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斯替教派福音書
該詞的主幹Gnostic源於希臘詞彙Gnosis,意為“真知”,尤其是玄學秘道。諾斯替主義是一種二元宗教體系諾斯替教派,即世界主宰是抗衡**存的善惡力量。【有些諾斯替教派信徒認為,由名為“世界之王”的天帝創造的物質世界是為邪惡;由另一位天帝創造並領導的精神世界,則本質良善。——作者注】某些教徒又信奉“阿勃拉薩斯”【七個可代數字的希臘字母組成的古代石刻符文,英文拼寫為“Abraxas”。】,認為他集善惡神力於一身而無所不能。
使用“阿勃拉薩斯”神稱的是巴西里蒂亞人,他們是公元2世紀的一個諾斯替教的宗派。魔術師所念的“阿勃拉卡達布拉”的咒語,就衍生於阿勃拉薩斯。這個宗派的信條是,耶穌基督來自阿勃拉薩斯,以幽靈的形態出現於塵世。他們專門附解於阿勃拉薩斯的重要意義是:該詞囊括了相加之和為365的七個希臘字母,即每四年中有三年包含的日數。依此延伸,阿勃拉薩斯據信又統領着各具不同美德的365位神祇,因此為全年裏的每一天都指派出一種美德。
諾斯替教派福音書最終的歸編之處,是《新約》中的“次經(Apocrypha)”。Apocrypha一詞的原意是說這類篇章文辭秘奧,只為部分基督教徒和少數派邪異團體所接受。從公元4世紀開始,該詞指喻的已經是那些在教堂不做公開誦讀的經篇。久而久之,次經在教會眼中竟然降到偽文贗品的地位。
諾斯替教派福音書的編寫,或用12傳道聖徒的名義,或是有關他們的事迹,但不是聖徒們親筆所撰。它們的成書日期是公元2世紀,早於為編撰《新約》而搜選納定的眾書名單。起先單內有過許多不同的福音書章,但亞歷山大城的基督主教阿塔納希挑選了其中的一部分,而入選的內容在公元393年的希波教廷大會上得到贊同和批准。該名單後來又受到刪減,而最終獲準的只有馬太、馬可、路加和約翰四部福音書。
無論公開還是暗地,次經都被逐漸排擠出基督教的讀修文獻。大部分至今已成斷文殘句,但某些卻於埃及出土的希臘和科普特文的草紙文卷中重見天日。這些文章反映了當時對基督、他的追隨者們和基督教傳統習俗的普遍信念。那些聖職教司們認為,這類書篇對耶穌基督作了虛假的描繪,所以不該讓它們為人傳讀。
腓力福音書——被《達·文西密碼》中的雷伊·提彬稱為“永遠都是的好起點”——是歸於12傳道聖徒名下的一部福音書,又被人稱作“瓦蘭丁的諾斯替教派福音專論”。瓦蘭丁是一位埃及宗教哲學家,他創建了羅馬和亞歷山大兩地的諾斯替學派。腓力福音書是由大約100條源自基督教諾斯替派教導的精短文摘組成。它詳細論述了入教禮典和名稱意義,特別是耶穌的名號。引起更大爭議之處、並可能是吸引提彬的原因之一,是書中寫有:“有些人說瑪利亞是因聖靈受孕。他們錯了,他們不知道自己在說些什麼。”這篇福音書包括在1945年發現的納基·哈馬迪草紙經卷集中,經集內總共有13卷諾斯替派經文和一些公元2世紀至3世紀間撰寫的評論(儘管經文本身是4世紀的抄本)。納基·哈馬迪位於尼羅河上埃及流域的西岸,可能鄰近於古代城邦切諾伯斯凱恩的舊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