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學開始準備高考

從小學開始準備高考

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期望是考上重點大學,這就要求孩子必須在高考中取得高分,於是學生們為考出高分而絞盡腦汁也就在所難免。否則怎麼辦呢?大學要以考試分數高低排序錄取,你能不考高分嗎?那種認為中小學教育不排名次,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應試教育對學生負面影響的想法,是不切實際的,因為我們的高考指揮棒還沒變。實際上,小學也好,中學也好,老師們關注的仍舊是主幹科目,尤其是中考或高考考試科目。很多關於素質教育的設想,面對這些科目的教學壓力,還是得讓路。比如,教育部門對於美術素質教育的設想,是要求學生每周有兩個小時的時間學習美術,要求學校能經常組織學生外出寫生或者到博物館參觀。但真正能做到的學校又有幾所呢?這也不能怪學校,因為它們面對的壓力,是升學率的指標。學生考不上高一級學校,談什麼都是假的。一位當選全國人大代表、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的小學校長也坦承,她在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時,也不忘教給學生應試的技巧。她認為在學生考分不夠的情況下,單純地推行素質教育,無疑會走進死胡同。除了努力謀求絕對高分之外,聰明的家長、學生和老師,也已經看到彌補分數的捷徑,那就是現在大學招生為體現對學生綜合素質與全面發展的重視,還有一些特殊的政策,比如,對某些藝術特長生實行特殊錄取;對某些獲獎學生進行加分獎勵等等。一句話,某些素質可以摺合成考場上的分數。當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在進補習班,在為未來的升學進各種培訓班以累積“綜合素質”資本的時候,作為一個家長,能無動於衷嗎?於是乎,有無數家長要求孩子學習藝術,其目的不是為了讓孩子受到藝術熏陶,提升綜合素質,而是為了將孩子變為“特長生”,以便今後升學時可以得到優惠和照顧,此舉被稱為“曲線高考”。而一些考證、考級組織者,也針對家長這種心情,將考證發展成為一項“產業”。各種針對學生“素質教育”的考級考證如雨後春筍般湧出:舞蹈考級、鋼琴考級、小提琴考級……而且從培訓到應試指導,為家長提供一條龍服務。書店裏隨處可見的各種考證、考級應試指南,正是這一熱潮的產物。那麼考證的真實情況又是如何呢?且看下面的故事。“你剛才這曲彈得不錯,能不能給我們另彈一首曲子?”作為考證官,音樂博士胡教授這天突發奇想,給一個剛剛按規定曲目演奏參加完考證的學生一支新的曲目,讓他讀譜演奏。“……還要彈?”這一切顯然出乎這位小學生的意料,剛才滿臉的笑容頓時凝固,空氣也變得緊張。他怯怯地接過曲譜,頭埋得很低,然後艱難地對考官說:“這首曲子,我沒有學過,不會,不會彈。”“這不難呀,比你剛才演奏的曲子還要簡單呢!剛才的曲子你不是彈得很好嗎?”胡教授說。“可我沒練過呀!剛才那首曲子,我已經練了兩個多月了。”這是胡教授第一次參加這樣的考證,他對這種情況感到十分不解,以前曾經聽說過這樣的故事,他覺得那是有意誇張,現在總算眼見為實了。胡教授顯然高估了考證學生的實力。其實,對於這麼小的小學生來說,此舉真是在故意“為難人”。因為,這樣的“考題”,即便對於那些手持十級證書報名參加高校藝術類招生專業考試的高中畢業生而言,也是令人恐懼的。很多學生拿出來的證書都是十級,可隨便挑一首曲子讓他們演奏卻難以完成,這早已是考生圈子裏司空見慣的現象了。自古以來,我們就高唱着“因材施教”的調子,可在具體實踐中,這“調子”幾乎“走”得不成樣。教育者不是把受教育者作為有着豐富個性色彩,有着不同興趣、特長以及不同需要的人來培養,而是把他們製造成參加各種考試、各種競賽的“機器”,而且,衡量“機器”是否優質的指標是惟一的,那便是考試成績是否優良。  [返]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全面講述大學現狀 透視大學生態環境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全面講述大學現狀 透視大學生態環境
上一章下一章

從小學開始準備高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