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 《冰山上的來客》(圖)

1963年 《冰山上的來客》(圖)

1963年呈現多元化風格的《冰山上的來客》

花兒為什麼永遠這樣紅

長春電影製片廠1963年拍攝的電影《冰山上的來客》已成為中國電影當之無愧的經典之作,《花兒為什麼這樣紅》、《懷念戰友》、《冰山上的雪蓮》、《帕米爾的雄鷹》等插曲久唱不衰。這部影片既有一般反特片的特點,更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在偵察與反偵察、圍剿與反圍剿之外,留給觀眾最深印象的應該是在冰山上培植的那朵愛情的雪蓮。

電影大歷史:政治與人倫的夾縫中盛開的愛情雪蓮

隸屬於驚險樣式的反特影片,大約是五六十年代最受觀眾歡迎的國產片品種。幾乎每部影片都有那麼一兩個讓人永生難忘的視聽符號:在《羊城暗哨》裏,它是風騷妖冶的女特務“八姑”;在《鐵道衛士》裏,它是飛馳列車上那一場殊死搏鬥;在《古剎鐘聲》裏,它是兩隻為特務看守禪房的兇狠的白鵝;而在《冰山上的來客》那裏,最讓人難忘的,則是阿米爾和古蘭丹姆那純真而曲折的愛情。

這部影片採用了一種傳奇方式來詮釋愛情與政治的關係。在影片中,愛情與政治是如此難纏地糾結在一起,成為敵我雙方生死較量的致勝武器。當政治衝突發展到難解難分的那一刻,愛情便成了推動敘事的主導力量。政治謀略固然高深莫測,但它卻難解最簡單的兩情相悅。影片藉此想告訴觀眾的是,愛情的純潔不容任何詭計的玷污,而懂得尊重愛情的智謀才是一種真正高尚和人道的政治。在那樣一個特殊的時代氛圍中,也許愛情只被看做是編織政治寓言的不起眼的毛邊兒,人們也無法跳出政治重圍來想像超然的愛情,但愛情的質樸和專一卻能穿越層層政治迷霧,把自己升華為天邊一道瑰麗的神話。

影片就處在這樣一種政治與人倫尷尬的夾縫中艱難地尋求着表達,藝術家的高明之處恰恰在於,它不藉助任何外部動作和心理描寫來彰顯男歡女愛的柔情蜜意,而是將愛情的主題注入像天山泉水一樣清澈婉轉的歌曲當中,讓它在極富異域風情的雪山草原、晴天白雲之間靜靜地迴旋、流淌。於是,那塔吉克民歌質樸的曲風,獨塔爾琴弦上悠揚的旋律,便隨着銀幕上躍動着的光影,被深深地鐫刻進人們記憶的年輪,在歲月的飄逝中漸漸沉積,醞釀出一樽濃釅芬芳地干醇。當喧囂漸歸平靜的時候,藝術的余香就飄溢出來,庸碌的人生因此而點染上了些許斑斕的色彩。

“古蘭丹姆”:一生只有一部電影

古蘭丹姆是那個時代令男孩子們着迷不已的名字,或許在美麗的外表之外,更因為身世迷離而披上一層獨特的神秘感。1962年,15歲的維吾爾族姑娘阿依夏木正在新疆財貿學校就讀。7月的一天,她去醫院看一個同學,在醫院走廊被一個人堵住:“你不要害怕,我是拍電影的,你願不願意試試?”而這個人就是長影廠的導演趙心水,他籌拍的這部電影就是《冰山上的來客》。就這樣阿依夏木一下子成了矚目人物,無論走到哪裏都備受關注。19歲時,她結婚了,婚後生育四個小孩,後來一直在糧食系統做一名普通的職工。再後來,阿依夏木與丈夫離婚,獨身十幾年帶着兩個女兒生活。對一生中只拍過一部電影的阿依夏木來說,古蘭丹姆已成了遙遠記憶中永恆的絕唱。

“阿米爾”:迷住了許多的女孩

塔吉克族小夥子阿米爾扮演者阿木都力力提,當年23歲,是新疆排球隊中的“二傳手”,導演趙心水在新疆找演員時,在球場選中他演“阿米爾”。拍“阿米爾”初遇結婚的假“古蘭丹姆”一場戲時,導演要求他的眼睛要表現出三個層次,一是對“古蘭丹姆”的愛,二是對“古蘭丹姆”嫁人的怨,三是身為解放軍戰士,要剋制和迴避。這場戲總共拍了8遍,才達到導演的要求。影片播出后,阿木都力力提收到了大約一面口袋的情書。

青春的血液來澆灌

這部“象徵著友誼和愛情”的影片在“文革”時被打成“大毒草”,主創人員命運多舛。編劇烏·白辛是我國第一位赫哲族戲劇家,他創作的電影紀錄片《風雪崑崙駝鈴聲》,曾得到伊文思的高度讚揚,但因創作電影《冰山上的來客》被**點名之後,於1966年在松花江邊自殺身亡;演唱《花兒為什麼這樣紅》的哈爾濱人吳影,“文革”時被下放到哈爾濱林機廠,復出後於1982年患腦溢血,現賦閑在哈爾濱市的家中;導演趙心水、滿族作曲家雷振邦已於多年前去世;“假古蘭丹姆”谷毓英是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的高材生,因多次在電影中演女特務而在“文革”中遭了不少罪,現已移居澳大利亞;“楊排長”梁音後來拍過《三進山城》、《葯》等電影,並曾在《蒼生》等電視連續劇中飾演角色,離休后仍在長影拍片,現居北京。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電影百年(上編):1905-1976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中國電影百年(上編):1905-1976
上一章下一章

1963年 《冰山上的來客》(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