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華 論讀書(2)

叔本華 論讀書(2)

"你要常讀古書,讀古人的原著,今人對他們的論述沒有多大意義。"平凡的人,好像都是從一個模子裏鑄出來的,彼此多麼相似。他們在同一個時期產生的思想幾乎完全一樣,而他們的意見又是同樣的鄙俗。庸人所寫的劣作,只要是新出版的,自會有愚蠢的人們愛讀,而寧願把大思想家的名著束之高閣。平凡的作品像蒼蠅一樣每天在繁衍,人們只因為它油墨未乾而爭先閱讀,真是愚不可及的事情。這些無價值的東西在幾年之後必然被淘汰,實際上它一出世就應該被遺棄,只能作為後人助談的笑料。無論什麼時代,都存在着互不相干的兩種文藝,一種是真實的,另一種虛有其表。前者是由為科學或文學而生活的人所創造的不朽之作,他們的工作是嚴肅而深刻的,然而非常緩慢,歐洲在一個世紀中所產生的這樣的作品不超過十部。另一種是靠科學或文學而謀生的人編造出來的,他們振筆疾書,在鼓噪頌揚聲中每年有無數作品上市。可是數年之後,不免產生疑問:它們顯赫的聲譽如今安在?它們本身又消失到哪裏去了?因此我們可以把前者稱為不朽的文藝,而後者是應景之作。八買書後又能一絲不苟地閱讀,是很好的;然而一般人往往買而不讀,讀而不精。要求讀書人記住他所讀過的一切東西,就像要求一個人把他所吃過的東西都儲存在體內是一樣的荒謬。人靠進食維持物質生活,又通過閱讀過着精神生活。然而身體只吸收能夠同化的食物,同樣,讀者也只能記住他所感興趣的東西,也就是符合他的思想體系或生活目標的東西。當然,(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目標,但只有很少人形成了自己的思想體系。沒有思想體系,就不能對事物作出明智的評價,他們讀書也必然徒勞無益,毫無主見。)"溫習乃研究之母",任何重要的書都應該立即再讀一遍。一方面因為再次閱讀能使你更清楚地了解書中發生的各種事情之間的聯繫,知其結尾,才能更深刻地理解開端;另一方面,第二次閱讀時你會有不同的心情,得到不同的印象,就像在不同的照明中觀察同一件東西。作品是作者思想活動的精華,如果作者是一個偉人,那麼他的作品能大致體現他的生活,並常常能比實際生活包含更豐富的內容。(二流作家的著作也可能是有益的,因為這也是他思想活動的精華,是他全部思維和研究的成果,我們也不妨閱讀一些。)崇高的精神生活使我漸漸達到一種境界,不再從與他人的應酬交往中尋求樂趣,而幾乎完全潛心於書本之中。沒有別的事情能比閱讀古人的名著給我們帶來更多的精神上的樂趣,這樣的書即使只讀半小時,也會令人愉快、清醒、高尚、剛強,彷彿清澈的泉水沁人心脾。這是由於古代語言的優美,還是因為偉人的品性使其作品經古常新?或者兩者兼而有之。文藝界有兩種歷史:一種是政治的,另一種是文學和藝術的。前者是意志的歷史,其內容是可怕的,無非是恐怖、受難、欺詐和殺戮等等。後者是睿智的歷史,其內容是歡愉明快的,即使在描寫人類的迷誤時也令人神往。哲學是這種文藝的重要分支,又是其基礎,它的影響廣泛,但又是緩慢地產生作用。九我很希望有人來寫一部悲劇性的文學史,揭示出許多國家對於自己民族的大文豪和大藝術家雖然無不引以為榮,但在他們活着時,卻百般殘害虐待他們;揭示出在所有國家和任何時代里,真和善對邪惡進行着不知疲倦的無休止的鬥爭;他要揭示出在藝術的各個領域裏,除了少數幸運者,人類的英華巨擘幾乎都得遭災罹難,他們貧寒困苦,命乖運蹇,而榮華富貴則為庸碌鄙俗者所享有。他們就像《創世紀》中的以掃,以掃外出為父親打獵時,雅各卻穿了以掃的衣服,在家裏接受父親的祝福。然而人類的巨匠大師們不屈不撓,繼續奮鬥,終能完成其事業,光耀史冊。(陳安瀾譯)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讀書的藝術:首先要讀最好的書以免來不及將它們讀完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讀書的藝術:首先要讀最好的書以免來不及將它們讀完
上一章下一章

叔本華 論讀書(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