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風流緒(1)
精明的張之洞變戲法當人們還停留在對康乾盛世的美滋滋勸杯的時候,歷史的車輪無情地駛入了近代社會。秦皇漢武的功勛、唐宗宋祖的榮耀,都在1840年英軍的轟轟炮聲中變成了雨打風吹下的飄萍。中國已然變成了一個老態龍鐘不堪一擊的“老大帝國”。領土被割佔,主權遭賤踏,生靈受塗炭,國家處於風雨飄搖之中。時代大背景既然如此無序,政治、社會生活的規範與秩序也便無從談起。列強入侵,綱紀混亂,更給了行騙者以“混水摸魚”的大好時機。中國近代社會騙術的混亂,首先是因為時代的混亂;其次則是中國騙術經過自身漫長歲月的發展,已然積澱了自身的發展潛力,傳統社會的騙術在近代社會的外在寬鬆、混亂的社會條件下泛濫成災。因此,近代騙術手段更為多樣化,操作技巧也更為精緻,行騙主體與受騙客體也更為廣泛地分佈於三教九流、社會各個階層之中,從而呈現出色彩更為斑斕、繁更無序的騙術景觀。1.行騙術在政治舞台上大伸觸角在政治生活中,近代騙術上承古代,下啟現當代,不僅種類繁多.而且往往是在人們最不防備的情況下施行,故而總讓人猝不及防,收到奇效。①“神箭手”。清朝建國初年,皇帝每年都要到熱河打獵,以寄寓講武習兵之意,用心良苦。後來,此項活動便廢除了,尤其是道光以後更是如此。同治初年穆宗有意發憤圖強,以振奮國人鬥志,便來自率文臣武將一起到南苑圍獵。當時有個御前侍衛姓魁的,射箭常不能中靶,而又想邀功行賞,便花錢買通了皇帝左右隨從,預先購買了獐鹿雞兔之類野物,在它們身上插上了箭,在穆宗行獵時獻給了皇帝,皇帝很高興,便慷慨地賞給魁某人一枝花翎.以獎勵他的功勞。當時的市井小兒知道了他的騙術,便往往趁他外出時,用雉毛插在兔子身上,高舉着遊街串市,以嘲笑他的無恥行徑,魁某人也無可奈何。②穆彰阿行騙。道光末年,中英即將簽訂《南京條約》,大學士王鼎主張與英拼一死戰,賣國條約決不能簽訂。因此,與主和派穆彰阿產生衝突。王鼎看到道光皇帝聽信穆氏之言,便決定採取“尸諫”手段,以藉此觸動道光皇帝。他自縊之後,留下遺書,立陳穆氏黨派之專權擅私、營私舞弊等諸多劣跡與罪惡行徑。穆彰阿極為恐慌,便花千金收買了王鼎的兒子王伉,威脅利誘相結合,將王鼎的遺書騙走了。事後,穆彰阿又另外偽造了一份王鼎的遺書呈傳給了朝廷,用以逃避罪責,將滿朝文武百官欺騙了個通。③假冒皇上。在中國古代史上,曾發生過多次偽裝太子的事件,史書上記載的像漢朝、明朝,經常有這樣的事發生。而清朝庚子年間,在武昌則發生過一次假冒當今皇上行騙的事件。事情起源於一年前,當時湖北省巡檢大人赴京城入內閣辦事,出東華門時因馬受驚誤撞了侍從宦官的車,雙方爭執起來,一時難以和解。恰當其時,有一騎者跨着高頭大馬,氣宇軒昂,神采瀟洒地過來,左右宦官見之皆畢恭畢敬,騎者揮手說了幾句,宦官們都自覺散開了。巡檢大人深以為奇。一年後,湖北省黃州府衙,忽然有一青年男子前來,態度驕橫,舉止高傲。黃州知府大人問他話也不回答。知府驚異得不知如何是好,便將他押送到武昌。適逢光緒皇帝被慈禧太后困禁在瀛台,民間謠傳有光緒帝逃到了民間的說法。當時武昌住着總督張文襄公張之洞,他自光緒初年鎮守一方執掌大權來,一直沒有入朝見駕,因而也不認識當今皇上,所以也遲疑着不敢貿然斷定此人身份,暗中卻叮囑看守官好生款待,同時又遍召各地官員前來辨認。巡檢大人前來觀看辨認,一見此人當即大驚失色,認出他就是昔日東華門外的騎者,於是急忙奔告張之洞。於是,武昌城內各官員紛紛前來,想瞻仰當今聖上的風采。這個男子也含糊地示意他就是光緒皇帝,為躲避慈禧太后的陷害而被迫逃離了京城。巡檢、典史二人對此深信不疑,每天穿了朝服去請安。這男子便寫了兩張手諭:“巡檢可任職武昌,典史可任職漢陽。”兩人便拿着紙條到張之洞處去傳達皇上的命令。張之洞是何等精明之人,當下便起了疑心。不久,這個男子又寫了一張紙條,命令張之洞,說:“我在獄中甚是貧困,速送銀子三千兩前來。”張之洞當即斷定此人是個冒牌貨,於是會同兩司嚴加審查,於是男子招供說,他是御前侍衛,系北京城裏的漢人,因為貧苦潦倒,便趁着光緒被困、謠言四起之機到處行騙,不想栽在了張之洞總督的手裏。張之洞不敢將此事上奏朝廷,便將他秘密處死在牢獄中,革掉了巡檢、典史的官職。④五張白板。騙局被當場戳穿的情形,想必十分有趣。行騙者固然尷尬萬分;而戳穿騙局者則得意洋洋,“任憑你奸似鬼,吃了老娘的洗腳水”;在場的看客則無疑是受了一場防騙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