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錄”不實
所謂“實錄”是本朝所修,是即位的皇帝命令國史館等一類的文墨人根據檔案材料對先帝爺在位時期的重大事件所編纂的。
至於把什麼收入“實錄”就看當今皇帝的政治需要了,所以“實錄”所記載的未必全都能真實地反映歷史。
這一點在太祖(努爾哈赤)、太宗(皇太極)、世祖(順治)前三朝實錄中相當突出,尤以太祖朝為最,而其中關於烏拉那拉氏殉葬的情節則又是屢屢被改動的內容。
在皇太極時期纂修的《清太祖武皇帝實錄》中這樣描述道:大妃烏拉那拉氏“饒丰姿,然心懷嫉妒,每致帝不悅,雖有機變,終為帝之所制,留之恐後為國亂,預遺言於諸王,日俟終,必令殉之。
”在多爾袞攝政時令剛林、祁充格期對《清太祖武皇帝實錄》進行修改,把上述那段對烏拉那拉氏多有謗言的描繪刪掉,把她的殉葬改為出於對太祖的景仰——“吾自十二歲事先帝,豐衣美食二十六年,吾不忍離,故相從地下”,自願殉葬。
而當多爾袞被追奪論罪后,刪掉的內容又被加上,香消玉殞多年的烏拉那拉氏在另一個世界仍然不得安寧。
直至乾隆年間對太祖朝實錄最後進行修改時,對烏拉那拉氏殉葬的情節又回到因景仰太祖自願殉葬的描述。
不管如何寫、如何改,實際上都掩蓋了烏拉那拉氏被逼殉葬的真相,“實錄”就是這樣一次又一次地被篡改,“實錄”不實也就是很正常的了……多爾袞雖然被平反昭雪,但烏拉那拉氏的“孝烈武皇后”頭銜並沒有隨之恢復;烏拉那拉氏被逼殉葬的內幕在清代的官修史書中永遠都是個禁區,即使在多爾袞當政時期也是如此,但滔滔而去的歷史長河最終將盪盡掩蓋真相的塵埃;而建在北京南池子的睿王府以及協和醫院前身的豫王府印證着逝去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