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塬上的巧婆娘(1)

黃土塬上的巧婆娘(1)

在陝西省中部洛川縣的黃土塬上,有位遠近聞名的巧婆娘——楊梅英。2000年,我選擇在春暖花開的季節,按照當地人的指點,在縣城南的一個用青磚修造的窯洞裏,找到了我要拜訪的主人家。這種自打北宋末年就有的“穴居”,在黃土塬上一直沿襲至今,它經濟實用,冬暖夏涼,很舒服。楊梅英家的庭院,足有一個籃球場那麼大,裏面種滿各種蔬菜和花草果木,房裏屋外打理得乾乾淨淨,清清爽爽,一看便知這家的主婦是個“撒利”(勤快)的人。六十一歲的楊梅英,比我想像中的要年輕得多,身材高大,面和心善,是那種很易接近的人。她之所以遠近聞名,是因她擅長做面花(麵塑),前些年又改做了捏泥人。不僅如此,民間剪紙、刺繡、農民畫等與當地民俗有關聯的活兒,她樣樣精通。可別小看不識多少字的楊梅英,她創作的這些土裏土氣的玩意兒,被選送到省、市,甚至國外去展出,她還被邀請到日本、中國香港去訪問和進行才藝表演,所受到的廣泛讚譽自不用說,鄉親們都很羨慕,可她自己卻從沒把這當回事兒。“我這人心胸寬得很,財和名算個啥?人活着,身體健康,精神愉快才是寶!你看,我六十多歲的人了,頭髮黑亮亮地,眼不花,耳不聾,你說,這不就是最大的幸福嗎?”我們剛剛見面,楊梅英就扯開大嗓門,乾脆利落地打開了話匣子。可見,她是一個開朗而又健談的巧婆娘。“那你啥時開始喜歡上了這些民間藝術?”我開門見山地問道。“我們黃土地的農民,男人勞動一輩子,就是為了能修上幾孔窯洞,有了窯洞,娶了婆娘才算是成家立業哩。男人刨挖黃土地,種莊稼,而女人就在土窯里操持家務、生兒育女,還要尋思把自己的日子搞得美美地,讓勞累的男人看了心情愉快哩嘛,這也顯示着咱們農家人地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地,讓人看了喜慶,不‘坷磣’。我們不知道啥叫‘民間藝術’,那是你們公家人說地。我們不識字,只知道這麼個弄好看,能把我們心裏地喜怒哀樂表達出來,把想說的話變個樣樣子說出來,這樣看着就是美,心裏頭就是舒坦。人是見笑就喜,見哭就悲,好事、喜事想得多了,看得多了,你的心情也就快樂了。人是感情動物,人心做夢都是想着好事哩。你說,你為啥到我這兒來?不就是想看美的東西。我們過去捏面花、剪窗花並不是為了賣錢養家口,也不是上貢給誰,我們就拿這鉸衣服的大剪子,自由自在地,想剪啥就剪啥,想損壞個啥模樣就是個啥模樣。你問它們有啥子意思?那可多着呢!都是咱們生活中的事兒,心中的盼望,精神的寄託……”如今,她每天創作不止,而且經常接待慕名前來訪問的中外客人。她過去真的做夢都沒有想到,這些隨便弄起的玩意兒,如今能換錢,貼補生活。用她的話說:“我弄啥像個啥,每件東西裏面都是有說頭地,全是我們當地老百姓日子的事,反映美好的心愿,祈福地希望,納祥地兆頭。誰知道,耶們城裏人和外國人也信這個,耶們來看了(作品)歡喜地了不得,像是見了寶貝。那年來了兩個意大利的客人,見了我的作品之後,又是唱,又是跳,那個高興的勁兒就像是瘋了似的,他們說我的作品像什麼‘斯’,對了!像外國的藝術大師‘馬蒂斯’!我才不管什麼是‘馬蒂斯’、‘羊蒂斯’呢,我就是怎麼想就怎麼做。最後耶們走時硬要買我地‘藝術品’,說是帶回去收藏、宣傳哩。我說:這些土裏土氣地,有啥好收藏地,想要就送你,人家畢竟是遠道來地客人嘛。可耶們硬是把錢給留下了,說是尊重藝術,尊重我地勞動。既然這麼個,那我為啥不收錢,這就好像把喜事、美事賣給了人家。是好事,是善事,是積德的事,你說對呀不?”說著,她就從炕席下邊拿出一疊剪紙,當她展開在寬大的炕上時,我一下看呆了,這並不是我平日裏在陝北看到的巴掌大小的窗花花,而是用整張整張的大紅紙、黑色紙剪成的剪紙作品。那種強烈的視覺衝擊力和震撼人心的藝術魅力,使我禁不住地往後退了兩步,這才看清作品的全貌,像這麼大幅的剪紙作品,我還是第一次見到。“你看這幅是《雙鳳獻子》,左為凰,右為鳳,雙雙捧着石榴子(民間寓意:多子)獻給人間,石榴體內的童男童女正在玩耍呢,旋紋地是男,舒長袖地是女。”“你再看這幅,看,外面一圈是條蛇,中間坐個乖乖兔,這叫‘蛇盤兔’,你家裏人如果有一個屬蛇和一個屬兔地結姻緣,那你家地好事數不完,每年必定富。兔的性情善良地很,人見人愛,跑起來歡騰騰地。蛇把它這麼一盤,這意思是說:好東西就跑不出去了,財富都能留在屋裏頭。我們農民叫這是‘蛇盤兔,年年富’。”好一個出神入化的想像力!我們知道,蛇在古代部分氏族中,被視為力量的象徵,萬能的“神”物,在人類早期的生活中,作為圖騰加以頂禮膜拜。又因它與龍圖騰特別相近,因而,蛇的形象在陝西的民間備受推崇,代代相傳。至今,它的圖騰概念通過婦女們的巧手,逐漸演變成了祥善和財富的保護神。說起陝北地區的民間剪紙,那是有着豐富、悠久的歷史積澱的,它與黃土地上勞動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與人們的生存習俗密不可分。同時它又是女人專屬的手藝。每逢節慶年關,那塬上川下的星羅棋佈的土窯洞的窗戶上都會貼滿各種各樣的窗花,把那單調的黃土地裝扮得分外紅火,生氣勃發,可以說家家戶戶都是個剪紙展覽會。除了窗花,還有炕圍花、窯頂花、家什貼花,甚至在筷子簍上也要貼上吉慶的花樣。這是長久流傳下的當地的濃厚的民俗、民風,因此,陝北的婦女幾乎人們都會剪紙。但絕大多數婦女都是“替樣”(依照傳統的紋樣)剪紙,這樣省時省力,是傳承者,而非創造者。據了解,大概有千分之一的婦女,具有“冒鉸”(創造性剪紙)的天賦,成為佼佼的巧人兒。鄉間的婚曲中就有這樣的唱句:“生女子要巧的,石榴牡丹要冒鉸的。”表達了人們對女子的要求標準。我眼前的楊梅英正是這千里挑一的“巧女子”的典型代表。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穿越56個民族的危險歷程:《孤獨行走》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穿越56個民族的危險歷程:《孤獨行走》
上一章下一章

黃土塬上的巧婆娘(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