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拿錢,右手投票(2)
教育、科研的規律是什麼?鑒定的目的是什麼?這是我們首先必須明確的問題。如果鑒定是違背教育、科研規律的,鑒定、評估的意義就適得其反。我們當前的教育評估、項目鑒定,其實無異於“老子鑒定兒子”,老子出面組織,兄弟互相評定,結果也就可想而知。這樣的簽定,其實助長了教育界的不正之風,錯誤地引導着教育的發展。因此,所有各類基金的設立者,沒有必要組織鑒定會對成果進行水平鑒定,受國際同行認可的高質量論文,受市場歡迎的高科技成果,就是最好的鑒定。搞自然科學研究的,你的成果應該是有國際影響的高水平論文,在幾年時間裏,你的論文被國際同行引用了幾百次,是比什麼“國際先進水平”好得多的評價;搞技術研究的,你的鑒定標準就應該是研究成果被市場承認、應用,併產生真正效益。要使中國教育、科研走上健康的軌道,行政性的評估、鑒定就必須取消。教育評估、科研評估的任務應該更多地由社會相關部門承擔。加入WTO后,規則成為遊戲的基礎,我們的教育要融入國際教育大家庭,也應該有一套能被世界公認的符合我國國情的評估制度,能對我們的教育現狀進行準確的評價。對於科研成果的評價、教育質量的評估,要盡量避免形成利益共同體,使檢查、評估最終成為走過場。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顧海兵指出,評審權力不應該屬於政府職權。是好是壞、是重點是普通,不是政府評審出來的,而是由市場、社會認定的。市場經濟優勝劣汰,根本不需要政府去評定誰優誰劣。今後我們的某些高校、某些專業自然會在競爭中壯大或“破產”。要把政府與市場或國家與市場分開,由市場認定的國家不必介入。政府介入評審,必然易於產生**,學術領域內的不正之風、形式主義、虛報浮誇、互相抬轎大量存在就是明證。多一種政府評審,必然多一點**的機會。市場經濟就是政府管得越少越好。政府要管就是管違規的。①(①《中國的學術管理制度:問題與改革》,學術批評網。)**人文學院副院長鬍偉認為,科技的發達,往往得益於比較健全的學術市場,這個學術市場很能“識貨”,來不得半點虛榮和偽裝,假冒偽劣的東西在那裏很快就會原形畢露,而真正有科學價值的成果則不會被埋沒。反觀中國,我們缺乏的正是這樣一個健全的學術市場,所以就難免魚目混珠、明珠暗投,甚至讓學術**滋生蔓延。我們不能總寄希望於個別賢人來發現人才,最好的“伯樂”當是一個能夠優勝劣汰的學術市場機制。有了這樣一個機製作為“看不見的手”,我們就不用煞費苦心去人為地搞那麼多的評價指標和體系,以在核心期刊上發表多少論文、出版多少專著來衡量一個學者的水平。因為如果按這樣的評價體系來估量,不僅很少發表論文的田中沒有出頭之日,而且像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科斯這樣缺少專著的學者,也不可能受到重視。②(②《田中獲諾貝爾獎的震撼》,《文匯報》,2002年10月22日。)隨着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經濟市場化程度大大提高,但是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市場化程度仍遠遠不夠,高教體制改革遠遠滯後於經濟體制改革,高教體制仍然保留着濃厚的計劃經濟色彩。要打破一個系統的原有體制,我們更多地需要政府的力量。如果政府能充分利用市場手段而非行政計劃手段來調配對高校的資源投入,高校將會獲得一個良好的發展空間,教授們也會有更多的精力投身學術。第四章一場象徵性改革的前途中國高校改革要取得成功,首先必須從校長公開聘任開始。  [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