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世界――祖國比什麼都重要(1)
我就是中國!
“你熱愛祖國嗎?”
聽我這樣問,你一定會特不屑地說:“您這話問得也太沒水平了!誰不熱愛自己的祖國呀!”
可是,熱愛祖國,你又是怎樣做的呢?
1990年5月,北京市中學生梁帆赴荷蘭參加國際少年兒童聯盟活動。當她和其他國家的少年兒童一道興緻勃勃地來到會場時,卻發現會場四周懸挂着參加這次活動的各個國家的國旗,惟獨不見五星紅旗。
梁帆頓時如同丟失了一件最珍貴的東西,高興勁一下子全沒了。她立即向會議主辦方提出抗議:“為什麼這裏沒有懸挂中國的國旗?我是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少年兒童來參加活動的,我就代表中國!有我參加,就應該有五星紅旗!”
會議主辦方負責人歉意地對梁帆解釋說,由於時間倉促,一時找不到中國國旗,所以沒有掛;但他保證將儘快解決好這件事。梁帆對這種解釋並不滿意,於是拒絕拍攝缺少五星紅旗作為背景的活動照片。後來,大會主辦方終於找到了一面五星紅旗,並把它掛在了會場上。梁帆這才面帶笑容,愉快地參加了大會的活動。
你看,梁帆,一個年僅15歲的中國女孩,身處異國他鄉,卻時刻牢記自己是祖國的孩子,處處維護祖國的尊嚴,維護國旗的尊嚴。她心中非常明確地知道,在全世界面前,我來自中國,我就代表了中國!
15年後,又一名中國學生同樣為祖國爭了光。她就是我曾經提到過的上海復旦附中學生湯玫捷,2005年國內惟一一個被美國哈佛大學提前錄取的中國學生。在這以前,她曾作為交流學生在大洋彼岸的美國留學近10個月。通過那段時間的生活和學習,她深切地感受到:在國外,一個人所有的舉止行為都會變得異常重要,因為,外國人會把你的一舉一動都和你的祖國——中國聯繫在一起。
湯玫捷告訴我說:“我剛到美國的時候,由於在我前面來的學生都不愛講話,美國人就說了:‘中國人不愛說話。’看到我不喜歡吃甜食,他們又會說出一句貌似大悟的話來:‘原來中國人都不喜歡吃甜食。’等到發現我愛吃胡蘿蔔,他們更會到處宣傳說:‘中國人就愛吃胡蘿蔔。’天啊。好像我們中國人都是兔子似的!所以我認為,在和平年代全球化的背景下,最樸實的愛國行動,就是如何做好你自己;通過你的日常行為反映好你的國家,甚至是在選擇吃什麼的時候也要琢磨一下。"
“我的一舉一動,就代表了中國。”正是這一崇高的責任感,一直激勵着身處海外的湯玫捷。
剛加入美國中學的籃球隊時,湯玫捷的第一次熱身跑步就是1600米山地長跑。要知道,在國內的時候,她頂多也就跑過800米(而且經常還會耍耍賴皮,偷個小懶)。這次聽說居然要跑1600米,整個人差點暈過去,覺得自己肯定會“暈菜”。但是,在出發之前,她卻下定決心:什麼都別說,好歹也要堅持跑下來;不然,再給中國人扣上一個“不能跑步”的“罪名”,那後果才是真的很嚴重!就這樣,她沒有給自己留後路,一直跑了下來……
“世界上有一種力量叫耐力。但是,更有一種東西叫作鬼使神差。我就是這樣鬼使神差地完成了樹立中國人形象的第一次‘熱身’。”湯玫捷打趣着回憶說。
我認為,這根本不是什麼“鬼使神差”,而是一種“我就是代表了中國”的堅定信念。正是憑藉著這種信念,使湯玫捷渾身充滿了一種無比巨大的支持力量,更使她在美國人最自豪的運動場上,充分展示了一個中國女孩優秀的品質和才能。
在美國,體育不僅僅代表一種運動,人們更多地把它看作是一種社交活動,甚至是一種精神的最好表現。所以,體育運動在整個中學教育中更是顯得非常重要,學校將團隊精神、愛國主義教育都融入了其中,這是湯玫捷赴美后的一個重要感悟。球類聯賽前升國旗是常有的事;不分種族、不分國籍,當你參加了一個球隊,就意味着一種聯盟……體育,已經變成了美國文化的一部分。在國內幾乎堅持不下800米賽跑的湯玫捷,卻憑着一顆愛國心、一種使命感,竟然在一次美國中學生的比賽中跑完了3000米,還搶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績!
在來到美國之前,湯玫捷幾乎就沒聽說過“曲棍球”這項運動。可是有一天,當她在運動場上散步的時候,學校的曲棍球隊隊長跑了過來,對她說:“我們要招收新隊員了。中國女孩,加入我們吧!”湯玫捷看到這項運動特別好玩,於是很快就申請加入了。才訓練學習了四天,就正好趕上一場校外比賽。作為一名新隊員,湯玫捷只能坐在替補席上,看着隊友們比賽。當比賽很快就要結束時,替補板凳也坐得有些發燙了,只聽隊長大聲喊着:“中國女孩,替補上場!”誰知出乎全場觀眾的意料,湯玫捷一上場,就打進了關鍵的一個球!這一進球,讓全場的美國人都興奮了!隊友們激動地跑上來摟住她又跳又叫!湯玫捷的心裏更是非常地激動和自豪,因為她耳中聽到,美國學生們喊的是:“中國人進球了!”那一刻,她真正地感到:“中國人了不起!中國人同樣擁有頑強、自信的體育精神!代表祖國的感覺真的非常神聖!”
“當時,你的那個球是怎麼打進去的呢?”我好奇地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