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7章 六祖惠能不識字之爭(7)

第1087章 六祖惠能不識字之爭(7)

當張柬之一口氣背誦到:李氏急忙將惠能拉到路邊,渾身亂顫,又氣又怒,不由得打了惠能一巴掌,教訓他說:“看什麼看,那些地方,有什麼好看的!你的魂兒呢?被那些妖精勾走啦?”時,釋如高高舉右手,示意叫停。

張柬之望着釋如,右手輕捋着下巴的長須,“大師可有高見?”

釋如的眼神與張柬之的目光相碰,露出高深莫測之神光。“高見不敢當。恕貧僧陋聞,施主剛才背誦之書?……”

張柬之未待釋如再往下說,已知其意,“貧道前幾天剛巧陪同友人慕名到六祖惠能故居夏盧村參拜六祖,在六祖殿堂請了這本記述六祖惠能生平的《六祖惠能傳奇》,忍不住打開看了一遍,增長了不小見識。”

釋如追問:“本書施主可隨身攜帶?貧僧很想拜讀拜讀。”

“難得大師有此雅興,君子有成人之美,貧道權當見之禮,贈你一本。”張柬之大度地從背袋裏拿出一本藍皮線裝書,遞給釋如。

釋如接過書來一看,只見封面那六個行楷字體的大字“六祖惠能傳奇”映入眼帘,左下角四個筆力遒勁,字跡工整的繩頭小字:“明一居士”

釋如看后,竟一時無言以對。但口中喃喃自語:佛經的語言是古書面語不是口頭語,這兩者之間能交流嗎?

張柬之洞察其心扉,“現在不太可能,當時更不可能。因為在大唐,不同地區的人讀書時,你是聽不懂的。六祖自己就承認‘惠能生在邊方,語音不正’。而且漢語的說和寫從一開始就是截然分開的。你可以說印度話,我說中原話,誰也聽不懂,念出字來,一個說東,一個說西,還是不懂。可一寫出漢字來,就明白了,唐人也是如此。”

張柬之舉例來說,首先,當朝最大最全的《韻書》,用反切來注音。如果認定每個聲母和每個韻母都各用一個固定的反切上字和反切下字來拼切,那麼,一個語音系統只要上下切字各四五十個就夠了。可《韻書》用了四百多個上字(聲母)和一千二百多個下字(韻母)。這說明當時的文字讀法極為繁亂,各地區互不統一。特別是嶺南的粵閩話,很多人都聽不明白。更何況六祖的語言屬於粵壯侗語族,跟古代民間傳說歌手劉三姐應該能溝通;

其次,佛經有時候很繞口。適合於看不適合於念,更不適合於聽。試讀龍樹菩薩的《觀三相品第七》中的一段兒:

生生之所生,生於彼本生。本生之所生,還生於生生。

若謂是生生,能生於本生。生生從本生,何能生本生?

若謂是本生,能生於生生。本生從彼生,何能生生生?

若生生生時,能生於本生。生生尚未有,何能生本生?

若本生生時,能生於生生。本生尚未有,何能生生生?

一個砍柴的青年,一字不識,就因為聽了一句金剛經,就搖身一變,成了博學多識,思想深刻的祖師,你信不信?反正我不信。六祖的正確思想,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頭腦里固有的。他的正確思想一定是刻苦讀書,努力學習得來的。武則天曾派人問六祖最精妙的佛理是如何?六祖答:“不常不斷,不來不去,不在中間,及其內外,不生不滅”這個說法就是從龍樹“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去”的思想中學習來的。

由此可見,六祖一定識字。識字就要有書看,六祖若識字,必有藏書。《五燈會元》就記載荷澤禪師曾於曹溪寶林寺閱《大藏經》於內。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新州風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新州風雲
上一章下一章

第1087章 六祖惠能不識字之爭(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