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風騷行(1)

第二十三章:風騷行(1)

1972年9月的一個晚上,**在他的書房裏會見了來訪的日本首相田中角榮。**指着堆積在書房裏的書說:“我有讀不完的書。每天不讀書就無法生活。”隨後,他又指着一套六卷本的《楚辭集注》說:“這套書是送給田中首相的禮物。”這次見面給田中角榮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感慨地對自己的秘書說:“**的確是一位聖人,是一位詩人、哲學家和導師。”當我們仰望一棵參天樹,可曾注視過它的土壤?當我們掬起一捧長江水,可曾想到過它的源頭?沒有肥沃的詩歌土壤,產生不了偉大的詩人和史詩般的華章。卓越詩人的橫空出世,腳下必定有奔流不息、萬世不竭的文化滋養。**,一生都在梳理中國古代詩詞這條精神長河,在那裏披沙揀金。你看他:借一彎斜照漢家宮闕的冷月,折一縷渭城朝雨的柳絲,唱一曲大江東去的浩歌,點一盞醉里看劍的燈火,沿着悠長的風騷故道溯流而上—煌煌楚騷漢賦,嶙嶙魏晉風骨,巍巍盛唐氣象,咚咚大宋聲韻,獵獵金元縷曲—奔來眼底。大風歌,黃鶯兒;邊塞曲,楊柳風—交響合唱。《詩經》以下,中國詩歌源遠流長的延伸路上的山巒奇峰,曲徑直道,**都以極大的興趣登覓尋視。他經常索要的古代詩集,數不勝數。有人作過統計,**親筆圈畫過的古代詩詞,涉及400多位古代詩人,當在1200首以上。其中有:怒髮衝冠的報國志,窗前明月的故鄉情,獨上西樓的長相思,草長鶯飛的江南夢,春光乍泄的蝶戀花,斗霜傲雪的一剪梅。它們或刻寫歷史,或鞭笞黑暗,或思索人生,或憧憬光明。**讀古典詩詞的範圍不僅廣泛,也極其專精。比如,1957年12月,他提出要把歷代名家註解的《楚辭》以及有關屈原的著作都盡量收集給他。工作人員只好請當時的文學研究所所長何其芳開列了一個目錄,經過兩個多月的努力,才把古今有價值的各種《楚辭》版本和有關著作搜集了50多種送給**。在那段時間裏,**比較集中地閱讀了這批書。1974年8月25日,重病纏身的**,寫下了“唐宋名家詞選”這個書名,告訴工作人員,他要看這本書。另有一本新中國成立前出版的《元曲選》,**也不知讀了多少遍。1975年夏天,他的眼睛患白內障,已經不能看書了,又請人幫助他讀書—實際上是“聽書”。“聽書”過程中,**感到,當時的中國,實在缺少古典詩詞歌賦的好選本,便對幫他讀書的工作人員說:咱們搞一部吧,選它500首詩,500首詞,300首曲,30篇賦……1976年2月12日,他還親筆給一位大學教授複信,談論如何理解李商隱的詩,他說:“李義山的無題詩現在難下斷語,暫時存疑可也。”言為心聲,書為心畫。**不僅讀詩、品詩,還以其獨特的毛體書法,寫下了一首首他喜歡的作品。中央檔案館1993年編輯的十卷本《**手書選集》,有兩卷是他書寫的古典詩詞,涉及90多位詩人,共有230多首詩詞歌賦。早在20世紀40年代,**構想中國新文化發展道路的時候,便以政治家的胸懷昭示人們:“中國長期封建社會中,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發展過程,剔出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華,是發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的必要條件。”**一生鍾情古典詩詞,孜孜不倦地躬行着他的這一主張。中國古代燦爛的詩流,是通向**心田的精神長河。正是這精神長河,流經新的時代,在20世紀大變革的土壤上,澆灌出現代中國革命的史詩奇葩。1945年,**在重慶,曾給現代詩人徐遲寫下三個字—“詩言志”。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獨領風騷――毛澤東心路解讀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獨領風騷――毛澤東心路解讀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十三章:風騷行(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