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北平幾把好胡琴談到王少卿(2)
有一年,連良應黃金大戲院禮聘赴滬演唱,寶忠因家事纏身,無法隨行,才換了李慕良。李倒是可造之材,不過太喜歡賣弄。上海幾位資深琴票,批評李慕良玩意兒華而不實,可稱允當。梅蘭芳從天樂園唱到文明茶園初期,都是由他伯父梅大瑣操琴。後來梅大瑣年老耳音失聽,才換徐蘭沅給拉。徐當年不但侍候過譚老闆,而且對賈洪林、劉景然、余玉琴、楊小朵等生旦的唱腔都有研究。他的胡琴除了穩健之外,音妍韻美,托腔綺密,所以梅用了徐蘭沅之後,終生沒換過琴師。而徐蘭沅自傍上梅蘭芳之後,除乃弟碧雲花在平組班,為了壯其聲勢,他給拉了幾場之外,終生也沒傍別的角兒(陸素娟在平組班,班底配角文武場面,全用的是承華社原班人馬,徐顧念同仁生活,勉強拉了兩三期)。自從旦角兒唱時加上二胡,梅蘭芳因為王鳳卿的關係,用了王少卿。少卿小名叫二片,所以伶票兩界都叫他二片。他除了給乃父鳳卿、乃弟幼卿拉胡琴之外,專門給蘭芳拉二胡。二片人長得白皙,衣飾麗都,台下人緣極佳。他頭腦靈敏,對音韻能夠鉤深致遠,梅的唱腔十之**都是他的傑作。高亭公司給梅灌《太真外傳》唱片時,一段反四平調,有兩個過門兒,二片認為不滿意,重灌四次之多,直到他滿意為止,足證他對藝事的認真。在台上他的二胡調門兒總比胡琴高一點點,好像二胡有點凌駕胡琴之上的趨勢。他在台上有幾樣絕活兒,假如唱到緊要關頭忽然斷弦,他能用一根弦拉,讓台下一時聽不出來。拉二胡中途接弦不算稀奇,他給幼卿拉《落花樹》中途胡琴斷弦,讓台下人替他捏了一把汗。真是藝高人膽大,他不慌不忙,眼疾手快能把弦接上,這是一般琴手所辦不到的。胡琴是由擔、軸、筒、弓四大類,外加皮弦、碼、馬尾、千金組合而成。王少卿的胡琴擔軸筒弓都是百中選一,千中選一。擔子的尺寸竹節要長得合適,讓出接弦地方不扛手。軸字鏤花用六瓣紋,不用螺絲紋,免得松弦緊弦時咬手。筒子要圓而且要出剛音。他對筒子上所蒙蛇皮最講究了,他的胡琴,絕不用蟒皮,他說鑼鼓一震,蟒皮音就回去了,而且不能及遠。他的胡琴都是交給琉璃廠東門一家叫“馬良正”的胡琴鋪給攢組起來的。他有二三十個空筒子放在馬良正那裏,明天有戲,今天現蒙,就拉個脆勁兒。他給鳳二、幼卿拉一場戲,就換一個筒子。他最喜歡聽劉寶全的大鼓,他有若干新腔,都是從大鼓腔里悟出來的。孫老元有一把羅漢竹的胡琴,據說是慈禧皇太後上賞的。孫老元封琴退隱后,這把名琴就給王少卿了。孫老的胳膊長,所以他用的弓子也比別人用的長個一兩寸,少卿用着可就不稱手了。有一天他與馬良正閑聊,發現有一隻弓子上隱然有一隻凸起的蘭花影子,他立刻拴上馬尾,跟他那把名琴配個珠聯璧合。他說胡琴一定要用琴套,用棉繩抽緊套口,別在腰腿之間,一走一甩絕不打腿,讓胡琴過過風,到了台上才能發出脆音,至於把胡琴放在皮匣里,讓人瞧着好像西洋樂器似的,那叫狗安粗角(洋式)。大家都知道,他當時是指着楊寶忠說的。其實現在台灣伶票兩界,有哪位還用胡琴套呀!王少卿自從承受孫佐臣上賞那把胡琴,立刻做了一幅黃緞子琴套,自正屋北上牆,打了一座彩錯金披的琴龕,偶或研究出新腔,必定把御賜胡琴請下來,拉奏一番。有一年過年,有些同行至好到他家拜年,正趕上他跟太太發脾氣。他養了不少水仙花,琴龕下面放着一張紫檀的半圓桌,他太太好心好意放了一盆水仙,他看見之後,愣說水仙花的水汽上升,影響了胡琴的音色。他家人有時背後叫他二膘子,他除了鑽研琴藝外別無所好,每逢譜出一個新腔,他一高興叫泰豐樓給做份清湯翅子來,一人獨享,這就是他最大的嗜好了。他在梨園是顯赫世家,平時飲食服御又比較豪華,“文革”時期,當然難逃清算鬥爭的厄運。有人說他下放新疆焉耆,有人說他已在西安病故。總之他就是活着也年過古稀,想再聽他清新婉轉的琴聲,只好求之於高亭、百代的老唱片啦。言菊朋的凄涼下場前幾天言慧珠的嫡傳弟子張至雲,和一些老朋友湊在一塊兒,談來談去,就從言少朋、言慧珠談到言菊朋身上來了。陳定山先生說:"言菊朋初期,飲譽之盛是超過余叔岩的。"這句話一點不假。言菊朋民國初年沒下海時期,筆者在北平福壽堂聽他跟尚小雲唱《汾河灣》,"家住絳州縣龍門",一句倒板用真嗓兒挑起來唱,神滿氣足滿工滿調,余叔岩跟張伯駒坐在台下聽戲,亦不覺擊節稱賞,自嘆不如。菊朋下海之後初次南下,跟梅蘭芳同時在共舞台演出,特請琴票聖手陳十二彥衡操琴,此時菊朋藝事正是巔峰狀態,加上上海幾位老譚迷力捧,聲名大噪。菊朋沾沾自喜之餘,又犯了狗熊脾氣,跟陳十二鬧得不歡而散。期滿回到北平,琴師換了郭少眉(郭眉臣的侄子,人都叫他郭五),表示杯葛陳十二,自創新腔,主張以腔就字。後來他唱《罵殿》的"八大賢王",《讓徐州》的"未開言",疙瘩腔、十八道彎越唱越怪,除了郭少眉跟他整天耳鬢廝磨能托得嚴實外,梨園行幾把名琴,人人搖頭,誰也不敢伺候言三爺。言把老譚分成新舊譚派,自命舊譚派傳人,言談動作,處處都要模仿譚叫天。老譚有聞鼻煙的嗜好,他也得弄一隻"辛家皮"的鼻煙壺揣在懷裏,沒事就掏出來聞一鼻子。所以一進戲房扮戲,也要學老譚先洗鼻子。菊朋天生西字臉(短而寬),所以他戴的高方巾特地做得高一點,髯口特別短。有些刻薄人說他高帽子、寬臉子、短鬍子、洗鼻子,外帶裝孫子,給他起名"言五子",可算刻薄極了。