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第二十九章
李巧花瞪大眼睛看着於暖手裏拿的東西,看了半天,沒看出半點門道:“啥啊?”
“......”
倒是於建宗懂得多點,看到人蔘,驚訝異常:“哪來的?”
“西山上挖的,我看着像,不確定是不是。”於暖回答。
下午回來她拿着醫書對比過多次,差不多能確定是人蔘。
這次東西從空間換出來,上面壓根沒標名,孤零零的一根,長倒是很長,葉子卻有些蔫。
“一會去讓你爺爺看一下,這東西我也不確定,只在書上看過一眼。”說完,於建宗扭頭,給眼巴巴看着他們爺倆打啞語的李巧花解釋:“可能是人蔘,不過具體還得等咱爹看一下。”
“人蔘?”由於驚訝李巧花聲音拔的老高,看到於建宗打眼色她才反應過來,壓低聲說:“西山咋會有這個?還是讓咱爹先看看再說吧,這麼老大別不是弄錯了。”
鄉下人都知道人蔘這個東西,卻少有人見過,像李巧花這種,東西擺在眼前都不認識的更是不少。
拿上人蔘,一家三口去了老宅。
天剛蒙蒙黑,老宅還沒關門,他們到的時候,老兩口正坐在院子裏,搖着蒲扇在葡萄樹底下乘涼。
“爹,娘。”於建宗喊:“你們吃了沒?”
“哎,吃了,你們呢?”回話的是於老太。
“我們也吃了,來找我爹有點事。”
於老漢把人蔘拿在煤油燈旁,照了好幾次才說:“是參。”
拿着掂量了下,覺得不輕,他又說:“年數還不小,不過參也有個三六九等,那個我不咋會看,還得讓懂行的來看看。”
鑒定完,老爺子一抬頭,見大兒兩口子眼巴巴看着,一副等他拿主意的模樣,略一沉思他說:“這麼著吧,明兒早晨我帶小暖去一趟你們范叔家,讓他看一下,再一個這東西你們打算咋弄?是趁着新鮮出手還是炮製好存起來?”
夫妻倆一聽,眼神都瞟向於暖,畢竟是閨女發現的。
最後於暖以一句:“到時候看看師傅咋說吧。”終結了這個事。
至於於暖為何會這樣說,完全是她不懂現年代人蔘行情,要擱前世,跟她說個異獸異植賣還是留下,她保准能立馬做決定。
現年代人蔘只流傳在鄉親們口中,都說值錢,到底多值錢又沒人說的上來。
第二天一早,於暖跟着於老漢,去了小李庄。
距離上次於暖拜師已經過去半個多月,中間她倒來過兩次,跟着她師傅學了幾種藥材的簡單炮製,不過自那之後於老漢是沒再來過。
於暖跟着於老漢走進范家大門,看到范老太太背對着大門,蹲在瓮邊洗碗,她問:“師娘,師傅在家嗎?”
“剛進屋,你早飯吃了沒?”范老太扭頭,一看來的不止於暖自己,立馬朝屋裏喊:“老范,於老哥跟小暖來了。”
祖孫倆這次來的早,主要是沒提前打招呼,怕范仲安不在家。
把於家祖孫招呼進屋,剛一坐下范仲安就問:“有事?”
現年月家家都窮,沒事很少出門走親訪友。
“嗯,昨兒小暖去山上,挖到顆參,拿來讓你給看看。”
說著,於老漢彎腰,把包裹嚴實的參從背簍里拿出來,遞到范仲安面前。
看到人蔘的第一眼,范仲安眼睛一亮,凡是學中醫的就沒有不愛名貴藥材的。
小心接過人蔘,邊打量他邊評估:“上等老山參,少說也得有三百年,是個好東西。”
加上參須差不多一米多,掂量着沒有一斤也得八兩。
打量完,范仲安把山參放桌上,抬頭問坐他對面的祖孫:“你們是想賣出去還是留下?”
就在於老漢沉思空檔於暖開口問了:“師傅,能賣很多錢嗎?”
“賣個三四百不成問題,不過我建議還是留下好,現在這東西少見。”
好東西留手裏,是老一輩的習慣。
最後於老漢聽范仲安建議,打算把山參留下。
問完人蔘的事,祖孫倆倒沒耽擱,趁天還早,跟范仲安告辭,離開了小李庄。
現在各村吃集體食堂,都是按人頭分飯,要是他們再厚着臉皮留下吃一頓,范家難免會有人吃不飽。
趕在晌午飯前,祖孫回到家,於老太見他們頂着大太陽回來,趕忙遞上來兩碗綠豆湯:“剛打來的,喝碗降降暑,衣裳都溻透了。”
於暖端着綠豆湯,見家裏只有老太太在,有些疑惑:“我爹還沒散工?”
昨晚說好散工都來老宅,眼看都快十一點半了,擱平常地里早散工了。
前兩天,村裡鐵礦石終於煉完,最近搞建設的隊員們暫時算告一段落。
雖說建設不搞了,可莊稼自打種上,天就沒下過雨,旱的地已經開裂,最近幾天隊員們都在擔水澆地。
“沒呢,估計還要一會,你們歇會吧,我去食堂打飯。“說著於老太拿起碗就要往外走。
於暖一口氣把綠豆湯喝完,放下碗趕忙把人攔住說:“我去吧,您自個兒也拿不了,我叫上陽子跟我一起去。“
隊裏食堂因為人多,悶熱程度比站在太陽底下干曬還難受,本來老太太年紀就大,中暑就不好了。
姐弟倆打完飯,正好跟散工回村的隊員碰上,打過招呼,姐弟倆端着飯菜,穩穩的走向老宅。
走在後面的村民看着他們的背影,難免念叨起來:“要說懂事的孩子,還得說於家幾個,也不知建宗兩口子怎麼教的。”
別家可不敢讓孩子單獨出來打飯,都是年紀不大玩心正重的時候,路上打鬧起來,手一個不穩,飯菜都得喂地上。
感嘆完又說:“我們家幾個從小沒少挨揍,就是沒記性。”
有人調侃:“你問問去唄,不過除了陽子,晴晴跟小暖從小就懂事,倒沒見他們兩口子打過。“
“得了你們,人家兩口子把仨孩子都送學校去了,這你們咋不學學。”
此話一出,議論紛紛的幾人,立馬住了嘴。
雖說現在都吃食堂,各家也不用再喂家畜,家務活都減輕不少,不用單拉着孩子在家幹活,可上學的學費卻不是大風刮來的。
姐弟倆端着飯進老宅的時候,於建宗兩口子早他們一步進的家門,正蹲南牆根水瓮邊上洗手洗臉。
午飯吃完,趁于晴跟於陽幫忙收拾碗筷,沒在屋裏,於老漢跟大兒兩口子說了下上午從范仲安那得來的消息。
“你們范叔說小暖挖的這顆參,至少有三百年,是上等老山參,賣的話能賣個四百多塊。”
一聽能賣四百多,李巧花心裏一盪悠,張張嘴想說賣。
畢竟現在城裏普通工人一個月工資最多也就20塊,賣了這一支野山參,家裏仨孩子讀到高中的學費至少都有着落了,說不定還能供老大讀完大學。
可自家男人一直沒說話,李巧花扭頭看了於建宗一眼。
於建宗倒沒着急開口,給了她個安撫的眼神。
於老漢見大兒子沒一聽到錢就不管不顧,接着又說:“不過你范叔也說三百年往上的野山參少見,建議留下,往後要是缺錢倒也能賣,不過到底咋樣還得看你們,你們商量商量,到底是留下還是賣掉。”
聽老爺子話里意思留下最好,於建宗也傾向留下,不過家裏畢竟不止他自己。
他撓了撓頭,問於暖跟李巧花:“我覺得留下行,你們咋看?”
於暖先發表的意見:“我也覺得留下合適,說不定過兩年會漲錢。”
“嗯,那就先留下吧,不過鮮着不行吧?得曬還是咋?”家裏大部分都傾向留,李巧花倒沒再說賣,她想的跟剛剛老爺子說的一樣,家裏沒錢了再賣也不遲。
“洗洗乾淨,先栓跟繩子晾起來。”是祖孫回來前,范仲安特意教於暖的,生曬參的方法。
人蔘的事就這樣看似輕鬆的帶了過去。
沒過幾天,眼看天還不下雨,莊稼光靠人力澆的也不勻稱。
這天吃着午飯,於暖叮囑於陽說:“下午你別出去了,跟我去西山挖些野菜回來。”
本來因為連陰雨莊稼種的就晚,出的苗也不好,又趕上乾旱,到秋天地里莊稼還不知能收上來多少,按上一世華國歷史,1959年的秋天日子就會不好過了。
趁現在山上綠草成蔭,還是儘早着手準備最好。
聽了於暖的話於陽一呆,疑問脫口而出:“哎?挖野菜乾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