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改變中國/劉愛民

誰在改變中國/劉愛民

記得在90年代初的時候,曾經讀過一位名叫做喬納森·斯潘塞的美國人寫的一本書,書叫做《改變中國》。此書曆數從上個世紀到今天,世界列強都先後做過同一件事情:企圖按各自的意志和理念改變中國。這位美國人最後得出一個結論:中國還是中國人的中國,外力是無法改變中國的,外國一切先進的東西不僅不能摧毀中國的傳統,最終只能被中國人巧妙地化為己有。他認為:如果沒有大多數中國人的熱情參與,僅僅依靠外來的力量來改造中國,這隻能是竹籃打水。中國的改變必須依靠全體中國人的熱情參與,這個結論被後來中國的改革開放所證實。中國近20年改革開放,使中國的民間社會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這其中,發生變化最深刻、最明顯的是中國的農民。應該說,改革開放20年,首先發力和得益的是中國的農民,面貌改變最大的是中國的農村。我有幸記錄這個變化,1998年底《焦點訪談》製作改革開放20年大型專題節目《焦點的變遷》,我承擔了《農村篇——異軍突起》的採訪任務。當我行走在江浙皖粵的鄉村時,感受到了一股強勁的力量,這股強勁的力量的源頭就是鄉鎮企業的崛起。如今你只要從東北平原一直走到珠江三角洲,所有的鄉村無不受到鄉鎮企業發展的帶動。它正在形成一種推動農村都市化、產業化的態勢。從某種意義說講,中國農村鄉鎮企業的迅猛發展正在從多個方面改變着中國。當初誰也料想不到,放手讓農村辦鄉鎮企業,會對中國社會的變革產生如此巨大的推動力。在製作《異軍突起》這部片子時,使我有機會更多地了解鄉鎮企業發展的大致軌跡,使我有機會對受苦最多、顧忌最少、改革最有勇氣的農民兄弟表達我的敬意。我記得在採訪原農牧漁業部部長林乎加時,他說中國鄉鎮企業能夠發展到今天這種強大的地步,這筆功勞不應該記到中國**身上,而應該記到農民兄弟身上。要說**有功勞,只能說由過去的壓制鄉鎮企業發展轉為放手讓鄉鎮企業發展,功勞頂多算“放手”之功、無為之功。其實,中國農村在建國前後,特別在一些沿海比較富庶的地區,早以存在發展鄉村工業的社會要求,而在南方許多農村,鄉村的工商業已經有了良好的苗頭。但是,這種發展態勢在四九年以後,一直被壓制、被批判,大大阻礙了中國農村社會的進步。十一屆三中全會不過是打開了過去我們黨套在農民頭上的緊箍咒而已。說起來,三中全會之所以放手讓農民辦社隊企業,是因為當時的農村已經被極左路線糟蹋得慘不忍睹了,農民窮得不得不開始逃荒討飯了。當時國家也是百廢待興而口袋空空,拿不出什麼好辦法來幫助農民,只能對農民說:你們自己救自己吧。怎麼個救法呢?給政策吧,你們自己辦社隊企業吧,不再給你們扣資本主義的帽子了。用當時黨的總書記胡耀邦的說法:這是解決農民脫貧致富一個途徑。誰也料想不到“放手”,竟然放出了一條龍,放出來了中國社會發展的新格局。從1997年的統計數字來看,這一年國民生產總值的三分之一是農村鄉鎮企業創造的,鄉鎮企業解決的就業人口達到了1點35億,它創造的工業增加值佔全國工業增加值的一半。1998年,當我國各行各業動員起來奮力“保八”的時候,鄉鎮企業的增長速度始終保持在兩位數以上。這在亞洲經濟包括中國經濟全面低靡的時刻,是令人再也不敢輕視的現象。如今,鄉鎮企業不僅早以完成了“農民脫貧致富”這個最初期的任務,不僅穩佔了中國經濟的半壁江山,更為重要的,它在推動農村都市化、中國工業化、國有企業脫胎換骨、社會文明進步等方面,發揮着舉足輕重的牽引作用。干鄉鎮企業的農民兄弟們,今天可以坦然地告訴昔日曾經蔑視甚至壓制他們的人們:我不僅改變了我自己,我還在改變中國!在江蘇省江陰市的華西村,我曾經採訪過一位昔日的供銷員。他說鄉鎮企業剛放開的那一陣子,也就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他外出推銷企業產品時,遭人白眼是常有的事,忍受屈辱是家常便飯。那時候見面遞香煙是疏通人際關係的一種手段,但他遞出去的香煙常常被人冷拒,並不是煙的品種不好,而是城裏人對他的滿身泥土味看不順眼,對他走進城市充滿不快。那時候鄉鎮企業產品粗糙、質量低下是事實,而人們對農民辦企業不信任、不放心也是事實。但鄉鎮企業很快度過了步履蹣跚的學步階段,也頂住了“擾亂市場”的罵名,到今天鄉鎮企業的發展不過近20年的歷史,但它在許多方面已經遠遠把國有企業甩在了後頭。最重要的是,在計劃經濟的夾縫中求生存,鄉鎮企業最早學會了市場經濟的法則,它的經營、它的管理、它的體制都是按市場經濟的要求運作的。它從一開始就是一個健康的市場之嬰,而不像許多國有企業那樣病入膏肓。這是它的生命力所在,也是它今天特別有活力的原因。今天,鄉鎮企業早就不像過去那樣又小又落後,產品也不是只能生產鈕扣、髮夾等小日用品。從日常用品到我國最先進的工業製造業、航天技術、精細化工、環保工藝等等,無一沒有鄉鎮企業的足跡。像我國生產家用電器的科龍集團、美的集團,生產面料的陽光集團,生產服裝的杉杉集團、雅戈爾集團等等,都是我國的行業龍頭老大,都是接近國際先進水平的大企業,而它們都是鄉鎮企業出身!至今仍有人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鄉鎮企業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有如此迅猛的發展速度,簡直像施展了魔力!林乎加告訴我,為什麼會發展這些快?總結接來就是兩個字“不管”!我理解林乎加老人所說的“不管”,就是要尊重農村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不要像過去那樣亂干預,甚至連怎麼種莊稼都要插一腿,好像農民是不會種莊稼的傻子。“不管”就是尊重農民的願望和要求,相信市場的力量和農民的智慧比行政命令更有效。鄉鎮企業如今這種迅猛發展,的確是一種“無為而治”的結果。怪不得鄧小平多次說過這樣的話:“改革開放最大的收穫,也是不曾預料到的,就是鄉鎮企業發展起來了,異軍突起,但這不是中央的功勞。”相信這是鄧小平的由衷之言,他的確尊重事實,沒有把這筆歷史功績記在自己和黨的名下,他把鄉鎮企業“異軍突起”的功勞歸於農民自己。但“異軍突起”帶來的變化遠遠不止是農民的口袋鼓起來了,如今中國農村冒出了六萬多個小城鎮,中國農村出現了都市化發展的態勢,這完完全全是鄉鎮企業帶來的;如今國有企業改革中推行的承包制、聯營制、股份制的做法,許多都是跟着鄉鎮企業後面模仿的;還有當下的農業產業化、公司加農戶,也是鄉鎮企業在發揮着龍頭作用……鄉鎮企業正在改革中國,誰還能無視這個事實?我有幸在這個時刻為鄉鎮企業“聚焦”,感到榮幸。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成立十周年,記錄中國傳媒史――見證《焦點訪談》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成立十周年,記錄中國傳媒史――見證《焦點訪談》
上一章下一章

誰在改變中國/劉愛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