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國電視受眾市場(2)
從1999年開始是大幅的下降趨勢,到2002年與2003年日均收視時間僅為179分鐘。
1998-2003年,中國觀眾日均收視時間減少了8分鐘,這對電視業意味着的是財富與影響力的巨大損失。
年齡分析:35歲以下青少年觀眾收視時間大幅減少
根據央視-索福瑞媒介研究公司統計,4年來,中國青少年受眾的收視時間出現大幅度的減少,具體表現為:
4-14歲年齡組日均收視時間減少9分鐘;
15-24歲年齡組日均收視時間減少7分鐘;
25-34歲年齡組日均收視時間減少12分鐘;
35-44歲年齡組日均收視時間減少5分鐘;
45歲以上年齡組日均收視時間變化不大。
35歲以下青少年受眾收視時間大幅減少,特別是25-34歲最具活力、購買力、影響力的受眾日均收視時間減幅最大,達到12分鐘的現象,這是一個重要的信號,絕對不是利好,應該引起電視業的高度重視。
此外,通過下表我們還能看到,年齡與收視時間成正比。也就是歲數越大,看電視的時間越多。
地區差異:華北地區收視時間最多,日均為202分鐘,華東最少為166分鐘
中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區的經濟發達程度以及人口的收視習慣對收視的影響相當大。就地區人均收視時間而言,華北觀眾看電視最多,日均達到202分鐘,較全國平均水平高11%。華東觀眾看電視最少,為166分鐘,較平均水平低9%。
不同地區觀眾收視的總趨勢是,經濟越發達,收視時間越少。
影響全年收視的主要因素:作息時間、季節變化、重大事件
節假日:春節、五一、十一長假收視時間明顯提高。工作日較周末收看時間少。
季節變化:冬天收視高於夏季,暑寒假期間,收視率上升。
重大事件:如""、伊拉克戰爭,收視明顯增加。
收視黃金時段為:19:00--21:30,在此期間,不管是工作日還是周末,超過一半的電視人口都在收看電視。
頻道接收:全國城市平均可接收69個頻道,全國城市平均每戶可接收20個
頻道
在多頻道競爭時代,充分了解各地頻道的接收情況,對我們了解受眾,了解競爭對手,確定頻道和節目定位以及經營廣告都是非常重要的。
根據C**對全國68個主要城市的統計,目前:
全國城市平均可接收到的頻道數為69個。最多的為廣州市,達到87個頻道;最少的為浙江衢州,有38個。
全國城市平均每戶可收到的頻道數為20個。最高的是北京市,可收到33個頻道;最低的為四川自貢和山西的永濟,6個頻道。直轄市和省會城市平均每戶可收到的頻道數為24個。
全國各類頻道市場分佈:省非上星與城市頻道佔四成,省衛視與央視頻道
各佔三成左右
2003年,在全國各類頻道中,市場份額最大的是非上星省級台和城市台頻道,占。
省級衛視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二,為,CCTV的份額為。
我們注意到,雖然只有,但境外頻道市場份額2003年比上年增長了倍。教育類頻道的市場份額僅為。
全國頻道收視份額前20名:CCTV佔有8個,省台有12個頻道。
在全國頻道收視前20名排行中,CCTV-1遙遙領先,有8套節目進入前20名。進入前10名的省台有山東、安徽、湖南、遼寧、江西衛視。
受眾是越來越稀缺的戰略資源
觀眾是電視業的生存之本,是多媒介、多頻道時代越來越稀缺的資源。
重新認識、開發和經營受眾
從資源的角度:觀眾是有限的
從總體來說,電視觀眾人數,一時是難以迅速擴大的,觀眾時間,一天就24個小時,無法再生。因此,為了生存與發展,電視業要極度地珍惜觀眾資源,要有計劃地開發和合理使用觀眾資源。
從社會的角度:面對更多壓力和選擇,觀眾對媒介日益挑剔
經濟的繁榮,使社會生活豐富多彩,生活質量不斷提高,受眾可選擇的享受空間巨大。
為跟上高速運行的社會列車,每個人的工作壓力加大,生活節奏提速,需要做的事太多。
需求太多,**太多,時間永遠不夠用,是眾多都市人生活的寫照。
文化水平的提高,個人意識的增強,是受眾對媒介選擇日益挑剔的重要原因。
從供求的角度:媒介過剩
受眾被巨量的媒介團團包圍,目前全國城市平均可收到的頻道數就有69個,更別說我們還有2000多份報紙,1800多個廣播頻率,9000餘種雜誌,60萬個以上的互聯網站以及數不勝數的各種亞媒體了。
從競爭的角度:觀眾又是可以開發的
雖然從總體上來說,觀眾數量是相對固定的,一時難以擴大。但對於每類媒介,通過同別的媒介爭取受眾,擴大自己的受眾規模和建立自己忠實的受眾群體又是大有作為的。通過改進產品質量,調整產品定位,提高服務水平等手段都可以擴大受眾群體。
從傳播的角度:受眾的高度聚集和高度分散
國內外傳媒業專家在研究當今受眾市場變化中,發現了受眾媒介接觸的兩種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