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良為娼”的學術抄襲
在教授難以發言的情況下,很多可以實現領導“政績工程”的政策出台了。我國不少高校現在流行着這樣的做法:教授、副教授必須每年發表多少篇SCI(科學引文索引)論文、EI(工程引文索引)論文等;每發表一篇SCI論文、EI論文,即給予作者相應的配套經費獎勵;並將其作為晉陞職稱、職務的重要條件。要理解大學為何將SCI、EI論文作為考核教師的重要指標,就不得不談到中國當前的大學排名體系。某高校決定在1998年開始實行將論文發表數與教師業績考核掛鈎這一制度,就是由於受不了論文排名全國落後的刺激。關於大學的排名,世界各國都在做,而且各有不同的評價體系,差異很大。對大學進行排名,是通過一個側面反映出高等學校的動態變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高等學校的辦學實力和社會影響,從而引導考生選擇報考學校、專業,也對教育資金的投放產生影響。我國的第一個大學排名產生於1987年。1987年9月13日,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科學學所,以美國費城科學情報研究所公佈的《科學引文索引》(SCI)為數據源,在《科技日報》上以《我國科學計量指標的排序》為標題,公佈了對我國87所重點大學的排名。這個只有一項指標的大學排名是中國第一個大學排行榜,它標誌着中國學者從此開始了對本國大學的定量排名研究。從1987年9月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發表中國第一個大學排名,到2001年6月廣東管理科學研究院發表《2001年中國大學評價》,中國共有14個單位發表了30多個不同類型的大學排名,包括廣東管理科學研究院的《中國大學評價》,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評估所的《中國大學研究生院評估》、網大Netbig從1999年起開始發佈的年度《中國大學排行榜》等。到現在,大學排名已經在社會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社會對高校的關注程度越來越高。也正因如此,很多大學圍繞着排名較起了勁。近年來,很多學者針對大學的這一做法發表了見仁見智的觀點。學者們的主要論調是,大學的做法有其“現實意義”,希望引導大家多撰寫論文,營造高校的學術氣氛,可指標是否科學合理有待研究。原創的科學研究是十分艱難的,而且,有不少科學研究要經歷時間的考驗,才能顯示出重大的價值,才可能得到承認。所謂“十年磨一劍”,我們要求一個科學家在幾年裏撰寫多篇高質量論文,其本身就不一定科學。200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悉尼·布雷內等三人,他們獲獎的原因是在20世紀60年代初期正確選擇線蟲作為模式生物,發現器官發育和“程序性細胞死亡”過程中的基因規則。布雷內是分子生物學的奠基者之一,他在1965年第一次研究線蟲,直到1974年才發表第一篇有關論文,其中經歷了長達10年左右默默無聞的基礎工作時間。直到20世紀80年代后,線蟲研究才逐漸受到國際認可,目前一些國家的科學家已經開始利用布雷內三人的成果,研究可以治療多種疾病的新方法。有關專家在談到這一成果時不由感慨,如果按照我國大學實施的一年一次的考核,那麼這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悉尼·布雷內將要受到降級的處理和背負“無為”的名聲。①(①《爭鳴:對北大教授“降級”的疑慮”》人民網,2002年10月14日。)我們的教授顯然沒有布雷內幸運,每年,他們一定要交出多少論文、多少專著,接多少課題。對於他們來說,完不成這些指標不僅兌現不了相應的待遇,而且還有“面子問題”。這讓名教授們十分為難,使他們面臨很大的壓力。於是,為了達到指標,他們只有一心一意去完成指標規定的內容,而無暇進行原創性的理論思考和高水平的科學研究;他們只有在博士生、碩士生的論文中署名,如果博士生、碩士生有抄襲的行徑,他們也跟着背黑鍋;他們只有對過去的研究進行重新加工、綜合以圖短期內再出新成果;還有的則只有鋌而走險,放開手腳去作弊了。莊子說,外重而內拙。太看重某樣東西,就會失去本應有的平常心,結果適得其反。在網絡信息社會,學術抄襲行為幾乎難逃最終被發現的結局,可是大家為什麼還要去抄襲呢?這個問題很值得思考,尤其值得高等學校、科研機構的管理者、決策者思考。抄襲行為固然不對,但學校是否能逃“逼良為娼”的干係呢?大學現行的學術管理體制、科研成果評審和獎勵制度、職稱評聘制度、人事分配製度等一般都實行“數碼化”管理方式,主要集中在數量指標上進行考核,這對於短期改變學校的“面貌”是有效的,而對於長期辦學質量的提高卻並不一定會有多大效果。學校如果過分看重數量指標,必然導致教師對數量指標的“病態追求”與“病態攀比”,從而使科學研究脫離應有的健康軌道。要求你上多少課,帶幾名學生,發表幾篇論文,這種管理很簡單,卻不一定有效,湊數字還不容易?近些年來,用若干篇SCI、EI論文來評價教師是否具備高級崗位任職資格的做法,在許多高校已經演變成教條。可同為SCI論文,有的發表后一次也未被引用,有的被引用了上百次。愛因斯坦的一篇論文可以改變一個時代,獲得諾貝爾獎,而我們太多的論文是為發表而發表,有的學術雜誌還專門推出增刊滿足那些為了評職稱而發表論文者的需要。還有的教授,甚至將一篇論文拆成幾篇去發表。這就是只看數量不看質量的結果。2003年歲末,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公佈2003年度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按照國際論文數量排序,我國繼2002年上升至第6位后又前進一步,居美國、日本、英國和德國之後,列世界第5位。可是,雖然論文數量如此可觀,在國際競爭力評價中,我國科技競爭力仍處於中等偏下水平。中國科技部科技統計分析中心透露,2003年,中國的科技競爭力在51個國家中排名第32位,在2000萬人口以上的27個國家中排名第13位①(①《中國科技競爭力仍居世界中等偏下水平》,中廣網,2003年11月12日。)。而就論文本身而言,其平均引用率也處於中等偏下水平。  [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