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人性

談人性

如果我即將餓死,會和豬搶食嗎?如果我即將餓死,還有禮儀廉恥嗎?如果我即將餓死,會忘記人的尊嚴嗎?如果我即將餓死,千萬不要讓我接近豬圈好生惡死、趨樂避苦、貴智賤愚、親善仇惡、愛美厭丑,都是最根本的人性,是超越國界、超越時代的,屬於中國人,也屬於美國人,屬於東方人,也屬於西方人,屬於過去,也屬於今天,更屬於未來。好生惡死是最根本的人性。人的最大痛苦莫過於死亡迫近,在死亡的門檻前,都不希望那扇門為他開啟。千歲萬歲之聲,喊出的都是人類共同心愿:長生。古時候的人無比希慕長生——為求長生而願捨棄一切功名、地位、財物。人類最本質的需求在此時展現無遺。今天,美國的健康產業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已經從12%增長到18%,相當於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在美國的全部作為健康費用了。動物的最高本能就是求生本能,而人追求快樂的本性高於求生的本性。人一旦失去快樂,就失去了生存的意義,就會感到生不如死。只有快樂的生活,才能體現人的尊嚴、人的價值。人天生趨樂避苦,乃是人之本性。貴智賤愚也是根本人性。人類熱愛智慧,有時候追求智慧的衝動比追求快樂的衝動還要強烈,對於有智慧的人抑制不住的去敬仰、讚美和崇拜。我們對智多星諸葛亮、民間傳說里的阿凡提的喜愛,實際上是對他們的智慧的頂禮膜拜。人的本性是喜歡和希望他人善良的。出於人的自利性,也希望他人善良,這使自己更有安全感,所以人的本性乃是親善仇惡的。古時候中國人對孩子的要求是不恐智不達,惟恐德不修。在今天社會轉型期,人們失落了善良和誠信。根據稀缺原則,越是稀缺越是珍貴,善良和誠信已成為我們市場經濟中最為稀缺的資源。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美的力量,人人傾倒,英雄豪傑,概莫能外。“愛江山更愛美人”,說的就是對美的渴望大過對權力的渴望。愛美是人性的根本需求,也是永恆的需求。洞悉人性,尊重人性,利用人性,以人性為根本立足點和出發點,是經濟發展的最大奧秘。從人的需求層面看,人性有“好生、好樂、好智、好善、好美”的特性;從人的關係層面透視,根本的人性是自利性與道義性。自利性是人的第一本性。自利不同於自私。如果自利性無節制地膨脹,才會導致自私。人一生下來,不用教、不必學就會自利。當然,人又有道義性。人有善根,有親善仇惡之心。從根本上說,親善仇惡也源自人的自利性。小孩子生下來曉得自己拿東西就吃,這是自利性;後來懂得把食物分給小夥伴吃,讓小夥伴先吃自己后吃,這樣的道義性是後天教化出來的。可見,人性首要的是自利性,然後才是道義性。人的道義性既源於人的自利性,又源於人的理性。他的理性,使他能夠認識到只有講道義,才能保證所有人的利益,其中也包括他自己的利益;如果沒有道義的約束,當每個人的自利極度膨脹到自私時,必然侵犯他人的利益,最終使任何人的“自利”都得不到保障。對於人性的認識,既不拔高,也不貶低,而應實事求是,正確待之。中國曾在經濟建設上栽了大跟頭,就是與人性相背造成的。“狠斗私字一閃念”,不承認人的自利性,連私人做飯的權利也被剝奪了,連個人的鍋、灶都沒收得乾乾淨淨,表面看來搞集體主義聯合起來力量大,而實際上卻造成了餓殍遍野、全國飢荒!後來,經濟改革的奇迹,從根本上說也是因為認清了人性,尊重了人性,承認了人的自利性。一下子中國就多長出了糧食,經濟上從深淵走向了輝煌。違反人的自利性與尊重人的自利性,帶來如此天淵之別的差異。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出發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出發
上一章下一章

談人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