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時圖書典籍之損失(15)
四戰時日軍對中國圖書的掠奪
1掠奪中國圖書的組織機構
“同文同種”的日本侵略者,在為摧毀中華民族的文化認同感和自豪感而大肆毀滅中國文化的同時,還公然掠奪中國的珍貴的圖書典籍。日本掠奪中國圖書由來已久,早在1894年中日戰爭時,日本宮廷顧問九鬼隆一,為使日軍能從戰敗的中國奪取更多的文獻和文物,曾親自製定了《戰時清國寶物搜集辦法》。
為了有效的對中國圖書進行掠奪,日軍曾組織專門機構。其主要有:
“滿鐵調查部”,主要搜集有關蘇共和中共的情報資料。以A級戰犯里見蒲為首,至日本投降為止,該組織共“購買”、劫奪25萬冊有關共產黨及其活動的圖書。里見蒲,1897年出生於福岡,1916年畢業於上海同文書院。後任天津日文報《京津日日》記者及主編。1928年改任滿鐵南京事務所所長。九一八事變後任關東軍第四課的宣傳工作,於1932年成立“滿洲國通信社”。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后,他在日本參謀本部第八課課長影佐禎昭大佐的指揮下工作。日本投降后,在東京國際審判法庭上受審。專事搜集“散亂圖書”和文物的日軍特科科“圖書委員會”(1938年攝)
——采自《南京百年風雲(1840—1949)》(南京出版社)
“滿洲國國立中央圖書館籌備處”,主要活動於東北地區,任務是搜集各種中國古舊書。
“新民會”,1937年12月24日成立,主要活動在華北一帶。表面上是民間組織,實際是受日本特務機關控制與操縱,搜集有關抗日圖書文獻是其主要任務之一。
設在東京的“政治經濟研究所”,主要搜集政治、經濟方面的圖書。
日軍“中支(華中)佔領地區圖書文獻接收委員會”。該機構於1937年12月13日成立。以“滿鐵上海事務所”、“東亞同文書院”、“上海自然科學研究所”等三個單位,由軍特務部主持下組成,故全稱“軍特務部佔領地區圖書文獻接收委員會”。其任務是收集上海、南京、杭州等地的圖書,即限定在華中地區,故冠有“中支”字樣日軍的特務部等單位為骨幹組成。
“學術資料接收委員會”,以上海自然科學研究所為中心所組成。負責在南京、杭州等地學術標本的接收和保存工作。
此外,還有軍方各種組織(如調查部、憲兵隊等)及私人劫奪中國圖書組織。胡發貴:《日軍侵華期間對中國圖書的劫掠》,載《民國春秋》1993年第6期。
2圖書掠奪的個案——南京的圖書“整理”
日本對中國圖書的掠奪,是長期的、大規模的、有計劃和有組織的行為。研究日本對中國圖書的掠奪,意義十分重要。長期以來,中國學者大都根據國內的資料進行研究,缺乏加害方的資料,由於種種原因,如長達八年之久的戰亂,幾億人的流離顛沛,戰後內戰烽火又起,因此,圖書損失的調查和統計,難以全面而翔實。對於加害方的資料,知之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