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寶琴燈謎詩引發的爭論(2)
第一個響應的便是探春,她說:“這話正是了。”(第51回)接着李紈也站出來說話,作為這些弟妹們的大姊姊,又是一個婚姻愛情上的過來人,她豈能不明白此中的奧妙?她對寶玉和黛玉的這種感情紐結形式,是同情的,充滿善意的。她擺出一付“公允”的姿態,引經據典,曲曲折折地對寶釵的評斷予以駁斥,說得有根有據,合情合理,但又不露半點鋒芒,可說是一段妙文:李紈又道:“況且他(指寶琴)原是到過這個地方的。這兩件事雖無考,古往今來,以訛傳訛,好事者竟故意的弄出這古迹來以愚人。比如那年上京的時節,單是關夫子的墳,倒見了三四處。關夫子一生事業,皆是有據的,如何又有許多的墳?自然是後來人敬愛他生前為人,只怕從這敬愛上穿鑿出來,也是有的。及至看《廣興記》上,不止關夫子的墳多,自古來有些名望的人,墳就不少,無考的古迹更多。如今這兩首雖無考,凡說書唱戲,甚至於求的簽上皆有注批,老小男女,俗語口頭,人人皆知皆說的。況且又並不是看了“西廂”“牡丹”的詞曲,怕看了邪書。這竟無妨,只管留着。”(第51回)這段話中,“敬愛”二字值得注意,雖說的是關雲長,卻可推測出難道不是後人對紅娘、張生、鶯鶯、杜麗娘、柳夢梅的“敬愛”,才“穿鑿”出“蒲東寺”、“梅花觀”這兩個古迹來?!並明白地為黛玉、寶琴作掩護,“況且又不是看了‘西廂’‘牡丹’的詞曲”,用心之良苦自見。“寶釵聽了,方罷了。”(第51回)一場關於薛寶琴燈謎詩的爭論,到此結束,寶琴、黛玉贏得了最後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