高的。我們在採訪中了解到,河南省要

求明星鎮以上的城鎮均必須有生活污染處理設施。而且,污水處理廠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揭示淮河污染真相:暗訪淮河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揭示淮河污染真相:暗訪淮河
上一章下一章

發展50年 欠賬何其多(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