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北京(3)

改造北京(3)

這意味着北京古城內未被划入保護範圍的地區,將更多地成為改造的對象。推土機開進了老城區,保護區之外,成片成片的衚衕、四合院被夷為平地。在這之前,兩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吳良鏞發表了這樣的評論:從城市設計價值看,中國古代城市規劃學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將城市規劃、城市設計、建築設計、園林設計高度結合。這在古代城市規劃和建築學中是很獨特的,在東西方古代城市佳作中尚無此先例。而北京城更是其中最傑出的代表,因此北京舊城被稱為是古代城市規劃的“無比傑作”或“瑰寶”是毫不過分的。……北京城的保護與發展是一對長期存在的矛盾。對於整個北京市16800平方公里的範圍,發展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對北京平方公里的舊城來說,應以保護為主……不幸的是,為周恩來總理生前所關心的、由80年代規劃工作者在總結經驗基礎上擬定的舊城內建築高度控制的規定,當前幾乎已被全線突破。舊城原有的以故宮——皇城為中心的平緩開闊的城市空間、中軸線的建築精華地區面臨威脅,過高的容積率堵塞了宜人的生活與觀賞空間,帶來了城市交通日益窘迫和環境惡化。高樓和高架橋好像是增添了城市的現代文明,但事實上是中國城市文明瑰寶的蛻變,使北京淪為“二手貨的城市”(thesecond-handcity)。……為了儘可能最大地取得土地效益,舊城開發項目幾乎破壞了地面以上絕大部分的文物建築、古樹名木,抹去了無數的文化史跡。如此無視北京歷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價值,僅僅將其當做“地皮”來處理,已無異於將傳世字畫當做“紙漿”,將商周銅器當做“廢銅”來使用。目前,北京城似乎還保存有一些“古都風貌”,因為目前尚有什剎海、鼓樓、南鑼鼓巷和國子監等支撐着舊城的基本格局;事實上,現在所看到的一些“風貌”已然僅僅是暫時的存在,因為一些取而代之的方案正在陸續得到批准,並非“危房”的“危房改造”在繼續進行之中,如不採取斷然措施,舊城保護工作將愈發不可收拾,今後就再難有回天之術了。2001年10月11日。河北廊坊。由國內多學科100多位學者參與編製的“大北京規劃”——“京津冀北地區城鄉空間發展規劃研究”由建設部主持審定。評審會上,“大北京規劃”課題主持人、79歲高齡的吳良鏞,向人們描繪了大北京地區未來發展藍圖。他提出,發展世界城市是全球化時代一個國家或地區獲取更大發展空間的戰略選擇,大北京地區應該藉助它作為大國首都的影響,發展成為21世紀世界城市地區之一,為參與世界政治活動、文化生活、國際交往以及獲取國家競爭優勢等方面奠定最必要的基礎。“大北京規劃”提出了一個對北京城市發展的疏解性計劃。研究表明,北京與12個國家同等規模的城市比較,用地是最密集的,人均用地是最少的,城市化地區人口密度高達每平方公里14694人,遠遠高於紐約的8811人、倫敦的4554人、巴黎的8071人。北京長期實行的以改造舊城為主導方向的城市規劃,已使城市功能過度集中於市中心區內,不但使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陷於被動,還帶來交通擁堵、環境惡化等一系列問題。吳良鏞提出,放眼京、津、冀北地區,對北京城市功能進行有機疏散已刻不容緩,必須改變核心城市過度集中的狀況,在區域範圍內實行“重新集中”,以京、津“雙核”為主軸,以唐山、保定為兩翼,疏解大城市功能,調整產業佈局,發展中等城市,增加城市密度,構建大北京地區組合城市,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對大城市進行區域性規劃,在國際上並不鮮見。二戰之後,倫敦制定了“大倫敦規劃”、巴黎制定了“大巴黎規劃”,調整了城市發展戰略,在更大的區域空間內,轉移了城市過度集中的功能,形成了健康、有序的發展模式。中國建築學者梁思成、陳占祥曾於1950年試圖完成北京的區域性規劃,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這正是本書探索的主題——但是,在當時複雜的環境下,他們未能成功。50年過去了,吳良鏞仍倔強地延續着這兩位學者的理想,而他所面對的已不再是當年那保存完好的古都。評審會上,有記者提問:“‘大北京規劃’能否真正實現?會不會再過50年,人們再來懷念這個計劃?就像今天,人們懷念梁思成那樣?”“讓歷史來回答吧!”吳良鏞大聲說道。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復活北京城半個世紀的滄桑回憶:城記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復活北京城半個世紀的滄桑回憶:城記
上一章下一章

改造北京(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