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天文台與崗道爾夫堡的歷史
梵蒂岡天文台
梵蒂岡天文台號稱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觀測機構之一。它可以追溯至1582年,教皇格里高利【指1572-1585年在位的格里高利十三世,主持確立了現今流行的年曆。他堅定反對新教的行動,在多方面影響到後日的荷蘭、波蘭和巴伐利亞等德意志地區。】組建執委會,為改編天文曆法進行科學方面的調研。從那時起,教廷就對天文事項抱有興趣,並修建了三座天文觀測台——羅馬學院天文台(1774-1878)、國會山天文台(1827-1870)和在“風塔”中設立的梵蒂岡觀測台(1789-1821),而風塔就在梵蒂岡城內。19世紀,耶穌會神父安傑羅·賽奇使用光譜為星體分類,拓入新的領域。為應付對梵蒂岡無視科學發展的指控,教皇利奧十三世於1891年重建梵蒂岡觀測台,新台址在聖彼得古羅馬式大教堂圓頂中央後面的山坡上。建台的意圖,是想繪製出整個天界的星圖,但台址於1936年遷移到崗道多夫堡(見下文)。參加天文台觀測活動的人員,來自各個宗派教團,包括奧古斯丁派和耶穌會【典型的天主教保守團體。】。其中最為世人矚目的是約翰·喬治·哈根——身為耶穌會教士的天文學家,他發現並研究了許多微渺星際物質形成的黑暗雲體,以致它們有時被稱為“哈根雲體”。1906年,教皇比烏斯十世派他為梵蒂岡天文台總監。由於光線持續不斷的過度侵擾,天文台於1981年再次遷移到(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圖森,定名為“梵蒂岡天文觀測台研究集團”。梵蒂岡的高科技天文望遠鏡,如今設立在亞利桑那州的格拉漢姆山頭。
崗道爾夫堡
崗道爾夫堡位於意大利中心拉齊奧(古拉丁)地區的羅馬省,瀕臨距羅馬市東南方向35公里處的阿爾巴諾湖。從阿波羅斯托里克即教皇宮殿建立之日起,它一直是歷代教皇避暑的夏宮。
夏宮的名字來自那座屬於12世紀崗道爾夫公爵家族的城堡。宮殿的修建始於教皇烏爾班八世,他卸職前的任期為1623-1644年。它在梵蒂岡城國的合法管轄之內,先期的巴爾貝里尼鄉墅修建在古羅馬皇帝多米蒂安【公元81-96年在位,以與議院和貴族的衝突抗爭而著名。他曾攬奪議會權力並處決許多貴族,最終被臣僚和皇后多米西雅謀殺。】的鄉墅廢墟之上。它自1936年起變為梵蒂岡天文台的建築設施,因為人們意識到羅馬城內的光線阻礙梵蒂岡天文台觀測最為遙遠的星體。增設的還有兩架天文望遠鏡和一間天體物理實驗室。城堡圖書館藏存的約22萬冊書籍中,包括了古稀珍罕的哥白尼、伽利略、牛頓勛爵的著作原本。宮苑在1960年曾用來操辦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划船項目,並以其出產的桃果、葡萄酒和湖中魚類而名揚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