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引用”還是“抄襲、剽竊”(2)

“合理引用”還是“抄襲、剽竊”(2)

劉元舉在《生命》29頁寫道:“柴達木的駱駝是柴達木人最親切的伴侶。它們一隊隊行進在茫茫大漠中。那一座座駝峰,排列在一起像大沙漠中生動的波浪起伏向前。勘探隊員們靠它們馱水馱糧,如果不是它們的奉獻,將會有多少人在進入這片荒蕪的盆地時無法生還。人們稱它們是沙漠之舟。它們比人類有着更多更大的耐性。可是,有那麼一隻駱駝因為饑渴一下倒在了滾燙的沙漠中。駝工拚命拖拉,它像一座坍塌的沙丘,立不起來了。駝工知道它是渴的,跟隊長請求給它一點水喝。可是,僅有兩桶水,那是全隊人好幾天的水量,每個人嘴上都乾裂得淌血卻沒有一個人捨得去喝桶里的水。只有倒下的人才有資格喝。可是,倒下的是駱駝,不是人,所以,它沒有權利喝。駝工再哀求也沒有用。當那位駝工含着熱淚與癱倒的伴侶進行生死告別時,那頭巨大的駱駝本已無法抬起的頭上揚了一下,又沉重地耷拉下來,枯澀的兩眼閃着沙漠般的迷惘。年輕的駝工突然動了感情,長跪不起。他與這匹駱駝已經有着難以割捨的情感。隊伍要走了,不能因為一匹駱駝而影響行程。於是,有人過來拖他,拖出了一道沙跡。

那頭已經奄奄一息的駱駝就在這時,突然緩緩地往起站了。它搖搖晃晃,渾身打顫,就像一座沒有連接點的散了架的木頭房子,歪歪扭扭地挺了起來。所有的人一下子驚呆了,眼睜睜盯着它一步一打晃地追趕着隊伍。它沒走出幾步,就像一座板房嘩啦一下子散在了地上,那被壓着的沙層浮泛起一串沙塵。駝工哭了,勘探隊的人也哭了,就連隊長也眼圈紅了。那頭駱駝被掩埋了。這是三十多年前發生的事情。如今,只要一提起那駱駝,人們總說那是一頭通人性的駱駝。”

張建偉在《翅膀》116頁寫道:“駱駝是與勘探隊員們相依為命的夥伴。

它們一隊隊行進在茫茫大漠中。那一座座駝峰排列在漠海中,就像海洋里在驚濤中起伏的航船。勘探隊員們靠它們馱水馱糧,如果不是它們的奉獻,將會有多少人在進入這片荒蕪的盆地時無法生還。駱駝被稱為沙漠之舟。

它們比人類有着更多更大的耐性。可是,有那麼一頭駱駝因為饑渴倒在沙漠中。駝工拚命拖拉,它像一座坍塌的沙丘,立不起來了。駝工知道它是渴的,跟隊長請求給它點水喝。可是,僅有兩桶水,那是全隊人好幾天的水量,每個人嘴上都乾裂得淌血卻沒有一個捨得去喝桶里的水。只有倒下的人才有資格喝。可是,倒下的是駱駝,不是人,所以,它沒有權利喝。

駝工再哀求也沒有用。當那位駝工含着熱淚與癱倒的伴侶進行生死告別時,那頭巨大的駱駝本已無法抬起的頭上揚了一下,又沉重地耷拉下來,枯澀的兩眼閃着沙漠般的迷惘。年輕的駝工突然動了感情,長跪不起。他與這匹駱駝已經有着難以割捨的情感。隊伍要走了,不能因為一匹駱駝而影響行程。於是,有人過來拖他,拖出了一道沙跡。就在這時,那頭已經奄奄一息的駱駝,突然緩緩地往起站了。它搖搖晃晃,渾身打顫,就像一座沒有連接點的散了架的木頭房子,歪歪扭扭地挺了起來。所有的人一下子驚呆了,眼睜睜盯着它一步一打晃地追趕着隊伍。它沒走出幾步,就像一座板房嘩啦一下子散在了地上,那被壓着的沙層浮泛起一串沙塵。駝工哭了,勘探隊的人也哭了,就連隊長也眼圈紅了。那頭駱駝被掩埋了。

“如今,只要一提起那駱駝,人們總說那是一頭通人性的駱駝。

“這是三十多年前發生的事情。”

劉元舉在《生命》第27頁寫道:“那一次孤行,給了我許多寶貴的生命體驗,我儲蓄着,珍藏着,培植着,生怕流失得太快。畢竟……”

張建偉在《翅膀》第127頁寫道:“秦文貴慶幸自己在出國前有過這樣一次墓地祭奠。它給了他許多寶貴的生命體驗,他儲蓄着,珍藏着,培植着,生怕流失得太快。畢竟……”

如此,等等多達近60處!

這是一件令人簡直不能容忍的事情。

如果是一個小學生,為了交作業,抄了一位他所敬愛的作家的文章;如果是一個缺錢花的人,為了騙點稿費去抄襲;如果是一個文學小青年,急於出名,去剽竊;這些也都沒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但是,像張建偉這樣的大記者、名作家在用報告文學這樣的形式去書寫新時代青年的傑出代表人物秦文貴時,也用了這樣的方式方法,令人驚詫!

按理說,這類事情是不應該發生在像張建偉、秦文貴這樣的人物身上的。

也許是團中央、全國青聯、全國學聯號召廣大青年開展像秦文貴同志學習的活動太神聖了,張建偉急於交出一張合格的答卷,“用10天左右的採訪,10天左右的寫作,去寫這本書,連同三篇長通訊,”他“顯得過於倉促”

了(10天時間寫出一部17萬字的書,平均一天寫17萬字,即便全抄那也是打字高手);也許是“更由於”中宣部宣教局的某處長、團中央的某部長的“不斷鼓勵”,“逐漸增強着”他“寫好本書的信心”;也許是由於青海石油管理局為他們“組織了一個陣容強大的宣傳資料組和採訪陪同組”,“給了他最大的鼓勵和支持”;也許是“秦文貴不厭其煩地回答着我提出的一個個瑣碎的問題,並同我一起對某一個偶爾冒出的想法,進行‘思想撞擊’。否則,這本書不可能出現比新聞報道豐富得多的細節,和比新聞報道充實得多的理性”(引號內的文字為張建偉的《翅膀》後記所述);也許是劉元舉的《西部生命》的影響太廣泛了,太深入人心了。但是,《翅膀》毫無疑問地抄襲了、剽竊了、造假了。我被弄糊塗了——是秦文貴糊弄了張建偉呢?還是張建偉捉弄了秦文貴?還是劉元舉的“神性散文”太有影響力和感召力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新世紀中國文壇第一案:《西部生命》說法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新世紀中國文壇第一案:《西部生命》說法
上一章下一章

“合理引用”還是“抄襲、剽竊”(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