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記者如何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

外國記者如何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

總體上看,外國駐京記者對外交部發言人和新聞發佈會比較滿意,對目前中國的新聞發佈制度基本持肯定態度,認為中國的發言人制度有不少變化和進步,不過還有許多改進的餘地。(注1)

法新社記者康文濤說最喜歡外交部的發言人,他說,外交部發言人在回答記者問題方面做得較好,他們似乎掌握了一個解釋中國立場與政策的指導原則,並享受了由此帶來的一些發言自由。在外交部的新聞發佈會上,有時可以看出發言人對一些問題沒有準備,但仍然可以講出一些有用的東西來。

《遠東經濟評論》記者孔安說:“外交部網上公佈了新聞發言人的個人信息,並把手機號碼給了外國記者,這跟90年代完全不一樣了。外交部發言人現在每年都給國外記者安排很多外出的採訪活動。他接觸過的西藏、雲南、大連等地的新聞官都給他留下了不錯的印象。

雖然中國在普及發言人制度,越來越多的發言人在出現,但外國記者認為中國發言人自由回答問題的範圍卻很有限。法新社康文濤就持這一觀點。他說,他能理解讓一個低級別的官員解釋許多敏感問題是很困難的,他認為中國的發言人應當被賦予更多的權力。儘管理解新聞發言人的苦衷,中國新聞官的一些“習慣”還是讓外國記者們感到很無奈,對採訪要求反應“慢”是他們普遍遇到的問題。

康文濤說:“除了發佈會之外,中國的發言人幾乎不願意口頭回答任何問題。”,他們總是讓記者寫一個採訪提綱傳真過去,他們回答任何問題都需要時間,新聞發言人不應該是這樣的。

《華盛頓郵報》記者潘公凱說:現在的狀況比我剛來中國的時候好多了,政府紛紛開始設立新聞發言人本身就是一個進步。但中國新聞發言人的表現還遠未達到他們的期望。

《遠東經濟評論》記者孔安說中國的發言人往往“寧肯不說,不肯說錯”,通常只回答他們非常確定的問題,有時,他們也給你一個答案,但並不是針對你的問題。而只是一個標準答案。這樣就無形中影響了很多本來可以透露的信息。

孔安說,他很欣賞中國領導人不迴避問題的做法。他說,不少國外記者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在中國,開新聞發佈會的官員權力越大,越敢於說實話、說的實情越多,“像朱鎔基、王岐山講得很痛快,記者都很高興。”

新加坡海峽時報的記者蔡振峰認為中國不同部門的新聞發言人水準差別很大,國家級的發言人可能和媒體接觸的比較多,比較知道如何應付,而省部級以下的新聞官態度就不一樣了,他們好像沒有經過訓練,也打聽不出什麼消息。

他說,2004年1月,中國有個省份大規模屠殺果子狸,他很想去採訪,但聯繫了幾回,對方各個部門互相推諉,後來就不了了之。他說,我也不要求對方一定答應我的要求,但至少要有一個人出來給我一個答案。蔡振峰說,在已經設立新聞發言人的政府部門在這方面要好的多。

注1:請見新華網北京5月22日電:“變化正在發生:外國記者眼中的中國新聞發言人”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零距離接觸發言人:外交部發言人揭密(選載)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零距離接觸發言人:外交部發言人揭密(選載)
上一章下一章

外國記者如何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