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 西 口(五)

走 西 口(五)

【解說】歸根結底,喬貴發走西口是因為窮。在當時,山西有很多像喬貴發這樣的窮漢,他們窮困的原因並非因為懶惰,而是因為山西的自然條件實在太惡劣。清朝山西一個讀書人在談到山西時曾痛心疾首地說“無平地沃土之饒,無水泉灌溉之益,無舟車漁米之利,鄉民惟以墾種上嶺下坂,汗牛痛仆,仰天續命”。“汗牛痛仆”的意思就是說牛已經累得渾身大汗了,主人仍要使勁抽趕。在傳統社會中,耕牛對於農民來說,不僅是家裏最值錢的家當,還是他們勞作的夥伴。不到萬不得已,輕易不會這樣拚命使喚。但是即使這樣拚命地干,田裏產出的糧食仍不夠餬口,清朝一個叫任啟運的人說“江南二百四十步為畝,山西千步為畝,而田之歲入,不及江南什一”。大同的地方志甚至說大同地區“歲豐,畝不滿斗”。山西不但土地貧瘠,而且自然災害頻繁。在清朝三百多年的時間裏,山西全省性的災害就達一百多次,平均三年一次,其中最長的一次旱災長達十一年。據官方統計,死於這次災荒的山西人超過了三百萬。一方水土,不足以養活一方人時,山西人就只能走出去。那首叫《走西口》的民歌,開始在山西的村頭、路邊響起來。它的歌詞其實是妻子送別丈夫,少女告別情郎時說的一些家常話。因為分別之後就不知道什麼時候再能見面,所以叮囑的就多一些,瑣碎一些,生怕有什麼自己想不到的地方。再捨不得走也還是走了,咬住牙,想着有一天一定要再走回來,後來他們真的回來了。就在這片逼着他們不得不走出去的貧瘠土地上,給妻子、兒女蓋起了一座座結結實實、富麗堂皇的院落。這是一張山西人走西口的大致路線圖。從山西中部和北部出發,一條向西,經殺虎口出關,進入蒙古草原;一條向東,過大同,經張家口出關進入蒙古,不論走哪條路,首先都要穿過橫亘在那裏的長城設置的一系列關口。既然是長城上的關口,最初的作用是作為軍事要塞,地理位置自然十分險要。雁門關位於平均海拔1500米的太行山脈之中,它之所以得名,據說是因為這裏位置太高,關城建好之後,空中飛的大雁也只能從城門洞中穿過去。一兩百年前,走西口的山西人沿着崎嶇的山路,翻過這些一眼望不到頭的大山,為了能在春天到達草原,他們又往往必須選擇在數九寒天就開始這種漫長的跋涉。在這種條件下,山西人不但走了過去,而且是一代又一代地這樣走過。固關是山西東北部的一座門戶。通過固關關城的路,由厚重的青石鋪成,由於往來人員車馬川流不息,年長日久,甚至在這些青石上,軋出了幾寸深的車轍印。如果說,這些只是地理上的關口的話,那麼翻過這裏,走西口的山西人還要面對一座座心理上的關口。出雁門關往北不到一百公里,有個村子叫歧道地。在村子邊有兩條大路,一條通往殺虎口,一條通往張家口。雖然兩條路最終都可以到達蒙古草原,漫漫長途到底該往哪兒走呢?對最初走口外的山西人來說,蒙古草原只是寄託着他們模糊的希望。在那裏他們到底能做什麼?結果又會怎樣?大家心裏並不清楚。那些迫於無奈,只好咬着牙忍着淚從家裏義無反顧地走出來的人們,面對眼前的選擇時開始猶豫了。當年,他們中的許多人,就站在這處叫黃花梁的山崗上,唱起那曲悲涼的歌。【採訪】山西山陰縣歧道地村民南面的人上來,到在這兒來說了,一爬上這個梁,就可以看見下面(兩條路),這就是說“上一個黃花梁呀,兩眼哇淚汪汪呀,先想我老婆,后想我的娘呀!”這意思也就是一個順口溜哇。【採訪】山西山陰縣歧道地村民他就沒有把握,他就不知道哪頭去,生意好生意壞,他就到這兒扔鞋板兒呀,把這個鞋一脫一扔,扔在哪邊他就走哪邊,好與壞他就走在那頭兒。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晉商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晉商
上一章下一章

走 西 口(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