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能的“基因序列圖”

潛能的“基因序列圖”

“瞧你緊張得那樣兒,你擔心什麼?”曉桐詭秘地笑笑,“我是說可能你的大腦結構和我不一樣。”我一下釋然了,“原來如此。當然不一樣了,這是好事呀,不一樣才能互補啊。”這時候,我的前桌秀香敲了我後背一下,“哎,我看看你的物理課本,你都做過什麼標記?”我剛想回過身去給她找書,曉桐伸出右臂一把扯住了我,“別動,咱不給她。”曉桐和秀香是要好的夥伴,秀香也沒生氣,只是笑着逗她,“喲,誰跟你論咱哪?”我怕她的話讓曉桐尷尬,便關切地看着曉桐,不料曉桐竟然大大方方地喊了起來:“人家鳳亮跟我論咱,就不跟你論咱呢!”秀香笑着不作聲了,旁邊幾位同學卻拿怪異的眼神瞅着曉桐。我把物理書給了秀香,便重又回過頭來。見曉桐面帶微笑毫無懼色,我真的很佩服她的勇氣,就說:“好了好了,咱講咱的,不管他們。”“剛才講哪兒了,我都讓他們氣暈了。”曉桐笑說。“該上物理課或者生物課了,這節我們來學習大腦的生理結構。”我煞有介事地說,“每個人的大腦肯定都不一樣,就像達·文西說世上沒有兩個完全重樣兒的雞蛋一樣。一人一張大腦潛能‘基因序列圖’,當然還有體力潛能。”曉桐點頭稱是,“雞蛋有大有小,人腦也一樣啊。”“對,個兒小的雞蛋孵出來的小雞一樣精靈,小腦袋不一定就不聰明啊,你說是吧?”我看着曉桐的眼睛,“是不是夠聰明也不只是取決於人腦的容量,還有質量和結構的差別。這個我們就不去研究了,沒條件呀。我要說的是潛能的問題,潛能就是大腦結構之間的聯繫。你懂嗎?”“我懂你的意思,人腦的基本單位也許差不多,但是排列組合卻不一樣,這就產生了潛能的差別。對吧?”我驚喜地盯着她叫道:“我覺得咱倆如果配合搞研究,一定會有大成就哎。看來我倆的大腦還真是互補。”接下來我就長話短說直奔主題了,“大腦結構不同,潛能分佈就不一樣,人的興趣也就不同。要想成功,就得找到自己的潛能在哪方面,對症下藥才會見效嘛。我覺得一個人一生能有多大成就,是否真的聰明,就在於潛能,在於潛能能夠開發出多少。聰明不是早慧,早慧和潛能可能成反比。像達·文西小時候並沒有什麼出奇之處,越長大越有才華,後來在很多方面的成就都無人能比,成為文藝復興的巨人。這就是他有潛能,並且得到了逐步的開發。他並沒有受過什麼‘早期教育’,他的整個童年都生活在封閉的鄉村,就跟我們差不多。他成名以後就有人給編造了一些少年軼事。比他早慧的人多的是,但是那些神童後來都成績平平。就比如說吧,甭提幼兒園了,我連育紅班都沒上過,‘早期教育’一片空白,你受的‘早期教育’肯定比我多吧?”曉桐頷首道:“嗯,可我的成績遠遠不如你。”“你太謙虛了,這種美德我沒教你吧。你父母的遺傳基因肯定很優秀,要不你能這麼漂亮嗎?也可能是它們的組合達到了最佳狀態吧,這和大腦結構是一個道理。”說到這兒我腦子裏劃過一縷輕痕,多虧聽不出來“他們”和“它們”的區別,否則曉桐可能會誤解會生氣的。“愛因斯坦和愛迪生小時候都不怎麼開化,有人就覺得他們很弱智,等到他們潛能得以開發有了成就,有人就說他們從弱智到天才是勤能補拙。其實這些人看到的僅僅是假象,因為兩個小愛先生本來就是天才,只不過潛能是看不到的,浮在表層的東西又證明不了什麼。看到一個孩子會耍點小聰明,就說他是神童,就以為會成大器,這種看法相當弱智,說倆小愛原本不聰明的人也是一樣。其實恰恰相反,自古以來神童都成不了大器,成大器者肯定不會是神童。我小時候看過一本書,介紹德國有個叫卡爾·威特的神童,簡直是胡編亂造,難以自圓其說。就算他有些早慧,可一生的成績毫不出奇,沒受過‘早期教育’卻比他成功的人數也數不清。”曉桐直視着我認真地傾聽,一副好學生乖順的模樣,令我談興愈濃,才思如涌,“就跟《三國》裏那個四歲讓梨的孔融似的,還什麼孔聖人二十世孫呢,真丟人。越大越沒出息,就會耍嘴皮子,嘴下無德,刻薄得很。仗着這點小聰明,成了一個平庸無能的昏官,就會做表面文章浪得虛名,最後讓曹操下令一刀宰了。這位孔神童連戰國時候那位紙上談兵的趙括都不如。還有我們這冊課本上的方仲永,小時候比王安石可聰明多了,可結果呢?不光是因為他耽誤了學習,就是他‘頭懸樑錐刺股’地學,也比不了王安石。而像《岳陽樓記》的作者、政治家和軍事家、‘胸藏十萬甲兵’的范仲淹,出身寒微,四歲時跟隨母親改嫁到山東長山,後來沒房住少飯吃,更不用說受‘早期教育’了。話說回來,在群星璀璨的三國時代,孔融能比得了誰呀?曹操手下的上千謀士哪一個不比他聰明,更不用說孔明了。你什麼時候聽說過諸葛亮是神童出身?”曉桐搖搖頭,“這倒是沒有。我覺得鳳亮老師你真了不起,你也會和達·文西一樣成為這個家那個家的。很多偉人的父母都很平凡,可見潛能並不單靠遺傳的父體或母體,關鍵是看能夠組合出什麼。”我讚許地沖曉桐笑道:“你領悟得太快了。也就是說,我們自身的‘基因組合序列’總有潛能可挖,只是有個對不對路的問題。哦,你剛才說我會成家,我跟誰呀?”“你跟誰論咱就跟誰成家唄。”曉桐倒也爽快,只是為時過早。“你腦子好使,可惜眼睛不好。”“這也叫有一得必有一失呀,萬事萬物、人體機能總要維持平衡,適當補償嘛。也不能說我的視力不正常,其實每個人的視力也不一樣,並不都是吧,即使都的人視力也有差別,那只是一個不準確的範圍,有的人實際超出了,各式各樣才叫正常呢。”這一番“妙論”更讓曉桐心悅誠服,傾慕不已。“噓!快回頭過去,老師來了。”情急之下,曉桐使勁一撥我的左肩。可是遲了,教室里的讀書聲和說話聲頓時戛然,班主任已經看到了我的姿勢,我只得紅着臉回過身去。老師開始講了些什麼我沒聽清,但有一句震動了我的耳膜,“一個很重要的影響因素,就是——早戀,這是一個罪魁禍首。”我的耳朵不禁有些轟鳴,“啊,有這麼嚴重嗎?看來以後老師要強權干預了。求求您了老師,可別把我倆拆散,您瞧俺倆這不學得挺起勁的嗎?”只怕心裏禱告無濟於事呀。互動留言:孩子的想像力和研究熱情是非常神奇的,他們的奇思妙想甚至不亞於科學家的偉大猜想,千萬不要小看了孩子的發現和創造。至於孩子的表達方式,有時也是出人意料的,有的小孩做舊詩古文都頗有味道,何況說幾句研究性的話呢,這個“課題”決定了相應的表述。不要以常規思維去限定孩子的言行。基於這樣一種尊重和理解,孩子的研究就有了不同尋常的意義,還能給我們一些啟示,能否科學看待和開發孩子的潛能。同時讓我們意識到如何對待孩子的研究成果,如果多加呵護與鼓勵,對其自身成才具有決定性意義;如果看不到孩子的可貴之處,除了懲罰就什麼都不做,則根本不能稱之為教育。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一部生動實用的“教育兵法”--教育能夠改變什麼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一部生動實用的“教育兵法”--教育能夠改變什麼
上一章下一章

潛能的“基因序列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